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華為高管離職做車聯網大數據 追蹤16萬臺車輛 月收入200萬

獨家|華為高管離職做車聯網大數據 追蹤16萬臺車輛 月收入200萬

徐敏傑在車聯網有10多年的經驗,做過技術、銷售和市場。

未來公司的特點之一是能夠利用數據化運營指導主營業務,然而傳統公司對如何利用數據創造價值往往很頭疼。

在車聯網有10多年經驗的徐敏傑,於2017年2月創立“華保科技”,其角色相當於企業的數據資產“管家”。通過車聯網及物流行業大數據融合分析,該公司一方面給保險公司提供精細化核保、核賠等數字技術支撐,另一方面給中小企業提供物流追蹤、風險分析等相關“微服務”。

當前,“華保科技”正在尋求A輪的融資,金額為3000萬,估值2億。資金主要用於大數據運算風控模型完善、數據收集和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去年9月,該公司獲得金額1400萬天使輪融資。

注:徐敏傑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我看到像長安汽車這樣的大型傳統汽車主機廠每年需要花幾千萬收集、存儲各種車聯網數據,但就是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徐敏傑說道。

彼時,他正在華為籌建汽車電子事業部促成與奔馳、長安等汽車主機廠商務合作,之後發現車聯網數據與行業融合依然是一片藍海。最終,徐敏傑決心離開華為,尋找數據和行業融合之路。

早在多年前,徐敏傑就看到企業通過數據精準營銷所帶來的巨大價值。在生產汽車電子芯片公司飛思卡爾工作的9年間,他從技術到銷售,到中國區市場總監,利用數據營銷帶領團隊在智能導航上從零開始做到13%的市場份額。

離開華為後,徐敏傑成為歐洲保險公司Octo Telematics的顧問,負責全球物聯網應用市場的數據分析並籌劃中國落地業務。 2017年2月,徐敏傑創立“華保科技”,基於車聯網數據為企業提供效能管理提升服務。

獨家|華為高管離職做車聯網大數據 追蹤16萬臺車輛 月收入200萬

“華保科技”數據動態運動圖。

“華保科技”核心數據來源是地理位置,結合汽車主機廠、行業企業和政府交通部門相關數據,建立了“時空”大數據平臺,包含定位信息 、車輛數據、物流信息、生產數據、政務數據、環境數據等。通過應用深度學習技術,識別駕駛行為和特定事件,建立風險評估模型。“華保科技”已通過平安、太平洋、大地、陽光等多家保險公司應用評測。

獨家|華為高管離職做車聯網大數據 追蹤16萬臺車輛 月收入200萬

“華保科技”在車險項目的流程圖。

以平安車險為例,“華保科技”通過準確還原事故數據,可為保險公司提供更多細節“回看”整個行程及行駛狀態,從而判斷事故嚴重度、預估救援等級,最大程度還原理賠事件始末。

“華保科技”和大型保險公司說起來像是螞蟻和大象的合作,但螞蟻未必不能與大象對等。“像平安保險這樣的大公司,因為業務戰線很長,但真正落實到車聯網這樣一個細分的領域,也還是需要和我們合作的。在這個細分的領域大公司想要深耕,成本太大。同時,這也是我們跟阿里、騰訊這樣的巨頭數據公司相比的優勢所在。”徐敏傑說道。

為了進一步獲得更多的數據,“華保科技”把目光盯在了中小企業上。數據化對中小企業的幫助是巨大的,但他們本身並沒有動力去開發一套完整的ERP系統。徐敏傑表示 “中小企業一方面建立ERP系統成本太高,實力欠缺;另一方面往往只需要某一個特定的服務,而且這個服務還經常隨著主營業務的變化而改變。”

“華保科技”決定通過SaaS平臺,給中小企業提供數據服務。以貨運代理公司為例,通過車載智能硬件的實時傳輸反饋,他們甚至可以分析出每個司機的性格。因為同樣的路線,這位司機猛加了多少油,踩了多少急剎車,油耗是否比別人高,可以建立數據模型找出更高效的司機。

保護客戶隱私是所有數據公司面臨著一個挑戰。徐敏傑說:“整個公司包括我在內,不會有超過3個人知道一個公司的敏感信息。所有的數據一定是經過人工審核去掉敏感信息之後,再上傳數據庫的。”

在數據積累方面。“華保科技”GPS數據每分鐘更新3萬公里,數據維度100+,交叉計算85億次。在該公司SaaS平臺裡,在線車輛約16萬臺,累計分析的駕駛里程已超過16億公里,實時融合數據運算每小時超過150萬公里。

在業務拓展方面。“華保科技”已與6家保險金融公司建立了合作和商業服務關係。其70%的收入來自查詢業務,月收入超過200萬。該公司已經開始拓展海外印尼市場,並計劃逐步滲透至東南亞各市場。今年團隊已有平安智能車貼、罐車寶、貨去哪、印尼按天保4個的產品投放市場。

“華保科技”團隊目前有30人,其中研發人員20人。基於數據平臺和頂尖的研發支持團隊,團隊在新項目“華保科技”在新業務發展上中參考了“Uber”的落地拓展模式 ,通常是採取小隊的合作方式合作加平臺支撐,一個銷售、一個運營、一個行業專家、一個技術支持,就可以切入一個行業並提供高效服務。

下半年,“華保科技”預計有3款數據產品投放市場,SaaS平臺上在線車輛超過20萬臺。在海外市場方面,其將以印尼為跳板,繼續開拓東南亞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