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2017年山东净流出人口42万?

王庐像01

根据201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公布的内容来,山东省2017末省内常住已超过1亿人,达10005.83万人,是继广东省后第2个国内常住人口过亿的省份!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全国第一的河南省多出近450万。山东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三位,17年GDP为72678亿元多,增长7.4%!人均GDP已过1万美元!山东省公路及铁路营业里程分别达26万km及6000km以上,路网长度均列全国前列。山东省农村地区人均耕地少,富余劳动力迁出一些在省内及省外务工创收属于正常的国内人口迁移方式!

山东省区位图








2017年山东省经济概况

2017年山东省人口及城镇化概况


海阔天空218505852

山东近年来的“东北化”趋势,在去年已经有学者撰文提出警示了,可惜并未引起关注。

今年,省委刘书记在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上自曝家丑、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谓醍醐灌顶。以前,山东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是兄弟省区追赶的目标。但现在,山东在全国区域竞争大棋局中已经不耀眼,表现在主要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等,拉低了山东的区域竞争优势,山东已经由别人追着跑,变为到追着别人跑。
从经济总量上看,山东与广东、江苏的差距越来越大。从周边环境看,北边京津冀协同发展势头强劲、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南边长江经济带生机勃勃,西边中原经济区异军突起,特别是郑州正从二线省会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从对外开放看,山东参与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少,在我国“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格局中,山东的沿海区位比较优势正在迅速下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山东近几年的客观变化,大家都是心里清楚的,所以出现人口净流出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面对这样的困境、这样的压力,很多山东人仍旧陶醉在往日的成绩上,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中。面对差距而不自知、不自省,容不得别人说半点不好,这才是最可怕的!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希望咱们山东人能够抓住用好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努力使山东再现辉煌!


地理答啦

山东主要的问题有二。一是缺乏超级城市/城市群,二是缺乏牛逼高校。

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经济大省,山东省会济南在全国经济排名25名左右,山东最强经济强市青岛在全国经济排名12名左右,弱得不像话。要知道广东有广州深圳两个一线,江苏有南京、无锡、苏州三个新一线,浙江有杭州、宁波两个新一线,而山东只有青岛一个新一线——排名在新一线里还相对靠后。

青岛为什么落后?简言之瘸腿。旅游、地产、物流、进出口、贸易等行业超强,但教育、娱乐、文化产业,音乐、美术、设计、计算机等方面弱得不像话。




济南的问题就更多了。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四面烟尘三面土,一街修路半城堵”。除了有特色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以外,整个城市样样都是二流,没有特色。经济交通落后就不提了,几乎是唯一还没通地铁的省会城市,而且通了也只能是去郊区方便对市区通勤毫无意义。



济南缺乏目标,缺少文化战略(当然,如果觉得千年历史,李清照辛弃疾等也算文化的话,可以继续自嗨下去),经济数据,建筑保护,市井特色,饮食菜系,旅游教育等等均不如青岛。故济南基本上失去了在山东省内的感召力——所以也别成天怪青岛想直辖。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缺牛逼高校。这个问题的后果之严重就不说了,一图流。



目前山东有三所重点高校,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济南一所,青岛两所。这个数据很好看吗?答案是否定的。

以青岛为例,经济水平和青岛差不多的城市有成都、南京、武汉、杭州。



南京的211高校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完爆青岛。

武汉的211高校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完爆青岛。

成都的211高校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再加一个非211但很牛掰的四川音乐学院(春哥,著姐的母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完爆青岛。

杭州的211高校尽管只有浙江大学一所,但浙大的实力和号召力,你懂的。山东的三所211高校揉一起都未必赶得上浙江大学。故青岛依然被完爆。

青岛的高校水平,在同级别的新一线城市里,只能比苏州、宁波和无锡。问题是,苏州、无锡和宁波都属于长三角城市群,本身就不是核心城市。所以青岛高校水平在同级别城市里最弱,毫无疑问。

济南的高校就更弱了。山东大学别看是山东最牛高校,一度全国排名前十,但现在的山东大学连全国前二十都进不去。很多学科都衰落得不成样子。济南其它高校更是呵呵,拿不出手来。

更要命的是,青岛现在至少还发现问题之所在,花钱大力引进高校(百年树人,这个工作没几十年是不行的,故青岛十年之内翻不了盘),建设高校园区,很多高校如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莱阳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先后都从外地拉过来。现在又打算盘趁着东北不景气把哈工程收了——济南却毫无动作。甚至自己看家的山东大学都有可能被青岛拉回老窝去。



一句话,没有高校,何来人才?指望从外地高校拉毕业生吗?一个字:难。

试问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学生有多少愿意毕业后既不闯北上广,也不留在熟悉的成都、武汉、南京、杭州工作,跑到青岛来?

答案很简单,少之又少。那就凭中国海洋大学和石油大学的实力,怎么争?

