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从道教手里抢来的,与《封神演义》无关

今日农历四月初四,在佛教徒及民间的信仰中是文殊菩萨的佛诞日。提到文殊菩萨就不得不提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五台山”,此地也正是传说中文殊菩萨的道场。但在道教的经籍中,此地原为道教所占据,被称为“紫府山”,并建有“紫府庙”。那么为何这里后来变成了佛教圣地、文殊菩萨道场呢?这还需要从史籍记载的“佛道两教·赛法焚经“一事说起。

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从道教手里抢来的,与《封神演义》无关

说这事之前,我们先说说五台山与道教的渊源。上面已经提到,这座山在道教里曾被称为“紫府山”,在道教里有十洲三岛、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这个紫府的名称,就来自于十洲三岛里的“长洲”。这一说法最早见于东晋时期葛洪的《抱朴子》书中,然实际具体所指的地方,至今也未有统一说法;但在十洲里的长洲,提到了此地有“紫府宫”,此也算一个五台山与道教渊源的佐证吧。

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从道教手里抢来的,与《封神演义》无关

五台山与佛教的渊源,在文殊菩萨相关的佛经中,有提到释加牟尼灭度后,南瞻部洲东北方,有一个国名为“大振那”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做“五顶山”,文殊菩萨将游行于此,开坛说法,据说这个所谓的“五顶山”就是五台山。在一本《清凉山志》的书上,载文殊菩萨初来到中国,居住的石盘洞就在道教的庙观内。说到这里,佛教和道教与五台山的渊源算简单梳理了出来,也就算是有了交集。这也就引出了“两教争五台”的事件。

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从道教手里抢来的,与《封神演义》无关

据一些史籍旧闻的书载,在汉明帝时期,从印度而来的两位僧人,来到了山西当时叫做“清凉山”的地方,由于当时据说这里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之佛籍故事里有文殊菩萨在此山居住传经的说法,二人便有意在此建寺院。于是这样就意味着要抢夺道教福地了,二教相争,惊动了汉明帝,就传旨二教在白马寺“赛法”,达成了一个败者焚烧经书的约定。最后的结果就是道教法经被焚,佛经“烈火不烧”,因此佛教获得了在五台山建寺院的权利。至此佛教扎根五台山,成为了最早的佛教圣地。

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从道教手里抢来的,与《封神演义》无关

细分析,印度佛教徒认定五台山就是“五顶山”,初看之下,就是名称很重合;但其实,当时此地只是叫清凉山,和所谓的五顶并没有什么联系。有所联系的就是这此地的山型,所谓现在称为“五台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群组成。正是由于佛教传入汉朝后,加之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土的盛行,使得五台山佛教寺院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加,据说这北齐时,五台山寺庙达两百多座。也由于“五”之数,后世又附上了代表文殊菩萨五种智慧,以及代表五方佛所在,便成为了佛教四大圣地之首,所谓“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