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个家——记录社区戒毒青年李建的五味人生

“这孩子不学好”,说起李建(化名),村里人一脸的嫌弃。而关于他的身世,人们又是一声叹息,“造孽啊”!

浮萍之末

李建出生在安仁县平背乡一个贫困家庭,父亲酗酒,母亲有精神疾病。因为瘦小而经常被欺负的李建,只上了一年学就早早辍学在家。整天醉醺醺的父亲没工夫理会,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母亲没有照看他的能力,小李建甚至经常一天吃不上一顿饭。

饿得扛不住了的李建渐渐染上了偷窃的恶习,东家的食物,西家的钱,村里人被扰得恼了,纷纷告到父亲那,又少不了一顿暴揍。挨不了冷眼和打骂,李建开始逃离。

可是,六、七岁的年纪,能上哪儿去?李建漫无目的,见班车就上,司机见是小孩,也不问他要车票,由他。就这样,他穿梭于县城与乡村,看到有人吃饭,他蹲在跟前,眼巴巴地望着,遇着好心的,给他一口。困了,车上,茅草堆里,屋檐下,趴那就睡着了。

有一次,他上了华王乡凡师傅的车,凡师傅看着衣衫褴褛和他因拿人家东西而被打得稀烂的手,心里一痛,就留他在车上,带回家了。凡师傅有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儿子,让爱人帮他洗个澡,换上儿子的衣服。这一天,是多少天来,李建第一次坐在桌上吃饭,第一次洗了个热水澡,第一次感觉温情。从此,他把这当家。

李建手脚不干净的毛病老范,凡师傅很是气恼,狠狠责骂,骂得狠了,他就偷偷跑了。可没几天,他又来了。凡师傅气恼归气恼,也不忍心撵他。李建就这么来来回回的长大了。

我想有个家——记录社区戒毒青年李建的五味人生

社区戒毒人员李建易地扶贫搬迁新居

我想有个家——记录社区戒毒青年李建的五味人生

李建养母和家人与其谈心

毒海沉沦

十五岁那年,大旱。喝了酒的父亲潜水到水库下拉闸,再也没上来。尚未成年的李建要承担起养家和照顾母亲的重担,草草办完丧事之后,他跟随劳务大军开始了搬砖、扛水泥这样的打工生活。

2010年,从外面带回来的姑娘扔下八个月大的儿子,走了,从此杳无音信。李建没有办法,把儿子送到远嫁他乡的姐姐那寄养。一天,心里烦闷的李建在家独自喝酒,从东莞回来的同村的一个年轻人给他一样东西,说吸了这个,包你舒爽。李建不疑有他,依言吸食。果然,感觉飘然物外,精力陡增。当即一起去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的游戏。

此后,李建只要心里不痛快,就想起那种冰糖样的东西,反复多次之后,他才知道,这是冰毒。可是,他已经上瘾了。

这些年来,卖苦力挣的几个钱都不够糊口,可是,不吸就感觉头昏,焦躁,干活也哈欠连天。李建重又走上偷盗的老路,不断把盗窃来的钱送到毒贩手上。每次吸食之后,就飘飘忽忽,腾云驾雾一样,世界唯我独尊。

吸毒后的李建还经常跟着凡师傅的车,卖票的钱包在他手上,没几天,就只剩下钱包,人和钱都不见了。因为盗窃,凡师傅还去派出所领过几回人。更让凡师傅生气的是,有一回,李建说他家的房子塌了,隔壁的地基准备卖,他想买下来。凡师傅心一软,这孩子总得有个窝不是,于是,拿了3000块钱就帮他买下了。可是,没想到,李建转手就卖给别人了。钱,都用来吸毒了。

终于,2015年,李建又被抓了,这一次,还是因为吸毒。出来后,李建被定为社区戒毒人员。

我想有个家——记录社区戒毒青年李建的五味人生

各级干部对李建的关怀关心

我想有个家——记录社区戒毒青年李建的五味人生

李建卖车票情景照

用爱筑家

李建被关的半年里,患病多年的母亲走失了。有妈才有家,李建真的成了没家的人。讲述到这里的时候,李建狠锤了几下胸口。

县禁毒办的工作人员恨他不争气,可也不忍心看着一个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就这么毁了,他们几乎每个月都会带上日用品看望李建,聊他的生活起居,聊因吸毒而家破人亡的警示案例,聊到他不幸的家庭和尚年幼的儿子,……细心的女同志甚至以母样的关怀帮他换洗衣服。没有冷眼,没有恶语,没有听任其陷入其中,博大无私的关爱似一股暖流慰藉感化着李建冰封已久的心灵。

“他是真的悔改了”,平背乡禁毒专干何军路说,“在进入社区戒毒的这段时间里,他是真心悔恨自己荒唐的过往,每每提及母亲,总是泪流满面。在这批社区戒毒人员里面,他改过自新的决心最大,也是最配合我们工作的,定期尿检,遇到过去的朋友引诱时,他会第一时间报告我们。”

李建康复后,再次走进凡师傅的家门,并把儿子也接来了。像往常一样,凡师傅留下了他,让他跟自己儿子的车,负责卖票。

2017年,乡、村领导了解到他的情况,帮他争取到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如今,新居落成,李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禁毒办一行人看着这新起的房子,感慨万千,连夜拎着慰问品就去了凡师傅的家,拉了两个小时的家常。

问到对凡师傅是什么感情,李建说,“我觉得他们对我有再造之恩,他们就是我的父母,他们一家人都是我的亲人。从此,我要振作起来,不能让儿子走我的老路,等有一天,父母老了,我还要尽孝”。他朝胸口指了指。说完,李建双膝跪了下去。

凡师傅的爱人泪流满面,把李建拥入怀里,抚着他的头,“这么多年了,你早就是我的孩子了,哪有做妈的不要自己的孩子的。我会帮你把钱攒着,有合适的,寻一门亲事,这样,你才算真正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记录社区戒毒青年李建的五味人生

供稿:安仁县禁毒办

撰稿人:彭志凌

点击右上角分享、收藏

感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