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深閱讀丨20年,4張照片,同一地點同一角度,這是同一個謝家灣嗎?

上游深阅读丨20年,4张照片,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这是同一个谢家湾吗?

1994年 謝家灣的馬路邊是建設廠的廠房、宿舍和百貨商場。

上游深阅读丨20年,4张照片,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这是同一个谢家湾吗?

2006年 鵝公巖立交初具規模,2號線開通。

上游深阅读丨20年,4张照片,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这是同一个谢家湾吗?

2011年 建設廠整體搬走,周邊已是高樓林立。

上游深阅读丨20年,4张照片,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这是同一个谢家湾吗?

2015年 萬象城和華潤二十四城拔地而起。

上游深阅读丨20年,4张照片,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这是同一个谢家湾吗?

照片 拍攝者 劉勇

楊家坪地下通道里的燈箱上,並排展示著四張照片,有盤旋的立交橋,巍峨的大橋,也有林立的高樓,或是成排的廠房、寬敞的空地。畫面雖然景象各異,但熟悉當地或細心的人仍可以發現,這四張照片拍攝的其實都是同一個地方,那就是謝家灣。

歲月的印記

1965年

18歲的他進廠,全家備感光榮

5月28日,天氣有些悶熱,71歲的劉勇站在謝家灣公交站旁,透過高低錯落的鵝公巖立交橋,望向遠處的萬象城,只見玻璃外牆反射著陽光,“萬象城”三個字璀璨奪目,和他身邊的老舊樓房形成鮮明的對比。劉勇在謝家灣生活了一輩子,地下通道里的四張照片均出自他之手。“一座立交,兩種風景,真是一點也看不出過去的影子了。”劉勇感嘆了一句,隨後轉身走進了支路。道路兩旁,一棟棟外牆泛黃的老樓勾起了他的記憶,“這些都是原來建設廠的老居民樓。”

“你看,那裡原來是電影院,前兩年也拆了,要建商品房。”劉勇一路指點,老重慶建設廠的影像躍然眼前。他最後回到社區居委會,打開眼前的電腦,找到了自己拍攝的四張照片,回憶起陳年往事。

1965年,18歲的劉勇被分配進了當時的重慶建設廠,在總配車間當工人。那時,重慶建設廠就是謝家灣的代名詞。整個重慶建設廠有幾十個車間一路建設到江邊,兩萬多個工人在這裡辛勤工作著。劉勇記得,廠裡每年都會生產幾十萬支步槍,是重慶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軍工企業之一。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將各種槍械零件組裝起來,“每個月工資30多塊,當時全家都覺得我有這個工作很光榮。”

1965年11月,鄧小平來到建設廠,他直接去了生產現場,同工人和幹部親切交談、瞭解情況。鄧小平的到來,讓劉勇和很多同事都頗受鼓舞。“當時在重慶,說自己是建設廠的,腰桿都直!”龐大的建設廠不僅有廠房和宿舍,電影院、學校、百貨商場一應俱全。當時的楊家坪還是居民區,南岸則是一片農田,建設廠的職工們可以“足不出廠”,就過著豐富的生活。

第一張照片

1994年

軍工車間後就是摩托配件車間

劉勇回憶說,“我拍的第一張照片,就是在現在的格林豪泰頂樓拍的。”就在謝家灣公交車站對面,那棟樓已經建了幾十年,在這之前,它是謝家灣一帶少有的豪華酒店。

1994年,聽到廠裡的同事說,廠子可能要搬家,“說是為了建通往南岸的大橋,要騰地方。”劉勇拿著自己在解放碑買的海鷗照相機在謝家灣到處找制高點,想要拍攝下廠子當時的樣子,留個紀念。最終,他在百貨商場對面的賓館頂樓拍下了第一張照片。照片中,一條雙向四車道馬路橫亙中間。馬路那頭,四棟巨大的紅色磚房比旁邊的三層白樓還要高出許多,磚房紅底黑色頂面,頂面呈拱形。劉勇介紹,“那就是軍工車間,旁邊白色三層小樓,就是建設百貨商場。”而在紅色廠房後面,還有幾棟稍低的廠房,“那裡就是摩托配件車間,那個時候,建設廠軍工製品和民用品都在生產。”從1977年開始,建設廠就已經貫徹“保軍轉民”的方針,在保證特種機械產品生產任務的同時,試製、生產各種民用器械。

上世紀80年代,建設集團開始與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進行技術合作,引進V80型摩托車技術,開始生產CY80型摩托車。隨後,又引進了多項摩托車技術。隨後多年,建設摩托成為了重慶建設廠軍轉民的龍頭產品。1992年,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合資,成立了重慶建設雅馬哈摩托車有限公司,一直生產至今。1994年,建設摩托和嘉陵摩托已經躋身全國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廠家,也托起了重慶摩托製造業在全國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張照片

2006年

鵝公巖大橋已通,2號線來了

劉勇拍攝的第二張照片,時間跨度有12年。和上一張相比,馬路那頭巨大的廠房和宿舍樓仍在,但馬路這邊的居民房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圓弧形立交橋公路。照片上顯示的盡頭,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劉勇介紹,“楊家坪步行街已經建起來了,鵝公巖大橋也通了。”

