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貧基金會:汶川地震十週年 見證眾人的力量

時隔十年,回到汶川,沿途連綿的青山鬱鬱蔥蔥,村落房屋錯落有致,人們安居樂業,完全看不出地震的痕跡,唯有路邊依舊散落的巨石,山脊上偶爾出現的山體滑坡的痕跡提醒著人們這片土地曾經遭受的傷痛。

北川安昌幼兒園和什邡市湔氐龍居中心小學作為中國扶貧基金會全資援建的小學和幼兒園,在校舍完全倒塌,設施、桌椅全都被毀的情況下,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募集善款,參與從設計、規劃到建設、落成,乃至設施配套全過程監管重建的工程,所有建築抗8級地震11級列度。

走進安昌幼兒園的大門,充滿童趣的校園讓人頓時感受到一種溫馨、幸福的氛圍,當看到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區時令人驚喜不斷,每一個細微之處都體現著老師們傾注的心血:戶外活動區——音樂打擊區、羌繡坊、沙池、玩水區、繪畫區、三米多高的攀爬架,職業體驗區——郵局、銀行、水吧,生活體驗區——廚房、菜地……你是否能想到這是一個山區裡的幼兒園,而且是經歷5.12特大地震後全新重建的幼兒園。整個園區貫穿著田園、生態、自然的教育理念的同時,羌族特色文化元素隨處可見。

中国扶贫基金会:汶川地震十周年 见证众人的力量

安昌幼兒園的孩子們的遊戲課

“地震前的生活安逸、舒適,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沒有什麼更多的想法,地震毀壞了我們的家園,也打破了以往的平衡。我們從內心希望去承擔起重建的責任,教育的重擔。”園長梁娟生動的說起園區設計、建造之初的點點滴滴,依舊畫面感十足,“地震過後連我在內的十名幼師全情參與到幼兒園的建設過程中,從打地基開始就天天泡在園裡,為將來的工作做規劃。幼兒園之所以能辦的這麼好跟基礎建設的合理性密不可分,不僅教學樓和教室的設計都經過了充分的調研,而且基金會和施工方能悉心聽取我們教師的意見,特別難能可貴,在設計允許的情況下,按照我們的教育理念和需求對部分設施進行了改建,充分尊重我們的想法,這才讓我們的教育理念得以發揮”。

當起床鈴響起,安靜的園區內孩子們的歡笑聲此起彼伏,我們看到了配套完整的教室和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狀態。梁園長說道,最初沒有空調,夏天特別熱,老師們只能帶著頂層的孩子到二樓打地鋪午睡,中國扶貧基金會實地瞭解了情況,立即募資為每間午休室配備了空調,這不僅解決了夏天熱的問題,也使得孩子們在山裡的冬天更溫暖。

公益元年

十年,創新與演進

中國扶貧基金會自開展救災減災防災領域工作以來,呈現了五個重要方面的顯著變化。

籌資金額擴大。中國扶貧基金會災害救援項目自2003年成立以來,累計開展177次災害救援行動,支出救災款物16.04億元,直接受益人數累計達583.63萬人(次),已經覆蓋了31省(直轄市/自治區)。

能力提升。在經歷了2008年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後,中國扶貧基金會編制形成《中國扶貧基金會災害全會響應操作手冊》,完善救援行動中相關操作工具,提升災害救援工作專業性和規範性。

災害救援行動從國內走向國際。2015年3月,中國扶貧基金會成立中扶人道救援隊,先後開展執行了4.25尼泊爾地震救援行動、4.25西藏地震救援行動、4.11厄瓜多爾地震救援行動、2016年海地颶風救援行動、2017年九寨溝地震救援行動等救援工作。2014年4月,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29家公益組織共同發起“人道救援網絡”,共計開展救災行動107次,支出救災款物2.06億元,覆蓋國內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緬甸、尼泊爾、厄瓜多爾、海地、朝鮮5個國家,惠及125.8萬人次。

催生了一系列項目。2008年至今,中國扶貧基金會救災扶貧模式不斷演進,十年災害風險管理探索了以美麗鄉村、電商扶貧為代表的鄉建模式助力生計扶貧;探索了以愛心包裹、愛加餐為代表的全民公益模式助力教育扶貧;創新了以養老項目為代表的回應災區深層需求助力健康扶貧;創新了以“人人公益”、“ME 公益創新資助計劃”、“社區發展計劃”、“公益寶貝聯合勸募計劃”等項目為代表的NGO合作推動基層社會組織扶貧等。

開展5·12一週年論壇。2009年,中國扶貧基金會資助聯合數十名行業學者進行為期半年多的調查研究,編制了《“5·12”行動啟示錄---汶川大地震社會響應研究叢書》,全套叢書共分八卷。 2011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出版了《眾人的力量》,記錄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各位同仁與合作伙伴---捐贈人、媒體、名人明星、志願者、各種專業人士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行動的瞬間記錄和心路剪影。

中国扶贫基金会:汶川地震十周年 见证众人的力量

《眾人的力量中國扶貧基金會汶川地震救災紀實》

十年,公益行業持續前行

行業聯動。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國內救災領域的六家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基金會救災協調會”,致力於組織各基金會在公益行動中的溝通交流與合作、促進基金會與政府在救災工作中的對接與合作、協調基金會共同支持社會組織救災行動,從而促進基金會之間的合作,提升基金會聯合救災能力,推動基金會行業整體發展。

與地方政府聯合行動。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參與災害救援行動的同時,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的工作,與政府部門聯合行動。搭建社會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協同社會組織和志願者服務有效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

推動了整個行業發展。2017年,在民政部救災司指導下,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國內相關具有救災宗旨的基金會、救援救助類社會組織和有關高等院校共同制定了《社會力量參與一線救災行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總結了近年來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提煉出5條基本原則和18條具體行動指南,包含了應急準備、啟動響應、救災行動、結項撤離、信息傳播發布等階段的關鍵性流程和措施,指導幫助相關社會組織完善自身管理,規範工作程序,更加有效有序參與救災工作。

制度規範。自汶川地震以來,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正在有計劃地起步發展,國家層面的災害管理機制已經初步建立。習近平總書記在唐山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從十個方面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專門對“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機制”作出了重要部署。民政部印發的《關於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制定相關工作預案和操作規程,支持引導社會力量依法依規有序參與救災工作。

地方層面,根據《國家綜合防災減災十二五規劃》,全國已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減災委員會或減災救災綜合協調機構。《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國辦發〔2011〕55號)提出“十二五”期間創建5000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的目標。

在民間,也已經出現了不少致力於災害救援的公益機構和志願者團體,又陸續誕生了一批致力於緊急救援、防災減災能力培養等領域的公益機構。民間機構紛紛整合資源,搭建平臺,開展減防災相關領域的工作。

數據

汶川特大地震後,中國扶貧基金會作為社會組織接受抗震救災資金物資303,302,963.55元,災後援助專項資金184,005,876.84元,兩項目合計487,308,840.39元,所有款項於2013年執行完畢,並接受了第三方對抗震救災項目資金的財務審計。

執行的物資發放、板房援建等20多個項目遍及四川、陝西和甘肅3個省23個(地級)市的83個縣,項目受益超過158萬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汶川地震十周年 见证众人的力量

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物資車隊

- END -

中国扶贫基金会:汶川地震十周年 见证众人的力量

作者 | 李慶

中国扶贫基金会:汶川地震十周年 见证众人的力量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直接閱讀文章 -

中国扶贫基金会:汶川地震十周年 见证众人的力量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想留言嗎?果斷在留言區發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