所以,山东要解决现在的人口外流,就必须办两点:

第一是集中力量建设一个一流城市——这个城市目前来看能且只能是青岛——集全省力量打造之,比不上深圳也至少得达到武汉、成都、杭州的水平,也就是要在新一线里靠前。

第二是,大力引进高校,发展民办高校,解决“高考难”的问题,另外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最起码得打造成武汉大学、西南大学的水平。

做到这两点,山东不愁留不住人才。


Magicocean60981045

你好,嗨住租房回答这个问题。

山东省人口出生率高,但留在本地工作的少

根据2017年各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共有六个省份的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京津沪的常住人口负增长,主要由于城市人口基数过大所导致的一系列城市病,而这些特大城市在2017年逐步发布全新的人口政策,慢慢的将人口数量进行控制和疏解。而另外三个省份则分别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也就是传统意义的东三省,而这三个省份常住人口的负增长,则与经济增速的下滑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常住人口的增速来看,山东省的人口增速并不算慢,2017年全年常住人口增长59.19万,甚至比传统的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人口增长还多了两倍,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101万。而这些由于高生育率和高出生率所带来的占人口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人口的增长,相反,大量青壮劳动力流出山东省,多数进入到南方大城市。


人口净流出与经济增速息息相关

那究竟为什么山东省的常住人口不愿意留在山东就业,而是要远走他乡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其主要原因来于山东省近几年的经济增速不容乐观。

山东省2018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仅为6.7%,排在全国所有省份的倒数第九位,甚至还低于经济基数,远大于山东省的上海和北京。今年2月份的时候,就有管理成就,山东省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其中山东省在经济总量上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扩大到2017年的1.72万亿,几乎翻了一倍。更夸张的是,在与江苏的差距,由最初的50亿扩大到了1.32万亿。与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新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不同,山东省依旧依赖着传统国企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维持经济增速的缓慢发展。


山东省的人口都流入到了哪些城市?

在疆域的版图中,由北到南,由西到东的人口迁移路线清晰可见。大量说着标准普通话的北方人,选择在深圳广东这样的城市生活发展。根据2016年末的统计数据,广东净流入人口高达2748万,而浙江的净流入人口也有1330万人。紧随其后,是北京和上海两座特大城市。尽管逃离,北上广成为一种引起共情的口号,但事实上,更多人口依旧在往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进军。

事实上,更多的人选择了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是有其合理性的。这些大城市往往拥有更多元的就业方向、更丰厚的报酬以及更高的平台,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蛰伏,更有希望在将来一飞冲天。而唯一在购房上的需求也能够通过租房来进行满足。选择一个优质的平台,拥有更多优质的房源,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站稳脚跟。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网打尽,房源多,房源真。专为奋斗的你而准备。


嗨住租房

作为一个山东人,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中自然是有些不悦,但这就是一个事实吧。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山东最近这几年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是很快。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够。给人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多。这是吸引不住人才以及导致人才外流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从我身边的例子来看,现在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一般来讲,倾向于到南方的上海深圳广州,北方的北京天津这样的一些大城市就业,当然也有很多人到济南,青岛这些地方去就业,但是,感觉济南和青岛的吸引力不是很大。按说,济南,青岛属于本省的城市,离家比较近,考虑到要照顾父母的因素,这两个城市应该是本省年轻人就业首选,但是好多人更愿意离开本省到别处发展。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山东省这些年的这个发展有些滞后。除了传统的行业以外,最近几年脱颖而出的新型的企业,不多。城市的发展,高企的房价,不多的就业机会,选择的单一,是造成一些年轻人,无法在这里寻找到自己合适工作的一个原因。

除了济南,青岛以外,其他地区更是缺少叫得响,有实力,有影响,超一流的企业。不是没有,而是这样的企业,很可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山东的工业发展,应该说是底子很厚,但是近几年发展的后劲儿略显不足。所以现在更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有更优质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来吸引人才。

我们热爱家乡,更希望他越来越富强美丽。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气魄。如果你认可我说的话,欢迎山东的老乡们关注我,支持我。谢谢。


平原春秋

别整没用的数据对比,我的观点是:这仅仅只是开始,山东以后还会继续大量的人口、资源、金钱外流!原因只有一个:山东没有超级城市!

我不是搞统计学的,没有详细的数据分析,但是从自身感觉,我觉得2013年是一个分水岭,2013年之前,大家都在广东怎么样、浙江怎么样、安徽怎么样、河南怎么样、湖北怎么样等等,这是在谈什么?这是

在谈“省”的概念!我们那个时候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以“省”单位的。

但是2013年以后呢,大家很少谈广东怎么样、浙江怎么样、安徽怎么样、河南怎么样、湖北怎么样等等,大家再谈的是深圳广州怎么样、杭州怎么样、合肥怎么样、郑州怎么样、武汉怎么样等等,这是在谈什么?这是在谈“超级城市”的概念,现在我们不管做什么事,谁管你哪个省,我们在谈城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没有任何限制,全国的人几乎都要流向北上广深,但正是因为有限制,各个省才有留住自己人才的可能,所以几乎每个省都是“集中全省之力”搞一个超级城市出来,就相当于对自己省的人说“老乡们,别离开故土去远方了,咱自家也有机会,不信看看我们的XX城市和北上广差不了多少!”


