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那么强,为什么金融业却那么差?

浩海梦

表面看,德国确实给我们一种金融业不发达的感觉。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大国(3.5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第五的英国(2.6万亿美元)。但从金融业来看,德国就远远不如英国。 以全球财富500强为例,虽然德国金融业上榜的企业有8家,高于英国的7家,但德国排名最高的德意志银行也在189位,其他7家要么在300多位,要么在400名开外垫底了;反观英国上榜的7家企业,汇丰银行排在88位,哈利法克斯银行排102位,劳埃德银行排121位,远远高于德意志银行。

德国的股票交易额占GDP的比重在34.7%左右,远远低于美国的132%和英国的95%。

德国国内信贷投放额占GDP的比重只有141%,也低于美国的245.0%和日本的374.2% 金融业是利润率最高、赚钱最快的行业,但德国人似乎不喜欢发展大型金融机构,也不喜欢炒股票,也不喜欢发货币。为什么?

这和德国特殊的历史有关。一战结束后,德国有过一段短暂的魏玛共和国时期,当时为了应付一战战败后的巨额赔款,德国开足马力印制钞票,导致整个德国经历了一轮超级恶性通货膨胀,给德国民众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二战后,德国的金融政策,倾向于保守,你可以看到德国所有的货币政策,都将通货膨胀视为最大的敌人。德国的中央银行,也是全球最独立的央行之一,它对于抑制投机、物价上涨,非常给力。这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德国经济反弹最快的原因之一。

因为德国本身的国策里面,就有内生的抑制金融的基因,所以德国的金融企业,很难通过德国本身这个市场发展起来,不但中央银行严格管控,就连普通的德国百姓,其骨子里面,也是将创业和实业作为职业的主要规划,而不是去做赚取差价和暴利的银行业利润。

尽管德国并不刻意追求金融业的繁荣,但德国稳健的金融政策和市场,加上稳定的经济形势,反倒吸引了外国金融机构的青睐。最近英国正在进行脱欧谈判,很多金融企业准备撤出伦敦,法国的巴黎以及德国的法兰克福成为了他们下一站的首选目的地。


每日经济新闻

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德国金融业差,德国在世界金融业中还是有很强影响力的。相对而言,德国更重视实体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德国一直坚持“制造业立国”。

近年来,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风靡全球,对制造业的重视和扶持也是德国一以贯之的强国之基。相对而言,德国的金融业是伴随国家工业化进程逐渐发展起来的。以扶持制造业发展为中心,德国逐渐形成了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全能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以及严格有序的金融监管为特征的金融模式。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根源。据统计,在德国制造业营业额中,27%以上来自于产品创新,德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3%左右,在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之前,德国创新政策是扶持国家性的研究中心,进行重大项目科研攻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创新政策体现在创新聚集带上。各类型企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组成开放性的创新网络,并根据各自的优势在链条上的不同阶段工作,可以选择与研究院所共同完成研究任务,也可以选择外包,将研发任务交给研究院所。这种创新模式更适合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以中小企业为中坚。德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到德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相当一部分都是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通过在某些细分领域的持续深耕,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推动德国出口乃至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德国政府也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发展,1984年开始实行对中小企业的特别优惠条款,1986年开始税制改革,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固定资产折旧率从10%提高到20%。与此同时,德国按《中小企业研究与技术政策总方案》设立专项基金,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提供资助。

以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保障。这是德国特有的一种学生培养模式,即高校与企业或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理论学习在高校,实践培训在企业。学员在职业教育期间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不仅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结束后即能投入工作。据统计,60%的德国年轻人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接受培训,确保了德国制造业的人才供应。


经济好望角

与德国的经济政策和民族文化有关


德国金融业并不差,只是相对于德国人引以为傲的制造业,金融行业的稳定繁荣没有那么耀眼夺目罢了,这与德国的经济政策和民族文化有很大关系。

德国人偏爱实体经济模式,说到实体经济,不得不提一下日本。这两个国家其实并非一开始就热衷于走实体经济模式的。日本曾在80、90年代末经历过历史最大楼市泡沫,而德国也曾在两德统一后运用刺激楼市这一政策,但该政策实行期间形成了大量的住房供大于求,导致供给大量过剩,使得德国楼市从繁荣步入萧条。历史教训使得德国与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对投机、炒房抱有极大的厌恶和抵触情绪。

