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二代”坐擁三環二十套,老婆卻要鬧著辦離婚?

【一】迷失自我

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了幾十年的船,如此長久的航行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

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究竟是原來的那艘船,還是一艘完全新的船?如果用這艘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麼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原來那艘船?

這就是一個著名的哲學問題——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拆二代”坐擁三環二十套,老婆卻要鬧著辦離婚?

對於哲學家,特修斯之船被用來研究身份的本質。特別是討論一個物體是否僅僅等於其組成部件之和。一個更現代的例子就是一個不斷髮展的樂隊,直到某一階段樂隊成員中沒有任何一個原始成員,那這些原始成員最後又組成一個樂隊,到底哪個樂隊是原來的樂隊。

到底是時間上的延續是“本體”的存在,還是空間上的連續才是“本我”的存在?如果再追問下去,什麼樣你才是原來的你?

你曾經夢想仗劍走天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總想站在大山之巔高喊一聲:世界是我的!

如今你早已失去激情,拿著保溫杯,泡著枸杞,遊刃有餘的處理著辦公室的各種關係,看著鏡子裡的油膩男,滄海桑田,你還是當初的那個少年嗎?

我們每個人,其實追求的東西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幸福的生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要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簡單點說,賺錢。

我們為了過上幸福的生活而賺錢,但有時,我們卻為了賺錢讓我們心靈迷失方向 ,忘記了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二】走,離婚去

當我說出修斯特之船這個問題時,傑哥只顯示出一臉的不懈。他表示,什麼船不船的,我可以行船不用漿,可以航不要風,可以揚帆不要方向。別人一生靠風雨,我這一生全靠浪!

他說這幾句話是有底氣的。說到這裡,還是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傑哥的,我的新同事。

傑哥是鄭州土著,拆二代,家裡拆遷分了一千多平方。而且都在三環內,因此他就有了一個新名字:三環二十套。

三環二十套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退休的資本,媳婦溫柔漂亮,膝下兒女雙全,典型的人生贏家。不過,最近三環二十套卻在鬧離婚。

原因是這樣的:

‘’哇塞,老公,這個樓盤真不錯啊,可惜沒名額了,好可惜‘’。

“我們離婚把’,這樣就有名額了”。

‘’好啊!好啊!老公真好‘’!

於是小兩口拿著戶型圖,歡天喜地的跑去了民政局。

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想離婚,你得排號,今天號已經排完,被告知明天再來。於是三環二十套小兩口第二天下午一點準時來排隊,發現已經排了一長溜,輪到他們時,號又發完了。小兩口不得已,第三天中午一點就來排隊。折騰三天,總算把婚離了。

離開時,小兩口拿著戶型圖有說有笑,他媳婦偎依在他懷中,臉上寫滿了幸福,而傑哥的臉上則是一臉的滿足。只剩下一臉黑線的民政局工作人員。

這個世界,亂了!

【三】假離婚,誰之過?

池塘裡死了一條魚,那這是魚的事。

池塘裡的魚死完了。那就是池塘的事了。

為購房而搞假離婚,這不是拿神聖的婚姻當兒戲嗎?見利忘義,似乎應為人所不齒。甚至有人認為應以“不當獲利”來起訴他們。然而,如果有一對夫妻為購房而假離婚,或許應該受到社會的道德譴責。但有這麼多人為了購房“扎堆離婚”,以至於形成“離婚潮”,把民政局都“擠爆”,那就要反思我們政策本身的漏洞和問題了。

北京限購,立馬引起離婚潮 。

上海限購,立馬引起離婚潮。

南京限購,立馬引起離婚潮。

鄭州限購,立馬引發離婚潮。

以至於到後來,傳出要實行某政策,就能因為恐慌引發離婚潮。

據上海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副總隊長魏榮敏介紹,警方於8月29日介入調查。彼時,網絡和社交媒體中已經留存有兩千多條各種版本的“上海9月房貸新政”的謠言,轉發和瀏覽量數以百萬計。幾名房產中介人員以及一名業主,出於提升業績、賣出房屋等心理,惡意編造並傳播“上海9月起施行購房信貸新政”的謠言,竟掀起了近期上海房地產交易的一場“風波”。一幕幕搶房“鬧劇”不斷上演;上海各區的民政局被擠爆,買房者紛紛“假離婚”;每日新房成交量屢超1000套……

限購和離婚潮就是一對鴛鴦。

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你若生死相依,我必不離不棄。限購走到哪裡,離婚潮就跟到哪裡。

原來他倆才是真愛。

政府出臺住房限購令,本意是好的。但是近年來一些城市的持續限購,雖然在一定時期內能有效抑制城市房價水平,但是治標不治本。目前作為強硬行政手段的限購政策雖然看似立竿見影,但無法有效區別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存在機制上的缺陷,難以長久維持。限購嚴了,成交量下降,庫存增加,房價卻沒有大降。在去庫存的巨大壓力下,限購政策不可能不放鬆,一旦限購政策退出,極易造成房地產市場“報復性反彈”。

有了兩套房以上的,因限購更不願、不敢出手,沒有兩套房的,面對限購更要想方設法再購一套。因此,就難免出現父母帶著子女來離婚,或子女帶著父母來離婚,有說有笑,將傳統道德觀價值扔到一邊的現象了。

【四】本質

幾千年前,有個叫大禹的人,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回來他媳婦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當然,這不是重點,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我們要講的是大禹治水時就提出了一個觀點,叫做“宜疏不宜堵”。大禹明白嗎?很明白,老百姓明白嗎?也明白。官員明白嗎?更明白。明白為啥還要堵?因為堵只是一個表象。

無形的那隻手看待房地產就像家長看待自己犯錯的孩子,孩子犯錯了,我可以打你屁股擰你臉。但我不會真的打你。誰家孩子犯錯就把他腿打折?那你是缺心眼。為啥,因為以後你的孩子要養活你。

請大家認真理解這段話。

明白了這點,你看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脈絡就很明朗了。

什麼,你說馬雲說中國未來房子價格不如蔥。

那他還說他對錢不敢興趣!

他還說他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成立阿里巴巴!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了,你和他很有共鳴,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