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市場、談後期、議IP 三論電影市場痛點

論市場、談後期、議IP 三論電影市場痛點

首屆奇幻影視博覽會(Fantasy Film and TV Con,簡稱FFTC),於5月10日在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3號館開幕。作為文博會的重要議程,11日,奇幻影視產業論壇在深圳博納國際影城舉行。論壇現場匯聚行業各領域專家,以奇幻影視為起點,對行業製作、市場、後期等重點話題進行了積極的探討。

雖然論壇主題名為“奇幻影視”,但各位嘉賓均立足全產業,對原有議題進行昇華,對影視全產業鏈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並給予了建設性的專業建議。論壇分為“市場論”“IP論”和“後期論”三個部分,直指影視業發展痛點。

建立工業體系需從長計議

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使得電影市場呈現出多樣化發展。但電影市場的工業化流程發展和好萊塢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意識到並縮減這種差距,成為本次論壇嘉賓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內容。

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馮偉認為,在中國市場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從業者一定不要操之過急,“工業化的土壤是孕育一切的關鍵,如果沒有電影工業支撐的話,那就產生不了大的製作”。

馮偉表示,工業化體系包含的內容是方方面面的,所以教育體系配套很關鍵,“我們常講要想培養出電影工匠,培養體系的建立就是第一步,這套體系維度很廣,並不僅僅針對編劇或者導演一兩個教學門類”。

中影經紀公司簽約導演張楠認為,中國電影工業體系的價值提升和完善,依賴於長時間的積累,不可一蹴而就。張楠以奇幻電影舉例:“奇幻電影有兩大特性,一個是文本性,另一個是基礎性。對標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我覺得他們有一個非常龐大的世界觀體系,文本內容豐富,但這都是需要長時間一步步的積累。”

在張楠看來,國內的奇幻電影需要在文本性上進行打磨,尋找不變的核心精神,“我喜歡《大話西遊》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在於它有一個非常龐大的世界觀體系和文本體系,而它的故事內核也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

北京藝恩世紀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夥人高文韜認為,中國奇幻電影發展還涉及想象力的問題,“從題材上,中國的奇幻電影雖然結合了神話傳說,但還是以‘愛情’為主題,如《大話西遊》《妖貓傳》等,所以我覺得電影在想象力上可能還需要加強”。

高文韜認為,我國奇幻題材電影包含的人文關懷和價值偏少一些,“比如說《阿凡達》,講的是紛爭,但仍有人文關懷在裡面,可是我國的奇幻電影卻看不到這種關懷。此外,我國奇幻電影還少一些個人英雄主義,現實主義題材我們出現了《戰狼》,但是科幻題材還沒有”。

對於當前國產電影在技術方面表現還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張楠認為,這需要慢慢探索,“我感覺在技術上我們還是難以和好萊塢相匹敵,他們的經驗遠遠超過我們,所以需要慢慢發展”。

高文韜對此則比較淡然,“在技術層面上,觀眾對國產電影特效的寬容度還是有的,只要把劇本做紮實,想象力發揮好,創新元素多了,觀眾還是願意以寬容的心態去欣賞國產電影”。

影片發行進入“小時代”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發行分公司副經理王佳表示,當前觀眾注重電影沉浸式體驗,因此3K和4K的展示是最好的,這就導致當前影片的發行容量都超過了300GB,為發行帶來了困擾。

王佳分析了各種發行方式的利弊,如傳統物流受限介質,發行質量無法保障;而網絡傳輸發行成本高。相比較而言,衛星傳輸有著不少優勢,“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傳輸效率非常高,一點發送,全國影院都可以同時接收;它的穩定性很高,每秒鐘傳輸達到90M,如《復仇者聯盟3》,總容量390GB,共傳輸10個小時,成功率95%;還有經濟性,傳輸成本不會因為影院的增加而增加的,這是一種零汙染的傳輸方式”。

王佳還介紹了電影數字節目數據管理中心五大服務平臺:數字節目存儲與製作平臺;數字電影交易服務平臺;電影數字證書密鑰平臺;點播影院的業務系統平臺;全國電影數字拷貝衛星傳輸服務平臺。而影院建設模式則有三種:影院自購衛星接收器、當地政府支持、子方租賃無償使用。

“使用了衛星以後,影片的發行就已經進入到了‘小時代’,跟硬盤相比,原先硬盤基本上要覆蓋的所有影院大概需要一到兩週的時間,使用衛星可以壓縮到9個小時就完成了。不僅省下了10萬—20萬元的硬盤發行費用,還可以保證影片的完整性。”王佳如是說。

王佳表示,3到5年之內,中心將一直以公益性提供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5年以後可能會採取一些公益加微利的模式,但只是收取發行商少量的服務費。

除了影片傳輸,論壇嘉賓也對影院的技術變革與創新進行了討論。環銀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孔表示,現在影院的單銀幕盈利下滑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了,這對產業的上游和下游都產生影響,“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發展,所以提高觀影體驗、增強客戶黏度是關鍵”。

丁孔表示,現在他們正嘗試智能放映,降低成本。如早上9點鐘自動開機,自動喚醒,根據排期表,到時間準點放,散場的時候,自動關機;同時也在添加趣味放映,“在觀看特定影片時,給觀眾配備戴上小小的頭盔,看電影的時候,它會根據影片的背景釋放出彈幕,增強觀影體驗”。

中影數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京民也強調了觀影體驗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國巨幕想把這件事情做好,從前端拍攝到終端放映都能夠完全還原導演和攝影師的想法,“電影是一個體系,從拍攝端到放映端,一定要達到整體的質量,才能讓觀眾最終看到導演想要呈現給觀眾的效果。我覺得硬件和內容是相互拉動促進的,最終都是為了給消費者營造更好的造夢空間”。

好IP需要好土壤

在IP開發方面,嘉賓們也展開了積極討論。北京十放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編劇、導演兼製片人張小北首先提出了IP篩選的標準,“在選擇時我們遵循三個標準:世界觀是否能夠涵蓋不同的故事形式;IP創意是否新鮮和獨特;人物是否鮮活生動”。

北京三隻海豚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相國強認為,當前國內IP成功率較低的原因是缺乏工匠精神,“1986版《西遊記》的成功並不是幸運,而是在於製作團隊的辛苦付出。那個時候無論是導演、演員還是攝影師,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幾乎付出了半輩子的心血,他們把一生當中最好的時光都付出給了這部電視劇”。

相國強感嘆道,這種精神現已難覓,更重要的是市場不允許。“資本條件週期或是拍攝週期都會要求快速投入產出。作為導演,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先天條件制約。所以我們在進行經典IP開發的時候,可以用理念和手法讓老IP煥發生機,但是卻達不到經典作品的高度。”

中影經紀公司簽約導演傅紹傑對此表示贊同,她認為,可以將IP比作草本和木本種子,如果是木本種子的話,給予時間的沉澱是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的,“好IP是具有木本植物的屬性的,經典IP是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了,如果想移植的話,中間離不開對它的培育”。她認為IP培育的土壤一定要肥沃,否則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會大打折扣,“並不是你投入得多就會取得好結果,這需要整體規劃。作為創作者,我願意沉澱下來做一些藝術嘗試,但是我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還是需要行業內的有志之士一起才能創造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