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其實,貓哆哩的文案表達包裝很多年前就已經上市了,大大早於江小白。但這個表達包裝並沒有給這款個性化、小品類產品帶來銷售提升,遠遠不如後來可口可樂的各種文案瓶流行廣泛。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之後,帶動各大快消品牌跟風模仿的風潮。但是,除了江小白和可口可樂,真正做起來的幾乎沒有。

“貓哆哩”產品一直一來都是以個性、搞怪的形象出現,早年其廣告也非常另類,數年營銷和推廣,其銷售還是不算太理想。在產品換了新包裝以後,據資料顯示銷量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出現了一定的下滑。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這不,你看,個性表達的包裝又跟老包裝一起出現在終端貨架。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網上也有很多分析這個品牌的文章,總感覺有點隔靴搔癢。

我認為從定位上來說,貓哆哩還是不錯的:休閒解壓食品。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但相比較江小白的青春小酒,簡單生活,感覺還是缺少一種態度。

從產品來說,“貓哆哩”品牌所屬的甜馨食品公司說:“想通過包裝設計創新來突破地理區域的限制,把網絡流行語印製在包裝上,有些語言是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回憶,有些語言讓我們能夠感受到濃濃的現實生活氣息,還有一些可以讓人在調侃中放鬆心情”。

作為新產品和消費者首次見面,開始階段,作為一個新品類,“貓哆哩”確實做到了。

從產品看,初次看到其包裝的感覺很好,很有特點和個性,但久了就會厭煩,畢竟包裝不是每天會換,“貓哆哩”可以靠包裝的新鮮感獲得嘗試消費,但時間一長,新鮮便感沒有了,自然不會刺激和保持重複購買。因為產品就那麼幾種,包裝上面的“個性口號”就是那麼幾個,看久了自然沒什麼感覺;包裝的印刷企業不可能每月都換,因此,這個個性,現在倒成了很大的“劣勢”。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在陳列上,正面陳列產品看不到“標語、口號”,反面陳列又看不到產品的真實面目,兩難境地。雖然改了包裝——純白色的,但我覺得基本算是敗筆,不但看不到產品實物,現在連企業的形象和品牌形象也忽略了,真是劍走偏鋒了。

產品線方面,做得有點雜。這可能也是沒有辦法,產品線單一不能形成合力,也不能保證上量。但總得圍繞核心來做,定位“解壓”,酸角的刺激可以說是解壓,但其他的山林果派、西番蓮果派還有這個屬性嗎?如果圍繞酸角開發系列產品,會不會更好呢。

後期,對口味進行了較大的調整:趨向大眾,走向了普通人群的口味。如大幅度的降低了酸味。口味雖然大眾了,可是,跟其他的產品比較也就沒有了差異;更為重要的是,“解壓”的定位和產品的屬性已經完全沒有了依託和支撐。

這也許是“貓哆哩”最難解決的問題:小眾口味做不大;大眾口味沒特色,而且還跟定位相沖突。

貓哆哩後期推出的包裝,有白色的口號版,也有改成正常、普通的綠色包裝,而且口感加沒有特色。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貓哆哩”的產品和品牌開始的時候是有很強的吸引力的,很有個性和特點,但是時間久了,也容易讓人厭倦,因為個性的東西很難有持續的熱度。

我特地在做了一個調查:在90後和80後末段的受訪的女性消費者中,知道“貓哆哩”的100%,購買過的100%,看了以上數據,你恐怕很高興,但你不要高興得太早。6人中,只有1人現在還在繼續零星購買(頻率已經很低,一個月買一包左右),其他人很少買,或者基本不買了。還在零星夠買的這個消費者,是新加入的90後群體,其他的主要是初中、高中讀書時買,但工作後就很少購買了。

她們都說,知道“貓哆哩”,以前買,現在不買了。最多的情況是:去到超市就會問同伴:知道這個產品嗎,買過沒有?如此而已。看來,很多消費者就是以前覺得好玩才買的,受到廣告的影響較大(初中、高中的學生為主)。

另外,在消費者洞察上,人群和場景的塑造不夠深刻。

江小白是90後聚會心情釋放,是一種精神的體驗;那麼,貓哆哩還流於一種形式:嘴巴不能閒著,不能從根本上精準的促動消費者。

什麼是剛需?一般而言,沒有絕對的剛需,但在場景之下可能就是絕對的剛需。

最後是產品的社交屬性,白酒的天然社交屬性可能是普通零食很難達到的。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扎心文案,理想情懷,都是消費者在某個場景下的心靈觸動,而非簡單的文字遊戲。

當然,做好營銷還不僅僅是策略的問題,還有線上和線下的打通,從體驗和效率上完美的結合。

“貓哆哩”酸角果派的口味並不適合大眾的口味,酸角口味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大眾口味(其酸角果派新產品已經大幅度降低了酸味,但又變得沒有了特色,這樣的口味變革,對貓哆哩來說也許是一場“災難”:繼續很酸,小眾市場難做大;變得不酸,大眾市場沒法做);二個是:消費者從20多歲迅速變成了10多歲,年輕化趨勢很明顯,但宣傳,營銷渠道,推廣等都沒有及時跟上這些變化。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必選重新審視品牌和消費者的關係,之後要圍繞品牌進行IP化塑造,對產品進行場景化策劃,運用社群營銷和裂變方式進行小眾產品的精準營銷,而不是一味的去炒作、另類和惡搞。

觀點:深知精準營銷 創始人 CEO 蔣軍

2018,深知精準營銷將推出客戶戰略合作、深度服務計劃,我們將在全國甄選5家優質客戶(符合基本要求的企業),用一年時間實現1個億的銷售,2年時間對接資本,3年左右實現準IPO,深知負責全程整體策劃、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營銷運營和資源導入,快速落地和達成業績目標。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現推出企業預定方案,參與企業獲得深知精準營銷免費營銷沙龍名額,分享從0到5億資產的商業發展全案。

都在包裝上玩表達,為什麼貓哆哩玩不過江小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