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从一道神题说开去

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神题。

这是一道某名校幼升小的试题,小儿科的题能难倒我?我开始思考起来。

为了孩子:从一道神题说开去

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焦虑,也开始恨起自己来:难道真是年龄大了?从21:23想到21:50,我用了27分钟没找到答案!于是向“度娘”请教,哦,答案赫然在目!

为了孩子:从一道神题说开去

哑然!

类似的神题并不鲜见。2011年两会期间,一位代表给在座的委员出了一道幼儿考小学的试题:1、3、5、7、9,2、4、6、8是按单双数来分的,那么,1、3、7、8,5、9,2、4、6是按什么来分的?结果在场的代表,包括大学教授、院士无一人能回答。原来正确的答案是是按声调分的,1、3、7、8是第一声,5、9是第三声,2、4、6是第四声。

不胜枚举!

有些不平,有些激动,甚至有些愤怒!绝非自己没找到答案后的一种迁怒,也不是无事找事儿想写点儿东东来增加点击量,更不是小题大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多么善思多么善写,而是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良知和责任想发出点儿哪怕是微弱的声音为当下的教育乱象“呼救”。

这样的题目合理吗?

我向来反感类似于这种乱用“=”的找规律题。等号表示特定的数学意义,怎可随便乱用?1111怎么能与0划等号?更不用说3388与9090都等于4!

答案中说1111等于0是因为其中没0,那1111中也没2、3、4、5……呀!按此逻辑,此题可以多解,根据就没有答案。

如果是数圈儿,那9090中的圈儿有几个?9中的圈儿与0中的圈儿一样吗?

一道到处是漏洞的题,竟然堂而皇之地被选进了考场!

这样的题目合规吗?

为什么受伤的都是孩子?时下,孩子想上一所心仪的学校,难!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优质教育资源太少,不能满足于广大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追求。

因为民办学校招生名额少,因而面试的甄别功能被强化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造就了某些学校在招生选拔中,出奇招、出怪招、出昏招!

考试命题,其实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道德问题。命题人失德、审题人失责!那种罔顾学生实际,胡乱编拟那种无厘头无底线无水准试题、肆意损害教育形象的个人或团体,水平何在?良心何在?不仅仅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还应该在法规、条例等方面追究一定的责任!

谁来救救孩子?

不想说大道理,讲一则故事。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街头,挂着一幅奇特的广告画,题目叫《只有孩子才看得懂的广告》。

为了孩子:从一道神题说开去

站立的人只看到一个忧伤的男童和一句宣传语:“有时候,虐待儿童的行为只有受害者才能看得到。”而坐着的人却能看到男童的嘴边有一块瘀青,以及一句话:“如果有人伤害你,你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帮助你!”

可是,无论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有多少人看到受害的儿童?又有多少人能说“我会帮助你”?

为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