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討:自殺式教育背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無奈,還是無力?

身為家長自然關注各種教育話題。近幾年關於“自殺式陪作業”“自殺式陪讀”的話題屢屢進入熱搜,感慨教育越來越考驗家長之餘,也難免唏噓:如果教育是一場戰役,那麼“自殺式”代表了什麼?在現今社會的教育背景下,家長需要怎麼做?

問問自己做好了哪些教育儲備?

我指的不是教育孩子所需的金錢物質儲備,而是作為教育硬件之一的家長心理和能力儲備。

教育孩子是個大課題,要有正確理念作為支持,要有踏實的行動去實踐,除了暴脾氣,這些都有了嗎?

成年人都懂得自殺式、暴脾氣、吼孩子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會起壞作用,那麼,制定解決方案了嗎?

如果沒有,這不是教育,是家長的隨心所欲,是不負責任的抱怨和發洩!

教育探討:自殺式教育背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無奈,還是無力?

懂和做處於兩個相差極遠的層次!

教育界,從古至今都是紛亂迷離的,家長都是惶惑無助的。

我很讚歎現代家長的虛心學習,因為有的家長讀過大量家庭教育方面的書。

這些書籍給焦慮的家長指點了迷津,但是放下書後,一切濤聲依舊。原因在哪裡?

我們的孩子才是最需要讀透的那本書!卻往往被忽略…….

而讀懂孩子是幫助孩子的前提,懂了和踏踏實實去做之間相差還很遠。

雷軍有一句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教育從來不是體力勞動,而是腦力活,最難但也最值得付出的腦力活。

如果沒有,這不是精心地教育,僅僅是養活大了。

用蠻力比用巧勁要來得輕鬆,教育不止需要勇氣和一腔熱情。

教育探討:自殺式教育背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無奈,還是無力?

要想孩子學習之路萬里晴空,佔孩子成長50%的家庭教育責無旁貸。

即使學校教育再完美,也僅僅佔了孩子所需教育的20%,而我們負責的那50%做到完美了嗎?

我們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了嗎?這一點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可踏踏實實去做非常難。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失望放棄是常態。沒有家長的耐心作催化劑,孩子的每一步路都會走得不容易。

我們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習慣了嗎?要想一個孩子老師放心、父母省心很難,除了我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以身作則、潛移默化,還需要幾千個日夜的細節關注和扶上馬送一程。方法不對,就會培養出了壞習慣!

教育就是一堆說不完的細節,可這些細節是教育的大事。

教育探討:自殺式教育背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無奈,還是無力?

今天的教育,不是幾十年前,不要再以“我們小時候怎麼樣”“過去的學校怎麼樣”作為理由。孩子的性格特點、能力基礎、悟性智力千差萬別,作為家長,教育孩子責無旁貸,還能推給誰?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之間的競爭,在相同學校教育的前提下,家長的助力程度對孩子的成績起著重要作用。這樣的觀念,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想書寫一部血淚史很容易,但是要想成為行動的巨人很難,需要的是直面教育問題,深入思考,正確去引導,用自己的努力為孩子掌握人生命運去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