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招了这么多批评,却仍有人认为是神作,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它

蛊真人现在正在看,个人觉得写得还不错。关于批评蛊真人的观点,我认为过于苛求了。作者一开始就写明了自己写的是黑暗魔道修真文,不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小说,也就是说读者是不能拿现实中的道德观念去评价书中人物的。有些人阅读起来可能不适应,但问题是作者早就打过预防针了啊。对于自己不喜欢的题材和风格,可以说不是自己的菜,但一味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批评就真没有必要了。如果按照部分评论者的逻辑类推,《金瓶梅》就是典型的黄书,《封神演义》里随随便便就是杀人摘心,抽魂炼器,就更是黑暗无比的邪教小说了。

这本书招了这么多批评,却仍有人认为是神作,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它

另外以反派人物为主角的作品在世界上也并不少见,西方就有很多,包括基于现实主义直接描写杀人狂和变态的作品也不少。如果要说带坏读者,那《沉默的羔羊》这类描写杀人狂的作品且不是要直接为现实中杀人狂食人魔的行为负责了。如果文艺作品个个都像卫道士一样拿来批判,那就真的无聊了。

这本书招了这么多批评,却仍有人认为是神作,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它

看蛊真人的价值观,你要和大环境结合起来。

蛊真人世界中,最大的势力无非就是天庭,但是天庭也没有控制到整个世界。这里就有了罪恶(各种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滋生的基础了。

我们认为:现实中,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几乎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活的。人类本身没有天敌,已经独霸了整个地球,整个环境都在人类的掌控之下。

与此对比,蛊真人中,虽然也有一定的秩序,但是个人是完全有能力独立于社会的:老子杀了人,还可以毁尸灭迹,还可以继续待在这里。即使被正道通缉,老子还是可以投身魔道,逃到野外,照样可以生存。而在现实中这么做,早就被抓起来喂了花生米了。

其实,关于三观,怎么说呢,当我们理解三观大概是什么之前,我们的三观就已经定型了。

这本书招了这么多批评,却仍有人认为是神作,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它

我一直认为,蛊真人讲述的是一个从本质上看这个世界的人在追求梦想的故事。

简单解析一下:

1.关于压榨:一个组织一旦建立,就是下层不断被压榨的过程。除非跳出这个组织,否则一直被压榨。 这一点可以和各个国家,公司联系起来。

2.关于梦想:蛊真人写的很赤裸裸。求代天行罚的天庭,杀人无数的幽魂魔尊,求长生的方源。

大环境如此,对于他们来说,生存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

这本书招了这么多批评,却仍有人认为是神作,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它

我一直认为怜悯不是一种纯粹的情绪,而是对自己本身的一种担心。担心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民族身上,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会为中国抗战死去的百姓哭泣,会为抗战中死去的战士们哭泣。但是对于希特勒和犹太人,真的没什么感觉,只是警惕这些事情不能发生在自己国家身上。

因为国家对我们很重要,犹太人和希特勒对我不重要。就像现在很多非洲人死在疾病和战争中,但是并没有什么国人会为此做什么一样。

蛊真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神作,不遮掩,就这么赤裸裸的暴露在你眼前。很多人看着不习惯,这是因为它们都习惯于人人都带一张后天的面具,反而对于真实面貌的恐惧。而且,我相信这都是对自己的哄骗。

这本书招了这么多批评,却仍有人认为是神作,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它

最后一句话,心里的天使是自己,心里的魔鬼也是自己,只不过释放出魔鬼需要代价,社会意志对于伤害自己的行为叫做魔鬼。作者的心不复当初了,三年了,辞职全职写作,结婚,生子...蛊真人也在生活的压力下屈服了。我似乎仍记得第一章时的豪情壮志……作者的想象力仍让人叹服,可激情却不在了,方源的灵魂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