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只炸广岛长崎,不炸东京京都,梁思成起到什么作用

1945年夏,日本败局已定。但以东条英机、梅津美智郎等为代表的高层,仍抱定“宁为玉碎”之决心,拒绝《波茨坦公告》。

出于对盟军将士生命的保护,为迫使日本投降,并抑制苏联在远东的扩张,杜鲁门决定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加速战争进程。

美国只炸广岛长崎,不炸东京京都,梁思成起到什么作用

图注: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小男孩”原子弹

(一)

那么,原子弹投向哪些目标?为此,华盛顿专门成立了一个“目标委员会”。

他们认为:轰炸的地方应该是具有相当完整的军事设施,包括有重要的指挥部或一些军队的集结点,以及军事装备的供应和生产中心。这样,就可以充分显示毁灭性破坏活动的威慑力。

经初步研究:“东京、京都、新潟、奈良、小仓、广岛、长崎”等17个城市是适合投掷原子弹的地方。

但东京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东京已被美国炸得不能再炸了,早已废墟一片,并且美国只需要日本投降,要是把天皇和东条英机等人炸死了,就没法玩下去了。另一个目标新潟,是日本重要的铝制品生产基地,但距离过远被排除。最后,目标缩减到5个。

其中,京都和广岛被选定为AA级目标。

有人主张将原子弹投向京都,认为“京都是日本军事中心,也是日本文化中心。从心理上讲,磨灭他们的文化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意义也更加重大。”

美国只炸广岛长崎,不炸东京京都,梁思成起到什么作用

图注:杜鲁门与史汀生(从左至右)

孰知,这一主张遭到了美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反对。史汀生表示:“我绝不会同意!”“京都是日本的故乡,是一个历史名城,对于日本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要是毁了京都,日本人民永远不会原谅美国。”

(二)

其实是否轰炸京都,后来有一种说法认为,京都幸免于难归功于中国的建筑学家梁思成。

1944年夏,梁思成担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他当时拟定了一份建议书,指出日本的京都古寺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建议美军在军用地图上标示出来,作为保护对象免予轰炸。

梁思成说:“要是从个人感情出发,恨不得将整个日本炸沉,但京都的园林艺术已经影响到了全世界的园林景致设计,还有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这些都属于全人类的结晶,一旦炸毁,将无法补救。”

美国接受了这一建议,并请梁思成帮助在军用地图上标示出来。战后,日本人对此甚是感激,曾在《朝日新闻》上以大字标题把梁思成等中国学者奉为“古都的恩人”。

虽然日本后来修筑了梁思成的塑像以示纪念,但客观地说,美国放弃轰炸京都,并不能说梁思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美国只炸广岛长崎,不炸东京京都,梁思成起到什么作用

图注:日本奈良于2009年树立梁思成铜像,梁思成被日本人誉为“古都的恩人”

美国只炸广岛长崎,不炸东京京都,梁思成起到什么作用

图注:京都古寺庙园林

(三)

美国人并非不知道保护文物古迹。

1943年,美国成立了“保护与拯救战区艺术遗物和历史遗物委员会”,该会由首席法官罗伯茨担任委员会主席,故又称“罗伯茨委员会”。

1945年春,中国安排梁思成参与编制中国日占区文物古迹目录和地图,也正是受“罗伯茨委员会”的影响。当时,梁思成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中国境内日占区的文物古迹,在他掌握的目录和资料中,并没有京都和奈良方面的资料。投放原子弹这样绝密的行动,也不可能会事先透露消息甚至征求梁思成的意见

最后的决策权,始终是美军高层。就算梁思成有这一建议,也难以影响到杜鲁门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决策。真正能够对这些人产生影响的,还是“罗伯茨委员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