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奇遇 之開封篇——都是黃河惹的禍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對昇平開封的憧憬和讚頌,恐怕就數寫有《題臨安邸》的林升!

可惜,餘生也晚矣。更兼遲來開封、未至杭城,因此,無法把今天的杭、汴二州重排座次……

開封,簡稱汴。古稱錦繡東京、天華汴京,為八朝古都。有著兩千七百多年曆史的背景。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乃中國七大古都之一(*)

北宋時的東京,是當時世界第一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都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盛景。

城市奇遇 之開封篇——都是黃河惹的禍

網絡圖片

現在的開封,地下深埋著七座古城——從魏都大梁到東京汴梁等七座城垣都深埋在滾滾東去的黃河挾裹而來的泥沙之下。有人說,開封是東方的“龐貝”。這觀點,我不追隨。那龐貝古城僅消失了一次就再不曾出現。而開封城卻能在每次消失之後都又更堅強地重生……

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了一個儲糧倉城。為取“啟拓封疆”之意遂定名“啟封”。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便將“啟封”更名為“開封”——這便是“十萬裡魚龍變化之鄉、四百座軍州輻輳之地”——開封城市名字的來歷!

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

中國歷史十七朝,我一向對劉漢王朝較為看好。唯獨因“啟封”改名“開封”這件事使我對其頗有微詞——剽悍的漢先人哪裡會料到他們僅僅只是為了要避九五之尊的名諱而無意竟把一個好端端的、八面來風的帝都給搞得幾乎一無是處(開封本是取啟封之意,結果弄成了後來的一手玩“開”一手玩“封”、自相矛盾的尷尬處境)……

城市奇遇 之開封篇——都是黃河惹的禍

網絡圖片

心痛。

我不是一個宿命論者,但我相信名字有時確能左右風水。尤其是地名!中國不是有人傑地靈一說嗎?天、地、人三才,其實要算人最有才!只有人“傑出”了,地才能“靈光”。要不,倉頡造字功成後也不會引得“天雨粟、鬼夜哭”的天、神變數……

小時候,在家裡見慣了廚房內生火做飯的的鐵塔火柴和漂洗衣服的矛盾洗衣粉。那時的我,不知道是當時中原市面上僅供應這些商品還是父母為了對開封記憶的留存,童年的印象裡,好像是家庭生活必需品全都是開封道德產地!而且,不止一次聽那從開封閥門廠下放回農村的父、母親講述開封的故事:開封城,城摞城。地上楊湖清,湖下兵器鍾……

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城市奇遇 之開封篇——都是黃河惹的禍

網絡圖片

母親不知道那龍亭前一左一右的潘、楊二湖因楊家湖與汴河想通導致流水不腐清澈透明、而潘家湖因是內湖受汙而渾濁朦朧。但她卻常有聲有色、有板有眼地說道:某年某月某日公家的一個特大大吊車泗水撈鼎似的在楊家湖起吊一座超大鐵鐘時眼見一滿鐘的槍刀劍戟等兵器隨著那大鐵鐘慢慢就要浮出水面誰知那百十斤重的吊車大鐵鉤子竟然生生被一鍾重東西墜斷以至於那楊家將的眾兵器重又深陷進湖泊裡再難覓其蹤跡……

白璧黃金萬戶侯,寶刀駿馬填山丘。年代淒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

30多年後,身為報社主編的我,帶著手工畫的版樣紙及編審好的稿子去開封日報社照排、校對、付印。一進開封市區,採訪車便穿城東行。一路但見人聲鼎沸、熱浪洶湧。市井固然繁華,但較之現代的其他城市,開封的街道略顯逼仄。御街過去了,延慶觀過去了,相國寺過去了……第一次來開封的我雙眼眨也不眨地代父母搜尋著和如今的開封日報社同在東郊的閥門廠……

城市奇遇 之開封篇——都是黃河惹的禍

網絡圖片

千里歸大梁,玉笙聞窈窕。終朝不成曲,幽響在林表。

在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這些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中,先前我只去過北京和南京。那據說是有9999間半房子群落的北京故宮,自是保存得盡善盡美。而南京的明故宮,地面上的建築早杳如黃鶴,只剩空臺一座。什麼文華殿、武英殿等已蕩然無存。開封雖是我的第一故鄉,但貼地遊歷,這還是第一次。

沿御街北上,午門、朝門、龍亭,一一走過。立馬開封第一亭,四面環顧,龍亭前後左右竟再無古建築!心下當即迷糊:宋廷的朝廊、寢宮呢?九卿六部的衙門、後宅呢?看這龍亭孤零突兀地俯視著兩片波光瀲灩的內湖,頓感說不出的清苦和孤獨。這座清代所建的龍亭(明時,在金代皇宮舊址興建周藩王府。清初以此為貢院,繼而改建為萬壽宮。康熙三十一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萬壽亭,亭內供奉皇帝牌位,每逢節日大典或皇帝誕辰,地方官員來此遙拜朝賀。於是煤山改為龍亭山,簡稱“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臺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72級臺階,代表72地煞。登上龍亭,即使不是考古學家,你便也認從了曾經的煌煌帝都確乎已被濤濤黃河水挾裹而來的泥沙掩埋在了中原的大地之下……

城市奇遇 之開封篇——都是黃河惹的禍

網絡圖片

原來哦,都是黃河惹的禍。

黃河在開封段,儼然就是懸在人、市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想那城北柳園口黃河段的黃河底部比城內龍亭公園的地面還高出11.49米、坐在四不靠的龍亭的龍墩上無論如何也難生出或發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豪氣與闊論——這也是宋明以後開封失去帝都資格的軟肋所在……

坐香車的佳人仕女遠去矣……

蕩金鞭的公子王孫隱身哉……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

若仍用我慣常的以美人做比城市,那麼,不言而喻,用師師比擬開封這一曾經的宋故國再合適不過——色衰的縷衣檀板,固然悽慘,但,從一曲當年到垂老湖湘,遲暮的美人與掉價的帝都,在相看兩不厭中該包含著兩宋與一師師二者之間怎樣的掌故、風物、傳奇、習俗?

城市奇遇 之開封篇——都是黃河惹的禍

網絡圖片

汴河上的曉風殘月,猶在嗚咽;

吹臺上的秋雨春泥,兀自涕泣。

唏噓——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補敘:現在,繼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之後,又續有鄭州,大同。所以,中國現在有九大古都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