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行業,是否有大的創業機會?

全球部落

變革的火種總是萌發於邊緣地帶。資本正在試圖顛覆重構一個不那麼性感,甚至被很多人誤解的行業。

  2017年6萬億的健康產業規模中護理服務市場佔3750億,呈每年遞增趨勢,5年將突破萬億。截止2016年底中國有超2.3億60歲以上老年人口、4000萬失能老人,而與之匹配的,只有350多萬護士隊伍。這其中,真正供職養老機構、護理機構的只是很小部分。

  老齡化的“銀色浪潮”來襲,我國已經面臨與發達國家同樣的老齡化問題,而且還多一個“未富先老”的突出矛盾。我們準備好了嗎?

  當你老了,誰來護理?人才是關鍵

  毫無疑問,供給側改革已然滲透到各行各業,包括醫療大健康產業中的護理領域。

  從需求側看,《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指出,2022-203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由2.6億增長到3.7億,“空巢老人”佔老年人口比例近50%,失能、半失能老人佔比達18.3%。老年人群為醫療、護理、康復、生活照料等服務存在龐大的剛性需求。

  同時,我們慢性病患者增多,他們的護理康復需求更為迫切。還有生育政策調整帶來的婦產、兒童護理服務需求都大幅增加。

  而從供給側看,大多數發達國家護理專業人才佔總人口的比重約為5‰,每千人中挪威擁有照護師17.27人,美國和日本分別為9.8人和11.49人,歐盟制定的基本標準為8人以上,而在中國比例極小。350多萬的護士群體遠遠滿足不了“老齡化”需求。

  “當看到中風的爺爺被綁在床上,護理人員卻在外面打電話,我很氣憤。”北京一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曾在一次採訪中告訴投資界,他的爺爺中風後,家中先後換了7位護理人員。“折騰得家人心力交瘁,我發現有專業素養的護理人員數量嚴重不足,所以萌生了自己做養老事業的想法。”

  專業養老護理員數量少、不好找,這似乎已經成為了行業的共識。

  國家衛生計健康生委人才中心張俊華主任在《中國護理服務人才培養與規劃》的主題演講中提到,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專業的、適宜的、便捷價廉的醫療和護理服務,而醫養結合護理服務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非常重要。

  創新離不開人才,在護理服務體系中,專業護理資源的提供方包括:護士、護理員、康復技師、健康管理師等,其中:護士是護理服務中最專業的護理資源在護理服務產業鏈條上承擔著護理引領者、輔導者的角色。

  護理員介於家政、護工和註冊護士之間,護理員是介於臨床護理人員和傳統的家政照顧之間,要有一些醫療護理和生活護理的知識,而不是簡單的做家政,又接受過專門的技能操作方面的培養。張主任認為,護理員要掌握專門的知識和實操的技術,在註冊護士指導下做很多服務的工作。

  他強調,人才培養主要有六個環節,“我們培養人才第一基於需求;第二基於老齡化;第三基於人口總數;第四基於二胎全面放開政策;第五要生得好、生得出孩子又健康,當然還需要一批的人才,有職業的設立,我們的健康產業需要哪些職業來提供服務;第六是各學院教育、繼續教育、規範化培訓,再加上人才怎麼進行考試,合格以後怎麼發展、怎麼註冊,上了崗以後,他的職業定位怎麼樣,怎麼進行激勵、鼓勵表彰,以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這是六個大的環節。”

  三大“缺陷”待改變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養結合專家烏丹星博士深度剖析《中國醫養產業發展中的護理服務價值》。她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養老機構裡的護士來做護理事業,有三個重要缺陷。

  第一,“人文”缺陷。“我們的護士對職業要求非常苛刻、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我們特別認同,因為這就是他的職業習慣。當你轉到養老以後,養老的基本生活理念是‘我的生活我做主’,它是生活方式而不是以專業技能為核心。如果你不做這樣的轉變,你會拿技術來壓人文,你會拿技術來說事,但是養老真的不是這麼回事。養老和醫療和酒店都不一樣,它有非常重要自身的一些特徵。”

  第二個改變,職業擴容,單純吃技術飯,在大健康產業肯定不行,我這麼高薪聘你,我一定讓你接入管理,哪怕是組團管理也是管理,你技術飯的是技能過硬,但是做養老管理是整體達標,哪怕一個樓層一個組團管理是我們這樣的行業轉到其他方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識能力和知識技能的愛人。


投資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