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市政府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3月26日,太倉市人民政府•西交利物浦大學合作辦學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婁東賓館舉行,太倉市人民政府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西浦融合式教育太倉新模式,通過與企業和行業深度合作,培養面向未來的國際化高端應用型精英。這對於我市集聚高端要素、提升城市能級具有重要意義,標誌著太倉臨滬科創產業高地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

太倉市政府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徐惠民,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曹後靈,太倉市委書記沈覓,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建國,市委副書記錢文輝,人大常委會主任陸衛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曉東,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英國利物浦大學副校長席酉民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學學術事務副校長古德曼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學行政事務副校長丁憶民,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鈔秋玲教授等出席簽約儀式。

曹後靈指出,當前蘇州正圍繞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名城、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名城、富裕文明的美麗宜居名城、古今輝映的歷史文化名城,爭做“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先行軍排頭兵。太倉作為蘇州板塊的重要一員,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質量較好,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次西交利物浦大學和太倉開展合作,是順勢而為之舉、互利共贏之舉。期待雙方通過合作辦學,進一步加強溝通、加深瞭解,不斷拓寬合作領域、完善合作機制、提升合作水平,真正實現優勢互補、發展共贏。太倉市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協調力度,動員全市各方力量,全力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以此來集聚各類創新要素、人才資源,增添發展新動能,在蘇州勇當“兩個標杆”建設“四個名城”中作出積極貢獻。西交利物浦大學要充分發揚特色優勢,創新辦學模式,將優質的師資力量、先進的管理理念引入太倉,實現雙方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太倉市政府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沈覓指出,近年來,太倉圍繞“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的發展總目標,做亮特色、提升能級、補齊短板,致力於高質量建設“兩地兩城”,經濟社會各方面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綜合實力始終處於全國百強縣(市)前十位,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首位。西交利物浦大學是國內最知名的中外合作大學之一,師資力量雄厚,辦學特色鮮明,特別是“融合式教育”模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此次開展校地合作,既是西交利物浦大學戰略佈局的選擇,也十分符合我市高質量發展要求,對於我市集聚高端要素、提升城市能級具有重要意義。我市將集中各方力量,積極推動太倉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合作共建,促進協議事項早落地、早見效,全力以赴推動項目早建成、早運作。希望西交利物浦大學充分發揮優勢,加快合作辦學項目建設,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與我市儘早開展創新創業合作,同時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讓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科研創新成果、高端人才在太倉落地生根,為太倉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席酉民教授說,融合式教育太倉新模式將與企業行業深度合作、建立應對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挑戰、培養國際化高端應用型人才的融合式教育模式;通過創業家學院探索未來國際大學及其校園新模式;通過創新與創業家社區建設形成大學、產業、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以促進創新和支持現代化綠色社會發展。

太倉市政府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項目選址位於太倉高新區,將按照西浦對未來大學及其校園的理解和融合式教育的辦學理念統一規劃,涵蓋學、研、訓、創、產、居、商等要素,充分體現未來國際大學校企和校社融合特色,遵循共享、共生、綠色、創新、生態以及“整體規劃、統一預算、完備到位”的原則開發建設。計劃2019年招生,2020年開放校園,至2025年學生人數預計可達5000多人。提供本科和碩士學位項目,本科畢業生將獲得西浦和利物浦大學授予的專業學士學位和融合式(行業)學士學位。

項目建成後,這裡將打造一個以“學習超市”為中心的由“創新工場”、“研發群落”、“標準、知識產權和認證平臺”、“國際創新港”和“產業與社會聯盟”多圈圍合的支撐平臺,並在平臺上創建與企業合作的多個行業學院;其運行模式是實現“學、研、訓、創、產”融合。其中,行業學院主要承擔教學與科研功能,由西浦在符合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關鍵行業中選擇該領域有影響力的國內外著名企業聯合創建。這些行業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網絡、大數據、健康產業、娛樂產業、新材料、智能製造、生物化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