跨考文科专业失败当老师,从考研到教师的挣扎

我是2018届应届毕业生,工科男,本科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之所以读这个专业一直是父母的意思,而这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所以,我选择了一条胆大且没有回头的路,打算2018考研时跨考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在决定考研后,我开始搜集许多有教育学专业的且比较好的学校,还购买了些专业相关的书籍。

因为我一直想去北京,最初给自己定的目标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但经过一番打听后得知,在2017届的研究生考试中,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课上压分严重,这让我十分担忧。

后来,经过慎重考虑,2017年2月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了北师大的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定下学校后,我就开始疯狂的搜集有关于北师大的历年分数线,招录人数,考试科目,专业课复习的书籍等等,还细读了它的2017年的硕士招生简章。

一番了解后,更加喜欢这个学校,我开始投入紧张的复习备考之中。

我在网上购买了相关书籍,还有公共课和专业课的一些资料(我买了很多,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买很多资料,每科一套吃透绰绰有余),然后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些任务去完成。

在这里,我不详细去赘述有关于公共课如何复习的问题,因为大同小异,总之前期英语跟着一个方向走,暑假开始政治跟着各种押题走,问题都不大。

我的政治和英语最后都是考到了六十多分的,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根据北师大以往录取的情况看,他们的政治和英语也就差不多是这个分数,北师以往自划的政治和英语线是50分左右。

跨考文科专业失败当老师,从考研到教师的挣扎

重点说一说最关键的专业课,而我本次考研失败也是在专业课上。

北师大教育学(学硕)的专业课是教育基础综合(740),总分300分,时间是3个小时。以往北师自划的专业课分数线是180分。试卷有名词解释(一般8-10个)、简答题(一般4题)和论述题(一般3题)一共三道大题,可以说题量是非常大的,反正三个小时我一刻没停过。

因为北师大报考人数特别多,加上每年招录人数除开推免生后只有不到10人,还要分配到各个方向,所以我从2月份就开始复习了。

我还要提醒大家,北师大经常会考查那些你认为“冷门”的一些章节,比如2018年就考到了有关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2018年北师大的专业课题型恢复往常,增加了题量,并加入了“陌生”题,例如:全纳教育,时务学堂等。

所以,不要轻信所谓的押题,还是踏踏实实的去学习每一章节最靠谱。

跨考文科专业失败当老师,从考研到教师的挣扎

专业课的背诵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9月开始最好,因为过早的话容易出现战线长,易疲劳和背了忘的现象,还会出现没有理解书本基本概念而背起来很困难的现象。

专业课复习过晚,会给11月12月政治和英语作文的背诵带来巨大压力。

下面我来讲讲考研复习“最艰难”的几个地方。

首先,学校的课程没有结束并且可能是课最多的时候,我们专业还有三门课程设计,可以说那段时间压力巨大,身心憔悴。

其次,12月份一般是期末考试月,各种专业课考试、四六级考试都来了,刚好考研时间也是12月,可以说12月是“魔鬼月”。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管多忙,大家经历都是一样的,忍忍就过来了,想办法合理安排,这些都不是事儿,而不要总给自己灌输一些消极的思想。

再次,复习了一年的时间,到后期的时候,总会有懈怠和精神不佳的时候,偶尔的放松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连着一个星期不学习,这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行百步者半九十,坚持才是胜利。

最后,关于学校上课与考研、学校专业课考试与考研、四六级考试与考研、考研与找工作如何得兼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你考研的方向与本科所学专业像我一样完全不相关,上课的时候可以坐在后面复习考研内容,若有关则该听的听,不能翘课。

学校专业课的考试肯定要想办法通过的,不能因为考研而去挂科,否则会影响毕业,即便考上研究生也无用。

跨考文科专业失败当老师,从考研到教师的挣扎

四六级考试与考研并不冲突,反正都要学习英语,只不过你要在11月的时候额外去练习一下听力和翻译即可(我就是这样学的,在2017年12月的时候顺利通过六级,而且考研英语一也拿了60多分)。

考研就会面临着学习与找工作无法兼顾的现象。11和12月是考研的冲刺阶段,也是大型招聘会开始的时候,如何取舍还得看你自己。

我记得我是参加了几个私立学校的招聘,然后几轮面试结束后再重新进行复习备考的。我觉得影响不是特别大,相反在得知没考上的时候,这一份工作倒还帮助了我。这一点,我觉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说到这,我不得不说一说考研过程中普遍的几点疑惑。

第一,考研英语与四六级并不完全相同,在阅读出题思路上还有试卷的题型上都有很大区别,很多四级没过的同学依然在考研的时候英语过线,甚至拿到高分,所以一定不要灰心。

第二,考研英语有一和英语二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英语一是学硕考的,英语二是专硕考的,英语一的难度远大于英语二,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二很简单,只是相对英语一来说简单一些。

第三,学硕和专硕的区别主要在于培养目标、学业年限和考试科目不同上,学硕主要是搞学术的,为以后读博升学打基础,理论性和研究性较强,学业一般为3年,专硕主要是为就业打基础,理论性和研究性相比学硕要少一些,学业一般为2年。

不管学硕还是专硕都是硕士,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一定要理性的结合专业性质和自身特点来进行选择。

跨考文科专业失败当老师,从考研到教师的挣扎

最后谈一谈北师大“坑爹”的一面。

不按常理出牌是北师大一贯风格,这也就是我前面讲到的,为什么要在选学校上下功夫。

原以为北师大不会压分,实际在专业课改卷上,依然压分严重,下手狠,专业课200分以上的相比2017年少了很多,所以今年并没有出现像2017年那样400分以上很多的现象,甚至达到去年教育学部分专业线360分的都很少。

所以才出现了今年北师大教育学专业复试线(315分)较降低50多分的现象,甚至低于了2018年教育学国家A类线(320分)。

今年北师大压分严重,从而导致很多本该能过线的人最终都低于国家线而失去调剂其他学校的可能性。

还有一点比较坑:进入复试后如果一旦被刷,就有可能面临着无法参与A区调剂(315分-320分之间)或者调剂到其他学校没有竞争力的情况(因为今年北师大专业课给分很低,而其他学校可能给分很高,导致总分远低于别人)。

因此,一个学校的分高分低,都是有许多客观原因的,研究生考试单纯的拿各个学校的校线作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今年我的专业课考了180多一点,导致最后总分与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复试线差几分,又因为校内调剂要过国家A类线,导致最后失去调剂其他学校的机会,最终考研失败,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感悟

写了这么多,正因为自己没考上,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哑巴亏,所以才希望学弟学妹能在选择学校上下足功夫。

考名校有好处,但是你也得有二战和三战的勇气。普通学校虽然没有名校好,但是有个硕士学历毕竟本科学历强,尤其是在大城市,这也是我这段时间参加了几场大型招聘会后总结出的经验。

最后,祝愿2019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一切顺利,考研成功!

后记

如今,虽然考研失败,这位跨考文科专业的小哥哥现在已经成为了华师一附中的语文老师,将爱好作为事业的他为了梦想一定付出了许多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跨专业的华丽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