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深化改革系列談|打破體制藩籬 激活人才“春水”

兵团深化改革系列谈|打破体制藩篱 激活人才“春水”

兵团深化改革系列谈|打破体制藩篱 激活人才“春水”

打破體制藩籬 激活人才“春水”

——兵團深化改革系列談(63)

如何衝破體制藩籬,讓各類人才合理流動?如何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添一把猛火,促進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實踐證明:改革是不二法門。

近日,兵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支持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支持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六種模式”,即兼職、在職創辦企業、在崗創業、到企業掛職、參與項目合作、離崗創業,這一改革舉措,對體制內人員創新創業拋出了“繡球”,激活了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春水”。

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是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產出地”,不僅具有人才、知識、技術等先天優勢,更具有良好的科研、推廣和創新能力,有利於促進科技成果的迅速轉化,一直是兵團科技研發的重要活力源泉。60多年來,從培育出適應性強、體型大、毛產量高的軍墾細毛羊的劉守仁到對兵團“棉花鋪膜播種機研究和推廣”作出突出貢獻的陳學庚,不同時期的科研人才為兵團科技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如今,《意見》印發後,通過進一步對兵團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鬆綁解套”,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就可以帶著科研項目和成果創辦科技型企業或者到企業開展創新工作,這既能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人才流動性,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創新創業活力,又能使科技創新成果快速實現產業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可以想見,眾多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藉著這一政策利好,紛紛投身到創業熱潮當中,會有多少新的企業誕生,會有多少科技成果完成轉化,會創造出多少就業機會,會產生出多少社會財富,這對兵團的經濟發展和轉型來說,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在為這一政策歡欣鼓舞的同時,也要看到,科研人員“下海”創業需要的制度環境,目前還有待改善。儘管兵團制定出臺了各種創新創業激勵政策,但將創新創業的壓力、失敗風險等因素結合考慮,現有的激勵政策還需進一步改革完善。要為所有創新創業者提供政策支持,為他們搭建足夠大的舞臺,既保護創業者的創業熱情,又增加科研人才的創新動力,為實現經濟的長久繁榮營造良好制度環境。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有“進”有“出”方為活水。生命在於運動,人才也需要流動起來,如此才能各得其所、盡展其長。伴隨著兵團深化改革的春風,束縛人才作用充分發揮的體制機制的藩籬逐一打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就會自成氣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科技引擎也就會如願點燃。

兵团深化改革系列谈|打破体制藩篱 激活人才“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