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遺址墓葬|西夏遺址——修心洞

修心洞位於武威市城東南75公里的涼州區張義鄉小西溝峴。這裡群山聳峙,有一條峽谷由北向南而下,形成了兩列平行的山峰。在東北部的上山,向著西南面的山坡,有一個自然形成的山隙,山隙的中間有一個洞,為一號洞。洞又窄又深,很不規則,登臨艱難,從整體形制看是天然形成的。在一號洞上面,又有一個封閉的小洞,非架設攀登工具莫能上。從洞內佛座、泥塔、佛像等不可移動的文物遺蹟看,是人工開鑿的,很早以前這裡就是佛教僧徒講經修心之處,因此,當地人們稱之為修心洞。

武威遺址墓葬|西夏遺址——修心洞

黃羊水庫

1972年元月,當地群眾在這裡採挖藥材時,發現西夏文經文,在武威縣文物部門的配合下,甘肅省博物館對此進行了清理,收集保存了完整的一大批西夏珍貴文物,是西夏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引起史學界的關注。資料公佈後,國內外文物研究的專家學者產生極大興趣,不畏艱辛,專程慕名到此考察研究,進而為西夏學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遺址出土文物中,大部分是西夏文和漢、藏文文籍,有印本和寫本兩種。西夏文印本有“字書”和佛經。“字書”系西夏識字課本“雜字”的一部分,為嫁娶、生育等方面的內容,與1908年俄國人科茲洛夫在內蒙古黑城盜走的西夏文籍中題為“雜字”的字書不同,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佛經內容為《佛說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的後半部,紙質相當潔白、柔軟、細密,經專家研究,為西夏仁宗(1140—1193)刊印的10冊“上生經”。另有畫小千佛的殘頁,為千佛名經之屬。同時還有紀念天盛、乾祐時的佛經殘頁等,版本內容相當豐富。

行草有“匯款單”、占卜辭、文書,匯款單內容是西夏桓宗天慶年(1194)正月十五日,有10個西夏人,有的出150錢,有的出100錢,有的出50錢,共750錢。是研究西夏社會經濟的第一手實物資料.

藏、漢文字籍有佛經、佈告、文書、請假申請書、欠款單、便條、日曆等。特別是漢文日曆,僅有7至12月,根據閏十一月和每月朔日的干支,可以算知是西夏天慶二年(1195)的日曆,這個日曆,每月的朔日干支寫得比較正確,可以糾正其他史書上(如《宋史》)這方面的一些錯誤,是研究西夏科技史的極為珍貴的資料。另外還發現竹筆、木利布刀、銅錢、泥塔婆、模印、石紡輪、牛皮鞋、泥塑及銅苦修像、毛氈片等文物。

武威遺址墓葬|西夏遺址——修心洞

西夏經文

修心洞發現的文籍中,共有西夏紀年人慶、天盛、乾祐、天慶、光定五個年號,為西夏中晚時期。洞中沒有發現元代遺物。因此可以肯定佛洞的封閉是蒙古滅西夏時,武威張義當時為交通要道為蒙古滅西夏的必經之地,佛窟可能在戰亂中被封閉。遺留的文物時間跨度大,反映了西夏統治時期發達的社會經濟及党項、漢、藏民族間相互交流的密切關係,遺址和發現的大批文物是這一時期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武威遺址墓葬|西夏遺址——修心洞

武威遺址墓葬|西夏遺址——修心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