其次,这种保守克制的经济政策与德国的民族文化有关。德国向来以理性、谨慎、务实的做事风格著称。在这种品质下楼市和股市是很难炒起来的,因为理性的德国人极其厌恶投机。事实上,即使是两德统一后的那次楼市繁荣,德国政府也没有忘记打击投机者,那次的繁荣其实并非房价的暴涨,而是住房建设的繁荣。德国政府为抑制房价,硬性规定每年房价上涨不得超过4%。与中国楼市调控的阶段性措施不同的是,德国打击投机的措施是机制化和长期性的。

另外,德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严苛的贷款者,对于风险把控极其严格,厌恶情绪极强。德国在银行贷款方面的要求严格,不会向美国那样向次贷者发放贷款。即使是资信合格的购房人,一般最多只能贷到房价的六成,比中国目前的首套首付还要严苛得多。

对虚拟经济持保守派的民族性格使得德国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也能昂然不倒,也许德国制造业的繁荣昌盛掩盖了它金融行业的稳定持久,但这种理性踏实的做事风格也许更值得各国学习和反思。


华尔街见闻

315曝光了德系大众车发动机进水,但是在我们心中,德系公司依然是安全可靠的代名词。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但是金融业的发展却在一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显得落后。觉得德国金融业落后的朋友,有必要好好了解德国的经济发展。

1.历史问题

大家也都知道一战的惨痛历史,而德国作为战败国不得不进行大额的赔款,这使得政府方面不断印刷钞票,于是通货膨胀这一问题悄然滋生,全国上下可以说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故他们在金融方面变得异常保守,追求稳健的经济发展。

2.国家政策

也许德国人的血液里,对金融业有着浓浓的抵抗性,国家政策也毫不例外。德国不想再重蹈覆辙,因此颁布的政策中绝对都要是较为保守的,不管是金融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得弄成保守的,防止不稳定的金融问题再一次毁掉他们。

3.绝不跟随投机事业

金融业相对于德国来说相当于舶来品,德国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拒绝,最终德国综合全国经济发展情况,觉得实在没必要学习别的国家大力发展金融业。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德国很傲娇?

除此之外,德国参考了日本泡沫经济带来的国家危机,因此更不想跟随别人发展金融业了。

4.实业为大

德国热爱的是实业,创造性的制造就足以为它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而在德国人看来实业也最踏实,不用像别人一样通过金融来制造一些虚幻的假象。

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西门子、戴姆勒、宝马、麦德龙等,都是德系事业代表性公司。手握实业让德国无比心安,所以相权衡下,德国还是更看中实业。


懂财帝

不是德国金融业太差,二是德国制造业太强大!

以GDP来计算,德国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但是从金融业来看,德国金融业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只有8家,并且排名都在三四百位,属于垫底的地位。再看德国的股市,德国股票交易额只占GDP的35%。而美国股市交易额占其GDP的132% 、英国占到了95%。德国人既不喜欢发展大型的金融企业,也不喜欢炒股票,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一战之后,德国经历过一轮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德国民众和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后期德国的金融政策,都视通货膨胀为最大的敌人,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基本上都倾向于保守。

更深层的原因,是德国并不刻意去追求金融业的发达。金融这种东西,很多都是由美国发展起来的。当年,日本被美国打得元气大伤,就是通过金融路线。可以说,现在全球经济形式的不稳定,就是80年代全球快速发展金融的恶果。当美国靠着金融业收割全世界的羊毛的时候,德国更愿意依靠创造和实业。次贷危机以来,德国几乎不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靠的就是其坚实的制造业根基。

德国国内拥有稳健的金融市场以及稳定的经济环境,因此其并不太过与追求繁荣的金融市场。德国的骨子里,还是重创实业。德国百姓也是一直将实业和创业作为职业生涯的主要规划。依靠其强大的制造业,德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并不亚于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而这一切,是美国和其他国家所“制造”不了的。