于是,河北搞出了大武汉,湖南搞出了大长沙,四川搞出了大成都,河南搞出了大郑州,安徽外流也很厉害,这几年那是玩了命的在搞大合肥呀!省会城市占比全省GDP全部都在25%以上,相当一个省的一小半资源、人才集中在省会,形成了规模效应,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才、资源、资金外流!


反观山东,改革开放三十年一直走的都是“群狼经济路线”,就是各地发展的基本均衡,强的不太强,但弱的也不弱,大家别不信,山东拿出一个号称“最落后”的菏泽,就论GDP,都能秒杀西部省会兰州,放到河南,论GDP那都是“经济前三强”城市了!

山东的龙头城市一直不知道是谁,有人说经济中心是青岛,省会是济南,都说要“双核驱动”,可看遍全国,一个省,唯一有能力扶持两个大城市,搞双核驱动的也就广东了,连江苏都做不到,江苏以前是“南京苏州无锡”并进,现在那真是舍了命的搞南京呀!

所以,山东必须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树立一个龙头、一个龙头、一个龙头、而不是双城记、三城会、四个核心。不然你没有超级城市,资源人才资金无法形成规模性的竞争力,很容易就被别的超级城市吸走了!


最后,打个比喻,山东的城市其实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全真七子,虽然每个都不是最强,但放一起拼总量那是很厉害的,能搞过全真七子联手的没几个,但是现在时代变了,现在大家玩的是单挑的游戏,全真七子必须把功力都给丘处机,才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


文/穿墙学院:资深企业培训和职场教育专家,穿墙而过的企业洞察者,竭尽全力助你升职加薪,喜欢我就点我吧!

穿墙学院

看了这个数据,估计很多山东老乡会痛心了,不过,我觉得这倒没什么,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寻找更有前途的地方,是人之常情。

这个数据得出是根据2017年山东出生人口194.9万,去掉死亡人口后净增101万,而17年的人口增量是59万,所以得出净流出人口是42万,且不说这个数据准确与否,我觉得山东作为净流出人口的省份早就开始了。

山东的GDP虽然看起来蛮高,一直处在全国前列,但是山东没有强市,最厉害的青岛市排名在全国十名之外,济南就更靠后了。不管从经济还是教育、医疗,山东的城市并不耀眼,也并没有让山东人特别骄傲的城市,兄弟城市之间发展比较均衡。

人才,当然要去强市,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不管去北上广还是国外,我觉得都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山东的人才遍布全国和世界,出远门能碰到山东的老乡,我觉得才是让人高兴的事呢。

很多人痛心山东人口的外流,是因为自身的相对衰落,留不下人才,我觉得还是面对现实更好,从国家战略到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机遇,山东并不是最优,不可能把全部资源都倾斜到山东来,山东目前最紧要的是自力更生。

好处是比起其它省份,山东各城市发展的还都比较均衡,没有造成大规模的人口外流,就像我身边的人,去外省打工的人比例很小,一般本地的就业市场就能消化,虽然工资不算高,但是生活还能应付。

所以山东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人口大规模外流的情况,如果济南或青岛能够强势崛起,那么人口肯定会出现净流入的情况,毕竟山东人都比较恋家,这就看未来5年左右山东的发展情况了。

不过,我觉得对这些不必太过在意,个人努力奋斗即可,抱怨和失望都不是好的情绪,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流动和融合的民族,几千年来,人口迁徙都不知道多少次了,只要祖国国力不断增强就是我们最好的愿望。

偷偷告诉你们件事,500年前,我老家是山西的。


山东味儿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在改革开放的早中期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涌现了许多山东经验和发展模式,尤其是青岛作为沿海城市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在港口经济发展中独树一帜,走在全国前列,也吸引了众多年青一代创业者,在此居住和就业。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和结构面临巨大挑战、转型和调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创新,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圈的快速形成,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知识青年的眼光,由此形成了人才的快速流动,逐步向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迁移,除传统的北上广深,也涌现出一批,如武汉、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及京津翼等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这不仅有产业的引导,更有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环境,优惠政策等诸多因素,让更多人才有了选择机会。而反观山东经济发展模式,在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新技术产业引导和发展,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有所保守,发展力度不够,布局欠全面,区域失衡,没有形成产业链等,由此出现人才外流也属正常,无须大惊小怪,这也是发展过程中问题,相信一定会有所改变,形成人才回流。


WX150093405

我觉得分析的太简单了,很多因素未考虑,只是简单的人口增长量减去出生人口数量等于负值,就得出山东净流出42万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

例如,山东是教育大省,每年高考考出去的人数有多少?应该也很多吧。

不过,山东均衡发展,龙头青岛“首位度”不高,吸引不了人才,估计也是有些关系的。


西山放羊

有啥好心疼的,山东就这么大点地方就这么点市场,人口又多,二胎生育率全国第一,人太多了活不下去了出去找口饭吃有错吗,要么省内大发展创造就业条件,要么就降低人口提高生活质量,人各有志有本事出去闯总比在家饿死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