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與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暢談歲月人生

珠穆朗瑪網訊 飛花十幾年前發表在大學文學刊物《當代》上的的一篇發的短篇紀實文學作品《賣米》,在2018年的6月初再一次的走進人們的視野中來。或許馬上就要高考的緣故,讓人總會想起談一談有關求學時代的故事。或許之前有些人看過那篇《賣米》的文章,然而更多的人之前並沒有看過,通過近些日子的新聞報道,讓許多人認識了《賣米》這篇文學作品,更瞭解到《賣米》背後的那段心酸故事。

飛花是筆名,原名叫張培祥,曾為北大一屆才女,在求學期間患白血病,24歲是人生最美的年華,而張培祥卻在花樣的年華里從此隕落人間。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在朋友圈看到這篇張培祥的《賣米》文章時,徹底被作者的真實描寫所觸動,不禁得為之落下淚來。謝文淦感覺這篇《賣米》寫的很真實,瞬間引起了共鳴,記憶起先時曾經也吃過苦的那些歲月。

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與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暢談歲月人生

謝文淦忍不住的將這篇優美文章分享給了很多好朋友。張培祥是湖南醴陵人,謝文淦認識的湖南友人也比較多,順便將《賣米》這篇文章轉發給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並對吳小紅留言,好好看一遍。吳小紅之前曾經看到過這篇文章,這是自己的老鄉寫的文章,對此吳小紅感同身受。謝文淦忍不住地稱讚,文章寫的好真實,好感人。

一時間,吳小紅和謝文淦二人打開了話匣子,開始聊起了過往的人生歲月。吳小紅更是深有體會,吳小紅說:“沒錢用,辛苦種糧,換錢太少,這些都是我之前經歷過的事情。”謝文淦說:“我也是農村出來的,感觸特別深刻,我小時候家中比較困難的時候,也和父母賣米,不過我們那裡有公路,用個板車去賣米,倒不像張培祥她家那樣揹著米袋子賣米很辛苦。”

吳小紅為謝文淦講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在湖南農村,種糧非常不容易,那會兒水少,種田還要水庫引水。這是個辛苦活,引水的時候還要守水。吳小紅小時候經常晚上獨自一人去水庫守水,怕人偷水。種糧賣錢,養家餬口特別艱苦,人健康的話,家裡還好過些,一旦攤上家裡有人生病,生活便是雪上加霜,苦得不得了。解放初,為了保田促進增收,便興修水利工程,在高山的腰間築壩修建水庫。吳小紅說自己家鄉的水庫可以照顧到六個村的農田,在山腳下的農田,灌溉幅度二十幾裡地。天旱的時候,需要去大水庫買水灌溉農田。因水庫到田地的水渠足足有二十里地遠,因此每到灌溉時節,村裡每個組裡都會家家戶戶出人前去沿渠守水,每個人都有負責的守水分段點,防止水在半道被人挖開渠口偷水。吳小紅家的農田距離水庫最遠,途中水消耗的多,需要長時間的堅守著水渠。沒有人盜水,渠道沒有洩露的情況下,水才能正常灌溉田間。也有時候水到田間的比較少,就會嚴重影響到莊稼的收成。

吳小紅說買水最辛苦的事情莫過於晚上,漫長的夜晚特別難熬,常常一個人在山腰走來走去,四周萬籟俱靜,真的有些莫名的恐懼。還好老家水田和旱田各佔了一半, 否則農田灌溉難度更大。

謝文淦的童年回憶,則是每天要撿豬糞牛糞作為種莊稼的肥料,農忙時節也要插秧種水稻。放牛也是天天要做的功課之一。吳小紅小時候也曾經放過牛,割豬草等農活樣樣都幹過。謝文淦稱最怕的事情,就是怕牛跑,牛一跑,自己就嚇哭了。吳小紅也有類似的經歷,六歲便開始一個人放牛,剛開始放牛的時候,牛跑了,自己就會被嚇哭。令謝文淦放牛記憶猶新的事情是小時候一次被牛角挑到到了水渠裡,差點被淹死,多虧被人及時發現,救了出來。

