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監管又出重磅,教你兩個辦法安心賺錢

互聯網金融監管又出重磅,教你兩個辦法安心賺錢

今天下午,無馬哥又被一個紅頭文件震醒了。而且還是P友們非常關注的中央互金專項整治辦。

這份文件是專門針對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進行整治和驗收。洋洋灑灑六頁,說白了一句話:互聯網+資產管理模式必須持牌經營,否則就是“非法金融活動”。

聽起來比較嚇人。不過無馬哥覺得總體對咱們投資人是件好事。因為這份文件比較明確地定義了那些曾經在灰色地帶的產品。

最重要的是:告訴了普通人,互聯網上哪些理財產品是不能買的。咱們財迷們搞懂了這點,就能為自己的互聯網理財多上一把安全鎖。

具體是什麼規定呢,無馬哥給大家解讀一下:

這裡說的資產管理業務,包括不限於: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託、定向委託投資、定向委託融資或者資產管理計劃。基本上,就是傳統金融機構發行並管理的“金融商品”。

而需要注意的是文件重點提了這幾項名字的產品:“定向委託計劃、定向融資計劃、資產管理計劃、收益權轉讓”。幾乎算是2017年互聯網理財界的“網紅”大集合。

這些產品本身沒毛病,毛病是之前賣的渠道太亂、太雜。這次監管就對賣的渠道作出了規範限制。

要求也很簡單:想在網上賣,必須拿牌照,不然就下線。

目前有資產管理牌照的主要是銀行、保險、基金、信託等傳統金融機構。如果互金平臺申請不到相關牌照,就必須在今年6月前清理完存量(大家可以理解為提前還款)。

無馬哥盤點下來,現在還在公然賣這類資管產品的平臺並不多,基本也都是有背景的大平臺(不排除部分公司是全牌照集團可以繼續做,比如陸金所),所以已經買的不用太擔心:

互聯網金融監管又出重磅,教你兩個辦法安心賺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份文件可能給部分P2P大平臺的備案增添“新煩惱”。

因為去年7月後,很多平臺選擇將資管業務與P2P業務分拆為“定期理財”,以保障P2P業務的單獨備案。

不過這次分拆行不通了。文件要求,那些有剝離情況的資管業務必須和原網貸機構一併驗收。換言之,如果拿不到牌照,資管業務不能將存量化零,那麼P2P部分也備不了案。

對於這部分互聯網資管業務的驗收,由各省互金整治辦負責,也要求在4-6月間完成,時間很緊張。

今天這份文件,對業務多元的互金平臺而言,可能P2P備案難度增加;反過來,相對利好中小平臺備案。

無馬哥的建議是,當前階段,互聯網理財有兩個極簡的安全選擇:

一是投純粹的P2P平臺和債權,資金流向個人信貸、消費金融、小微企業貸、車貸等等。無馬哥精篩了一線平臺之後的結果如下,供大家參考:

互聯網金融監管又出重磅,教你兩個辦法安心賺錢

建議大家做一下自查,看看有沒有錯買的定期理財是這類產品。當然,確定還持有資管計劃類產品的財迷們,也不用擔心。

就像上面說的,這類產品本身沒啥毛病,就是監管不讓在互聯網上賣了。

就像之前叫停金交所業務一樣,讓無代銷資質的機構自覺退出,從而保護中小投資人的合法權益。這是一次次紅頭文件的最大意義。

還有什麼問題,無馬哥評論區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