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立专业委员会提升应对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把控能力

新发传染病病原多起源于动物,随着人与动物的接触增加,动物源性传染病人间传播不断发生。

经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会批准,上海实验动物学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31日成立。首届“动物模型与生物安全”学术交流会同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召开。

新当选的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实验动物部主任周晓辉教授介绍,新成立的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将致力提升上海市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相关的生物安全防护技术水平和质量;在生命医药基础研究、疫苗和药物等研发过程中,提高生物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并接轨国际。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是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与再现传染病临床救治、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的全球合作中心之一;也是上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桥头堡”。据了解,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实验动物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科研平台是该中心作为上海市应对新发再现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战斗堡垒的重要基石,是被上海市科委纳入科技共享服务体系的重要的平台模块,目前已面向上海市、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提供了大量的实验动物科技共享平台服务,在感染与免疫动物模型研发与平台技术方面已形成特色,为中国传染病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的科技攻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当日成立的上海实验动物学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由40名来自上海市相关高校、研究所、疾控中心、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等30余家行业主要单位的管理和技术核心骨干组成。

据透露,本届委员会将积极组织开展有关生物安全防护技术的专业交流活动,针对实验动物生产使用与质量控制、动物实验过程与动物标本处置、实验动物运输与出入境管理、以及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控制等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相关专业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