這是鵝公巖大橋通車的第六年,南岸成了劉勇和家人玩耍的一大去處。在2000年以前,去南岸最近的地方是要從嘉陵江大橋過橋。再之前則是在菜園壩坐渡輪,半個小時一班。

除了立交初具規模,照片上還有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四節車廂的輕軌2號線在半空中被定格。輕軌是2004年開通的,在劉勇記憶裡,那是一件大事兒,“剛剛開通的時候,我們下了班就去坐,太神奇了。”坐輕軌去解放碑是當時最時髦的事情,居然只要半個小時就到了。許多人拿著相機坐上輕軌,和這個新奇的大傢伙合影留念。

就在這張照片裡,建設廠的廠房上寫著幾個大字——“建設實現一三九,摩托實現全球通。”實際上,除了摩托製造業,重慶建設工業公司的汽車相關產業也開始在發展。2003年,重慶建設日本精工電子有限公司、朝陽貿易株式會社簽訂了120CC車用空調壓縮機技術轉讓合同,開始大力發展車用空調的生產與研發。也是在2003年,主城工廠“退城進郊”的政策越來越明瞭,建設廠與巴南區政府舉行了購買土地簽字儀式。劉勇和老同事們知道,這一次是真的要搬遷了。

第三張照片

2011年

老廠搬遷,留下一大片空地

2007年,劉勇正式從廠裡退休,沒有等到建設廠的搬遷,他所有的工人歲月都留在了謝家灣。但老廠終究還是搬了。

2009年,重慶建設集團花溪公園區正式投產。對於老劉來說,那已經和他的生活逐漸遠去,老廠房拆了,留下一大片的空地,但建設廠的家屬區仍在。老劉在鵝公巖社區重新開始工作,四周的老樓房讓他覺得很熟悉。偶爾,劉勇會沿著長長的臺階下到江邊的防空洞附近,在那裡,老廠的防空洞和廠房都沒有拆遷,這是建設廠在謝家灣留下的最後的生產痕跡。

第四張照片

2015年

萬象城聳立,謝家灣變漂亮了

四張照片中的最後一張是老劉拍攝於2015年,拍攝地點仍舊是在酒店的樓頂。前一張照片中突兀的空地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萬象城的寫字樓更是高聳入雲。劉勇仍舊住在建設廠的老宿舍樓裡,時常會拿著相機,到馬路的那邊去拍拍萬象城附近的“現代世界”,“以前根本想不到,謝家灣會變得這麼漂亮。”

建設廠的老居民區也在發生著變化,電影院拆了,可能要建新的樓盤。在老劉看來,建設廠的影子正在一步一步消失,就連江邊防空洞附近的廠房也消失了。在即將到來的六月,那裡將變成“建川博物館”重新開放,迎接四面八方的遊客。

劉勇決定到那時再拍一張照片,記錄下重慶建設廠在謝家灣近80年歲月中最後的模樣。他說自己會在那裡當一個義務講解員,“畢竟,沒有多少人比我更瞭解這些防空洞的過往?”

新聞縱深

從漢陽兵工廠走到今天 建設廠及其前身的四次搬遷

重慶建設廠的前身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漢陽兵工廠。1890年,隨著創始人張之洞的調任,兵工廠由廣東搬遷至湖北漢陽。

1938年,日軍逼近湖北,兵工廠第二次搬遷,從湖北漢陽遷到湖南辰溪。1938年6月,漢陽兵工廠員工家屬2萬多人全部投入拆遷工作,除少數自行疏散外,大部分隨同載運機器的船隻撤離武漢。同年11月21日,漢陽兵工廠改稱兵工署第1工廠,次年3月於湖南辰溪重新開工生產槍彈。

第三次搬遷是1939年底日軍轟炸辰溪,工廠遭到破壞,從湖南搬遷到重慶謝家灣鵝公巖。

1941年4月,第1工廠對外使用“漢興公司”的代號,位於重慶鵝公巖及張家溪。1942年2月,遷建鵝公巖的工作基本完成,各製造所先後開工生產。工廠生產製造單位共有9個所,主要產品為槍彈、甲雷、機槍及手榴彈。1943年,開鑿巖洞工程完成,從傅家溝到龍鳳溪沿長江北岸一帶共開鑿巖洞107個,面積20124平方米。1943年年初職工人數為6407名。

第四次搬遷是在2003年,工廠積極響應重慶市“退城進郊”“退城進園”戰略,由謝家灣遷往巴南區花溪工業園區。

2003年12月底,建設廠與巴南區政府舉行了購買土地簽字儀式,由此拉開了企業第四次搬遷的序幕。建設廠擴能遷建花溪工業園區開工典禮於2004年11月舉行。2008年8月,建設廠主體搬遷啟動儀式隆重舉行。2009年7月,建設廠在花溪工業園區全面啟動生產,標誌著建設工業第四次搬遷圓滿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