大猫财经

有些国家对金融业自带偏见,这些国家就包括德国,虽然在欧洲一体化当中扮演领头羊角色,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总是不失时机抨击欧盟的宽松货币政策,并在掏钱的时候对欧洲那些休闲国家冷嘲热讽,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德国人本身就是技术控,即使在二战之时也是如此,虎豹坦克精准度如此之高,但是产量稀少,而苏联人的T34就像流水线上的肉罐头一样,产量极其的高。于是,架不住群狼的虎式和豹式,最终还是败下阵了。但是德国并不觉得这是技术的失败,他们觉得,二战的失败源自于德国逆了潮流,触怒了上帝。

其二:怕技术被别国买走。在德国,70%以上的企业是小企业,而且是有技术专利的小企业,有些小企业之间存在很多的交叉技术专利,数个零件需要用到一个专利,于是几个公司就联合起来开发专利。这个时候,上市就容易给各方带来不确定性。专利会随着公司股权的分散而流向其他企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现有交叉专利的其他企业。

其三:德国其实不需要太多金融业。因为积累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你看老干妈之类的产品融资就不太多,还有很多的医药企业,如果专利药物产出层出不穷,他们也不需要急于上市,也不需要出售债券。德国很多企业已经产生了足够的技术壁垒,这些壁垒往往围绕着一个很小的零部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在细分领域达成了垄断,这个时候,其资金是可以正向循环的,用内生增长完全可以进一步加高产品壁垒。

当然,一方水土一方人,德国人务实和谨慎的性格并不是哪个国家能够一蹴而就的,比如法国人同属欧洲序列,他们却更加浪漫,我们需要学习德国人的优点,但也不应刻意,世界多元化造就了比较优势,也许金融发达并不是坏事。


凯恩斯

伦敦作为欧洲第一金融中心,有其历史原因,再有就是其得天独厚的经度因素。随着英国退出欧盟,未来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将会受到撼动!苏黎世更多的是依赖于瑞士永久中立国的政治地位,金融管制宽松,造就了其金融业发达,但是瑞士经济显然不能和英、德同日而语!从最近的调查数据来看,伦敦和苏黎世作为欧洲排名前两位的金融中心,其影响力在走下坡路。

在欧盟统一使用欧元之后,欧洲中央银行就设在法兰克福,其前身是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货币局。如此得天独厚的"心脏"位置决定了法兰克福在金融中心中的地位。
这座位于欧洲心脏的大都市,其优势在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在此次排名中,法兰克福的金融市场排名居第6位。目前共有300多家德国和外国的银行、金融机构驻扎法兰克福。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交易所之一,仅次于纽约和东京的交易所。

显然,依托于德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德国在欧盟中的领导地位,法兰克福及德国金融业前景光明,上升势头明显!


阅遍天下无数山

能称得上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在我看来就两个,一个是前大英帝国,一个是美国,这两个国家都是曾经的世界霸主,拥有海洋霸权,能够控制贸易通道,确立了货币霸权,然后就饱暖思淫欲,懒得搞制造业了,金融业来钱又快又轻松,鱼肉他人。德国不一样,没这么好条件,只有闷头搞制造业。现在德国技术牛逼了,不需要金融业了,任尔东西南北风,我造的东西你造不出来,我提价就是了。


从小爱踢球

完全的胡说八道,看来你对德国的经济一点都了解,德国这个国家是以做实体为主的国家,金融大部分是虚拟经济,美国就是这样干的但美国有强大的华尔街和美元能很好的左右虚拟经济,当然剪羊毛的手段世界都感同身受。就是因为德国有着强大的实体美国每次刺破虚拟经济很难对德国产生影响,你可以对比一下这些年金融危机对德国究竟影响了什么,就会发现德国实体的强大也可以说德国的金融就是服务于实体,他们很少参与到金融虚拟经济中美国想对德国下手基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德国的金融始终是良性发展不是少而是合理。


手机用户7003880669

不是德国金融不强大,而是德国制造业更加强大。当今国际,英国还有什么影响?美国的强大,借助美元霸权和美军以及比较强大的制造业。美国的强大表面是金融,也就是美元。但是支撑美元的美军和美国科技才是根本。而英国单纯玩金融,英军不行,科技也越来越弱,制造业早就空心化了。而德国在欧洲其实是老大,靠的就是德国制造业。德军是不行的,二战失败,德军不行了。现在的国际影响力,除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就到德国了。其实德国已经比法国俄罗斯强大了。德国其实是仅此于美国和中国的存在。这一切靠的就是德国有很多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高端光学,大型装备,美国都制造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