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概論(二)三大邏輯規律

演繹邏輯由於是以思維的形式或思維的形式結構為研究對象,通常也被稱為邏輯形式。在這些邏輯形式中,有正確的、有效的,也有不正確的、無效的。究竟用哪些標準來評價他們呢?最根本的是要看其所討論的命題論證是否符合邏輯規律,正如其他科學一樣,邏輯學也有著自己的規律。

在邏輯思維規律中,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三個最基本的規律。他們所表現的是邏輯思維的確定性、不矛盾性和明確性,在邏輯思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確定性要求命題所採用的概念、判斷必須是與命題自身同一的,不矛盾性要求思想前後要的一貫性,不能自相矛盾,明確性要求命題必須排除中間的可能性,不能模稜兩可含糊其辭。遵守這三條基本規律,是保障我們思維確定性、不矛盾性和明確性的基本條件,是正確是思維邏輯的最起碼的要求。

邏輯學概論(二)三大邏輯規律

同一律

內容: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命題始終如一。

公式:A是A

含義:在公式中,A可以是任何思想、任何概念、任何命題。如果說定義了這個概念是A,那麼在同一個邏輯推論中,必須遵守A是A這個基本原則,即概念是確定的,前面所引用的概念,和後面所採用的概念,是同一個概念。如果是A,那麼就是A,如果在論述過程中,更該了概念的內涵,或者是擴展了概念的外延,前後討論是概念在定義上出現了不一致,那麼這個命題是無效的。

邏輯學概論(二)三大邏輯規律

矛盾律

內容:同一個思維中,一個命題不可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公式:A必不非A

含義:在這個公式中,A和非A,是矛盾的、對立的,基本觀點是相反的,如果A是對的,那麼必然非A就錯了;如果非A是對的,那麼必然A就錯了。這個命題不能同時認為A和非A都是正確的,也就意味著任何一個思維和辯論中,對於同一對象不能同時做出完全相反的兩個判斷,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他。思想前後必須是一貫的,不矛盾的。在邏輯思維中,一個觀點不可能即得對地,同時又是錯的,否則論點自相矛盾。

邏輯學概論(二)三大邏輯規律

排中律

內容:同一個思維中,一個命題不可能既不是真的,又不是假的。

公式:A或者非A

含義:在這個公式中,A與非A表示兩個互相矛盾或者具有反對關係的兩種意見,如果認同A,那麼必然要否認非A。如果認同非A,那麼必然要否認A。對於同一個問題的判斷,不能同時認為他是對的,也是不對的。在是非、真假、肯否之間,要麼對,要麼錯,必然也只能做出二選一。在邏輯思維中,一個觀點,不能既不是對的,又不是錯的,否則觀點模稜兩可。

邏輯學概論(二)三大邏輯規律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區別

矛盾律和排中律,同時面對的都是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同時面對的都是二選一的問題。然而在具體的邏輯思維中,他們是存在區別的,大致可從內容、範圍、要求、錯誤四個方面來討論。

在內容上,矛盾律說的是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不能同時為真,排中律說的是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不能同時為假。在使用範圍上,矛盾律既適用於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也適用於具有反對關係的兩個命題,而排中律僅適用於判斷同一個命題不能即使真又是假的。在邏輯要求上,矛盾律要求不能既肯定又否定,排中律要求不能既不肯定,又不否定。在邏輯錯誤上,違反矛盾律會導致自相矛盾,違反排中律會導致模稜兩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