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谢道山宝塔位于海丰县城南面五公里的谢道山上。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空心塔。原高25米,底层直径10米,内腹径3.2米。往上逐层缩小。底层下半层用花岗岩石块(30×30×200厘米)砌筑,底层上半层及第二层以上均用灰沙夯筑。塔中空心,每层均用木板平铺,人可沿木梯盘旋登上塔顶。顶部塔刹装置一生铁葫度,有一把铁剑和一把铁毛笔交叉。后来,塔刹为雷电击坏,塔身也因抗战时期炮弹轰炸和雷击致使大部分坍塌,现仅剩三层半不到。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访道山塔

一只脚跨进塔内,那只脚便立刻有了古铜的锈色,锈色从那只脚向上漫延,像扩散开的水迹。当我把另一只脚也放进了塔内,从阳光里进入塔的幽秘之中,整个人都染上了沉沉的铜锈。抬头,塔身斜斜向上靠陇,把我挤兑在一个狭长的空间。阳光从塔身四面的窗**进来,在塔内织了千层网,有细细的尘土在网里浮游、发亮,而我在网中有些喘不过气来。

我的到来掠扰了栖身于塔内的精灵们几百年的宁静。她们挥动着宽大的衣袖,轻盈地在我面前旋转着灵巧的身姿,搅起一塔的灰尘,把我定格成某个朝代某户人家不出闺门的某位女子。我正想伸手去触摸她们透亮的柔滑的不明什么料子不知哪个年代的衣衫,朋友的一声喊叫把我拉回了现实。

朋友已经爬上了第二层,正倚于窗口向外看风景,原来满塔的灰尘是他往上爬时扬起来的。我恍恍惚惚地跨过塔内胡乱堆积着的泥土与石块,还无法完全从刚才的迷幻中清醒过来。原来以为这座年久失修的古塔应该杂草丛生了,上了山才发现山顶是一片长着绿草的平地。塔建于中间,除了门口有一丛草刺花外,塔清清爽爽地接待了我。可是塔毕竟是塔,有塔那不同于宫殿楼台的特性,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纳无所不包容会在一瞬间让人的思维在时空中流转的特性。清清爽爽的塔还是在我走进它的时候,把我拉至了一个我一无所知的空间里。

塔叫“道山塔”,也称“文笔塔”或“水口塔”,是海城仅有的两座塔中的一座,位于城南道山,郑正魁先生曾描述过塔从前的模样“该宝塔为七层八角阁楼式空心塔,原来每层均用木板平铺,顶部塔刹装置一生铁葫芦,有一把铁剑和一把铁毛笔交叉。”可惜现在除了“七层八角阁楼式空心塔”还算可见之外,其它的已经成了昨日黄花。流传于民间的白太爷建塔栓牛的故事虽证实了是虚构的,但还是给道山塔平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我就是在这种种神秘色彩的渲染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里,硬拖了朋友前来探秘的。

那时的塔看上去很高,不过由于层与层之间的分隔被风雨磨损得不怎么清楚,我数来数去都确定不了是否依然是七层。塔内没有楼梯,在墙根处不知是谁凿了几级台阶,但那根本不够我爬到第二层。我像壁虎一般把身子吸附在墙上,墙是沙粒和黄土混和的粗糙墙面,蹬着凹凹凸凸的塔壁,我一点一点地往上蹭,爬得提心吊胆汗如雨流,终于够着了朋友伸下来的手,有了他的借力,我终于爬上了第二层,但看着上面笔直的墙壁,再往上爬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稍为喘息了一下,我往窗外望去,忍不住惊喜地大叫了一声:好漂亮的一幅江南水乡图!远处的田野上,阡陌纵横交叉,水田微微泛绿,隐约可见农民在田地间劳作着。阳光在水田上面发光,挥发着白色的雾气,把一个个的村落构画得童话般美丽。风吹着,带着一种熟悉的香味,让我回到了家乡的苦楝树下,有苦楝花开时独特的渗杂着苦味的淡淡香气。

几年过去了,道山塔塌了将近一半,每次坐车经过,远远看着塔变得矮小的身躯,看着它几百年来的沧桑,就有一种从远古年代走来,一步步地跨过近代,一下子便踏在了现代大地上的感觉。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重访道山塔

十几年前我去道山塔,那时的塔在我的描述里是“山顶是一片长着绿草的平地。塔建于中间,除了门口有一丛草刺花外,塔清清爽爽地接待了我。”可是十几年后再去,满山的芒草和不知名的野草野花,把山顶覆盖成杂乱的荒凉之地。

