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激素的葡萄和沒打激素的葡萄怎麼區分?

最近也是經常看到關於如何區分打激素、農殘、黃麴黴、轉基因、打針西瓜的教程,個人也是表示難以理解,我們人類真的有這麼一雙“火眼金睛”嗎?針對這一問題,科學興農也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個人認為這些所謂的教程真的不靠譜!大多數人也都是憑藉自己的主觀膩斷所做出的回答,缺乏嚴格的科學理論依舊。所以大家也真的不要過分高估我們人類眼睛的識別判斷能力。

打了激素的葡萄和沒打激素的葡萄怎麼區分?

大家關心食品安全問題的心情這一點可以理解,但是也請不要急病亂投醫。對於農業農產品領域的食品安全問題,似乎公眾所擔心的焦點出現了問題,就本問題來說,擔心咱們所食用的葡萄是否打了激素?事實來說,常有聽到因為農殘超標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事故,倒反而沒有聽到說因為農產品激素問題所引發的時間。

大家一提到激素問題,就聯想到近些年媒體動不動報道出來的所謂小孩“性早熟”問題,但是所謂的植物激素和人體的性激素是一回事嗎?關於這一問題之前也曾經提及,做了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翻一下。人體當中的激素雌激素和雄性激素兩大種類,雖然也包含有其他激素,但是和農業生產當中所使用的激素卻有著天壤之別。

打了激素的葡萄和沒打激素的葡萄怎麼區分?

農業生產上所常用的激素有:赤黴素、生長素、乙烯、細胞分裂素等,這些激素無論從分子式還是分子結構方面同人體的激素都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兩者雖然也都稱之為激素,但是卻並非一種東西,公眾所擔憂的也可能正是聽到激素而引發的擔憂。

像植物中也有一種激素與人類激素較為類似的種類:大豆異黃酮,其分子式和結構同人類的雌激素有些接近,當攝入較多的大豆的時候,對於人體的激素水平能夠起到微量的干擾。但是就葡萄來說卻沒有這樣的能力。

葡萄生產上所應用較多的激素有:細胞分裂素、乙烯利,前者是用來膨大果實,促進果實增大;而後者則是希望能夠催熟。兩者對於人體都無法構成安全性威脅。因此科學興農說公眾所關注的導向有些問題也正在這裡,相比來說,個人覺得更加應該去關注農殘問題。

打了激素的葡萄和沒打激素的葡萄怎麼區分?

其實說起來關於激素的問題,剛剛也有提及,如果說肉眼去識別,這個確實說有難度,能夠做到的恐怕也只是推測,因為人們可以憑藉的也就是一雙眼和口感嗅覺了。對於對於催熟的葡萄或許成熟度比較一致,而自然成熟的葡萄當中成熟的先後性還是有所差異的。而口感方面,催熟的葡萄或許會不夠甜,因為畢竟成長的時間不足,但是這也不是萬能的方法。

綜上來看,關注打激素的問題,似乎有些偏離食品安全問題的重心,關注農作物食品農殘及動物製品激素超標的問題才應該是今後的導向。

以上就是科學興農為您分享的幾點個人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