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文廟往事:懷念那時的朗朗讀書聲……

懷舊之情,人皆有之。傳聞濟南府學文廟又重建恢復了,那裡曾是我寒窗五載的小學堂。入學時乃芙蓉街小學,後改為大明湖路小學。校院極大,南毗芙蓉街,北接大明湖,內有幾座古老的廟宇,拱形橋,泮池,蜿蜒的涓涓小溪。森嚴的大成殿,其殿南邊的偌大操場。靠近圍牆周邊古木參天的樹叢以及稍遜風騷的垂柳,在風的挑逗裡嘩嘩作響,或豪放挺拔,或婉約弄姿……

濟南文廟往事:懷念那時的朗朗讀書聲……

(如今的文廟大成殿。傳承君攝)

東西相望的兩座古亭,亭內的石龜馱著數百年御筆刻下的碑文。據校外巷裡的老人說:當年的文廟有三寶,一曰“龍石”,建國初讓趵突泉公園拉走了,就因為那塊石頭很美,充分展現了它的“秀、瘦、透、漏、皺”的特點,足以相襯著天下第一泉的揚名立萬。二曰“屏門”,也給了大明湖南門做了牌坊。三曰“鐵牛山”,當時卻不知蹤跡……

冬天的教室裡雖燒著一個帶煙筒的爐子,晴日裡射入的幾縷陽光怎敵它北方氣候的陰冷,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雙腳鼓點般的跺著,被凍麻的腳漸漸暖和了。課間十分鐘裡,男女生蜂擁疾奔大成殿旁,男生們抱團擠在殿的柱子下,俗稱:“擠油油”,驅走寒氣,沐浴陽光。女生也只能在靦腆中玩點“你拍一,我拍一,咱們兩個坐飛機……”之類的擊掌遊戲。

濟南文廟往事:懷念那時的朗朗讀書聲……

(昔日欞星門)

秋天裡,課間,在古亭子的木欄旁,在秋風吹起落葉的樹下,切磋著應用題的解法。春的睏倦中,好歹熬到了下課,衝出教室,伸個懶腰,便深吸著那來自萬物復甦的芬芳……

夏天悄然而至,每週六的下午,在那個泮橋下的泮池裡,當體育老師信號槍響冒煙的瞬間,游泳比賽開始了,圍觀的女生啦啦隊,齊呼著加油!加油!的號子。在那個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裡,未成年的男童、女孩則是不懂封建禮教的,為之,兩小無猜的時光是幸福的。

濟南文廟往事:懷念那時的朗朗讀書聲……

(50年代的大成殿後院)

上三年級時,大成殿老了,紅磚教室也需修繕了,便去了北臨明湖的廟宇——“明倫堂”讀書,相鄰的“尊經堂”雖有痕,但已無跡了。明倫堂殿內刻有孔夫子像的石碑,老師曾敘說過文廟的悠久故事,它始建於宋熙寧年間,元末傾塌,明洪武二年重建,至清代曾多次休整……

孔子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毛主席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那座散發著儒家思想的廟裡聆聽師說,且大明湖小學的特殊校規,考試不夠七十分是要補考的。石碑上孔聖人期待的眼神,老師們的諄諄教導,父母的期望,那便是我完成小學教育的搖籃之況。

濟南文廟往事:懷念那時的朗朗讀書聲……

(50年代的大成殿前院)

四十八年流歲,重臨母校故地,由明湖路北入文廟拜謁,新建的殿宇黃瓦紅牆,金碧輝煌,格局有序,錯落有致。走馬觀花,穿堂而過,漫步於久違的大成殿前,仰望低視著它復修之前的熟悉,依稀嗅著那久遠的往事。

在雨雪的天氣裡,體育課是在這殿裡完成的,在哨聲中起跑,在墊子上翻騰、跳躍……來到南面盡頭的“影壁牆”,它的牆體依然如故,這原本是芙蓉街小學時的入口處,清代至今已存留了數百年了。觀止,用手輕撫著牆的老青磚,一股難以名狀的溫馨湧入心頭。

濟南文廟往事:懷念那時的朗朗讀書聲……

(小學遷址前的操場)

回首邁步在泮橋的憑欄處,俯看著不清也不渾的水面,卻不知當年荷葉叢裡的那對鴛鴦,今在何方。在朦幻裡,信號槍的聲響,游泳比賽的情景,彷彿在眼前飄蕩。向西探路覓去,試圖再找到當年曲徑通幽的花叢深深,那流淌的小溪,還有溪邊浣洗手帕的女生……

覽罷文廟,感慨萬分,從回憶裡,在腦海裡,修復了,完善了它古代曾經的形貌。然而,曾經的親切卻漸漸遠去,總覺得這金碧輝煌,尊貴堂皇的文廟似乎缺失了什麼?那原本的古樸,儒風,那曾經的往事,那不用買門票便可出入的時光,還有那誦讀課文的朗朗童音……

濟南文廟往事:懷念那時的朗朗讀書聲……

(如今的文廟尊經閣。傳承君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