从那片杂草丛中钻过去,钻过在塔的底部生长,根须缠绕进塔身,已长成十几米的树丛,然后愣在塔门处。

朋友喜欢调侃我,一说起我写的东西,就会说“一只脚跨进塔内,那只脚便立刻有了古铜的锈色,锈色从那只脚向上漫延,像扩散开的水迹。”导致有些人对我的这句话极有印象,也知道了我的道山塔。可是,当我再次站在道山塔前,却完全不是一回事。塔门处的草刺花,历经了十几年的光阴,已经苍老了,曾经那么茂盛的一大丛,长成低矮的几枝零落的枝叶。但它们依然开着花,一朵两朵,努力让我看到十几年前的时光。可是塔门,却跨不进去了。青石条框成的门架,还有当年的记忆,可是土,却把脚步挡在了塔外。塔顶塌陷下来的沙土和石板,倾在塔内,石板卡在塔门处,沙土就把塔门堵塞了一大半。我再没办法“一只脚跨进塔内”去感受从现代一下子跨入古代的氛围,我只能手脚并用,在那留存的小缝隙里爬进去。

苍凉,是我直起身来观望时的唯一感觉。塔身已经没有了“斜斜向上靠拢,把我挤兑在一个狭长的空间。”的狭长感,从塔顶塌落在塔底的泥土,淹没了塔底的一段记忆。而顶上塌落的部分,是再也回不来的影像。塌下的泥土覆盖着塔底,未塌下的泥土还在裂纹处摇摇欲坠。我站在一座已经没有塔的感觉的塔里,顶上宽敞的豁口摇曳着一丛小树,有小鸟停留,“啾啾啾”几声鸣叫,飞走。我再不用“像壁虎一般把身子吸附在墙上,墙是沙粒和黄土混和的粗糙墙面,蹬着凹凹凸凸的塔壁,一点一点地往上蹭,爬得提心吊胆汗如雨流。”地上到第二层的窗口,如今,只要一跨腿,就踏上了曾经艰难爬上去的地方。

同去的家荣忙着拍照,军华穿了一身色彩鲜亮的的衣服,与土黄的塔形成强烈的对比,便自然而然成了模特。宇航只是沉静地看塔,仿佛与塔在某个空间相遇,然后对话。我却恍然在错失里,思绪轻飘飘地理不清心里的滋味。

多少年了,塔里的缝隙里还有木板的痕迹,宽厚的塔身仿似壮实的汉子,总让人错觉着还能屹立百年千年万年。塔身的沙粒铬痛了我的手心,在手掌中留下密密的印记。是开启几百年前故事的符号?是经历的几百年间所闻的文字?是对自己未来的预言?我抚过他粗糙的皮肤,把他的点点滴滴融入我掌心的纹路中。也许有一天,我的掌纹中会长出一座塔的模样:七层八角阁楼式空心塔,原来每层均用木板平铺,顶部塔刹装置一生铁葫芦,有一把铁剑和一把铁毛笔交叉。

从窗口往外看,阡陌纵横交叉的田野依然漂亮,薄雾淡淡地在天地间披上一层轻纱。塔被包围在一片叫不出名字的绿树丛间,不时有鸟群呼啦飞过,吵杂地吱吱喳喳叫着,举着相机寻找,却只有树影婆娑。

这座也称“文笔塔”或“水口塔”的道山塔,到底是一步步走向自己的衰亡之路。错落的窗口像一个个的面谱,从不同的方向看,有悲有喜。彻悟了人生,洞悉了生命,留一个沉默的表情,什么也不说,却又什么都明瞭。

我们在哪里呢?倚着塔墙,找不到那条通往古时的路,我们无法穿越到过去,去考证坊间的一个个传说,我们只能翻阅着文字,一条条查证,一句句推敲。当年的道山塔是怎么样的鲜活呢?那一层层的木板、一级级的台阶在从窗口漏进来的阳光下泛着木质的光彩,那个铁葫芦、那把铁剑和铁毛笔在风雨中绽着铁的厚重。可是,历史在我们的手里,沙子一样,从岁月的指缝中,一点点失落。

修复与否,仿佛都是难事,每次路过,抬头,总会觉得有个缺口,在那座山上,越来越大。填补不了的是曾经,那些肩挑手抬的工人们,堆砌起的一个有故事的道山塔。但漫漫的岁月中,它终将被烟灭成历史上的一张图片和一段记载。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腐化的木头​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被堵的塔门​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塔里的沙石​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头可见的道山塔,还能站立多久

塔里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