這般童年色彩,只有那代人才有這樣的經歷與記憶,而今或許這種生活方式已經不存在了。那會兒家家戶戶都窮,兄弟姐妹很多,日子過得艱難,老大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這並非玩笑話,的的確確存在過的一代人的生活境況。

提到父母,謝文淦和吳小紅都比較感激父母的教誨。如今謝文淦父母已離開人世,他心中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吳小紅的父母雙親均在,吳小紅說我們身體源於父母,一切都源於父母,父母是我們的根本。因此吳小紅特別的孝敬父母。

回憶自己的家族史,謝文淦的祖輩和吳小紅的祖輩們都曾經是地主成分。吳小紅講述,父親的爺爺是地主,太爺爺一邊教授武術一邊用中草藥給人們治病,特別是跌打損傷,附近很聞名,因此積累財富,購置田地。到了吳小紅爺爺那一輩,抽壯丁,用錢買壯丁,把錢都給敗光了。吳小紅的父親經常對吳小紅講起奶奶的故事,說奶奶勤勞持家,樂於助人。謝文淦則講到父親四歲那年沒有了母親,到了十三歲沒有老爺子,因此家道便中落了。說起來,兩人大有同命之感。

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與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暢談歲月人生

吳小紅家人給謝文淦郵寄的手工黑茶

謝文淦與吳小紅相識於2012年,那年,謝文淦坐火車去九華山祈福,在火車上遇到了吳小紅,一面之緣,彼此成為了朋友,這些年來,彼此走動頗為頻繁。在2017年,吳小紅便來了謝文淦這裡五趟,這份情誼真的是很難得。吳小紅一家人每年都會給謝文淦一家郵寄家中手工製作的黑茶。雖然不是親兄弟,但勝似兄弟。

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與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暢談歲月人生

吳小紅父母同三奶奶100歲生日留念

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與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暢談歲月人生

吳小紅三奶奶的外甥女和外甥女婿

談到自己的祖輩,吳小紅很自豪的說自己的奶奶是六十年代的婦女主任,也是片區的接生員。吳小紅便是他奶奶的徒弟接生的,吳小紅的女兒同樣是奶奶的徒弟接生,這是一個多麼大的人生跨度。吳小紅稱善人有善報,對人家好人家才會對自己好。將心比心嘛。

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與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暢談歲月人生

吳小紅講到爺爺那一輩的人還有一個三奶奶。出生於1918年,到今天2018年6月3日,是三奶奶整整一百歲的生日。吳小紅還給自己年邁的父母打電話,叮囑父母去給三奶奶祝壽,去喝老人家的百歲酒呢。

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與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暢談歲月人生

謝文淦聽說之後,趕忙給吳小紅轉發了一百塊紅包,說是自己的一點小心意,祝福老人家身體健康。之前,謝文淦凡是遇到百歲老人,無論認識不認識,都會給老人紅包。謝文淦講,這是給自己一個培福報的機會,敬重老人,供養百歲老人,是自己的福氣。

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與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暢談歲月人生

吳小紅的三奶奶從小是個苦命人,七歲沒有了父母,打小便到地主太爺家裡來了,給三爺爺當了童養媳。三爺爺五十歲的時候離開人世。三奶奶一個人勤儉養家,三個女兒,兩個兒子,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老人家現在身體很好,有自理能力,每頓能吃上一碗飯,走路不用人扶,眼睛也能看得清楚,腦子不糊塗見誰都認得,這麼有福氣的老人是很少見的。

江西贛州志願者謝文淦與湖南婁底市義工吳小紅暢談歲月人生

一篇平凡質樸的文章讓二人暢聊許久,在當下,讓我們更加意識到了文學的可貴之處,置身於浮躁喧囂之中,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太多的娛樂,而是靜下心來閱讀一篇文章,回憶一下心路歷程,讓匆匆的腳步慢下來感受人生的風景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