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为什么能统治印度本地人二千多年?

一个族群,只要在军事、技术、组织、文化上能胜过其他族群,尤其军事和组织非常重要,哪怕对方人数比自己多几倍或几十倍,就能轻松统治对方。同样的道理,一个阶层哪怕人数很少,但他们在前面说的几个要素上占优势,他们也能统治比他们人数多出几倍几十倍的阶层。这样的案例,在人类社会和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先讲点案例,古代罗马帝国只需要两三万军团,就能远征到蛮族地区,打败对方,统治当地一二百万甚至三四百万人口,并且遭遇人数比己方多数倍的叛乱时,经常能够平息?原因很简单,因为罗马在军事、技术、组织、文化上胜过那些蛮族。

罗马军队是古代的国家常备军,战争是他们的职业,平时训练,战时出征,服役期间有国家发放薪水,为他们购置装备。再来看那些蛮族,他们没有统一的政治组织方式,分属于各个部族和氏族,自然也就没有常备军,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太低,根本养不起。军队通常都是临到打仗前才召集起来,打完仗就解散。士兵们平时是农民或牧人,很难长期聚到一起进专业军事训练。每到了农忙季节,蛮族士兵们无法长期作战,得一哄而散回家播种或割麦子,不然来年大家就要饿肚了。罗马军队就不用担心薪资和农活,专心作战就可以了,装备和训练都优于那些蛮族。另外,罗马人在工程技术上也占据优势,蛮族一般都居住在草屋或木屋里,罗马人都修筑宫殿和大型军事要塞,征服一个地方后,只需投入少量兵力驻守在要塞中,就可以辐射周边数百百方公里的范围,大大节省了人力。遇到大规模蛮族反叛,因为有坚固的堡垒,里面储存有充足粮草,可以坚持到大股援军到来。

雅利安人为什么能统治印度本地人二千多年?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族群从南俄草原、伊朗逐渐侵入印度的示意图。

再来说说雅利安部族入侵印度的事儿,公元前15世纪开始,肤色较浅的雅利安部落从南俄草原活动至伊朗高原、中亚草原一带,其中一些部族自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侵入。当地居民是肤色较黑的原住民,通常称为达罗荼毗人。雅利安人在军事、组织上占扰了优势,自然就征服了原著名。但是要想维持长期统治,光靠军事统治和镇压是不行的,尤其是在统治族群处于人口少数,身陷被统治族群的汪洋大海中时,这就还需要文化和宗教。雅利安对印度的整个征服过程持续了数百年,印度教文化即“吠陀文化”就是征服者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

雅利安族群征服印度后,人口结构是这样的:大多数人是原住民和雅利安底层平民。为了固化少数外来征服者贵族统治多数原住民和雅利安底层的政治体系,维持政治和社会稳定,雅利安部族中常握了文字,负责宗教事务的祭司们就发明了“种姓制度”,并且以宗教作为这个制度的理论基础。一般来说,有四大种姓:第一种姓是祭司或宗教学者,即婆罗门,处于种姓最顶部;第二种姓是军事和政治贵族,即刹帝利,处于第二等级,他们与婆罗门构成了政治与精神的统治阶层;第三种姓是平民阶层的农工商业者,称为吠舍;第四种姓是以原住民为主的人群,构成第四等级首陀罗阶层。当然,后来还出现了在四大等级之外的“不可接触者”,即从事制革、屠宰、扫厕、埋葬等行业的达利特,也称为“贱民”。

雅利安人为什么能统治印度本地人二千多年?

种姓的理论大概来说,就告诉你,你所处的等级是神定的,在自己种姓中各尽其职也是神的旨意,不该有非分之想,不该有僭越的言行,反抗高级种姓是罪恶,会遭到神的惩处。高种姓和低种姓之间不可交往,也不可通婚。不要小看这些理论的作用,对于完全没有文化,处于全文盲状态的族群来说,也会深受影响,甚至很多人深信不疑。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不也会发现,没文化的人容易被忽悠吗!不过时间久远之后,其实很多原住民也与雅利安的底层融合了,起码在文化和宗教上融合了。后来只能通过种姓来区分,通常高种姓阶层肤色较浅,低种姓阶层肤色较深。

在古代,种姓制度对于统治阶层而言,这种金字塔社会结构的优点是变得很“稳定”,好统治,多数被统治阶层听天由命,逆来顺受;但缺点是严重阻碍了阶层流动,使社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以抵抗外来入侵。到了近现代,种姓制度的缺点体现得更严重了,会削弱民族和国家认同感,阻碍经济和文化发展,所以印度有识之士们都达成共识,必须废除。

雅利安人为什么能统治印度本地人二千多年?

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以人体为示意图来描述的种姓制度和社会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