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石收藏入门

“一块3000元的石头,一年之间就涨到2万元。”许多人对近来巴林石上涨这样描述道。巴林石在去年的涨幅在5倍到6倍左右,而这次大幅度的价格上扬令很多巴林石收藏者感觉到了不适应,不少保守的收藏者甚至开始袖手旁观。不仅是收藏者如此,就是巴林石产地的内蒙古赤峰当地政府也对于这次上涨极为关注。此时,大家都在问的一个问题--此次涨价是否有泡沫的成分在里面?在上涨过度之后价格是否会再跌落下来?如此价位的巴林石还有没有投资价值?对此,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

首先,纵观巴林石的整个发展史不难看到,巴林石仅仅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采掘,但短短30年后,巴林石已经与历史悠久的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其他三种历史悠久的石类面临开采殆尽的局面给了巴林石迅速突围的机会。这个突围的过程是大家对于巴林石逐渐认识的过程,也是巴林石价格逐渐飙升的过程。所以客观来讲,像很多不可再生的矿产一样,巴林石价格一直在涨,只不过是幅度大小的问题、频率快慢的问题。在与市场充分接轨之后,巴林石销售建立在限量开采与原石公开竞价的基础上。

巴林石收藏入门

比如说,巴林石中的冻石与彩石品种几乎全部被福建商人买走。1吨巴林石摆在地上,商人自己估价后把出价写在纸条上,价高者得。在过去的一次竞标中,矿主为1吨巴林石开出的价格为11万元,结果对方为此开出的价格达到了150万元。当时矿主自然乐得合不拢嘴,正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商人始终是社会活动中最为精明的一个群体,“玩”石头的更是藏石界的专家。一吨巴林石料在他们出价之前已经就被一块块看过,每一块石头可以雕成什么,可以雕成几块章料,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怎样的价格,都会计算得清清楚楚。换句话说,他们开出的就是一个到位的市场价,这个价格有多少高估的水分在里面不大好说,但是商人的市场价值判断不会离题太远。就这个过程来说,单纯用炒作来解释至少是比较片面的。巴林石正处于供求的旺期,也是收藏投资的较好时期,但矿物资源的短期不可再生性已经显露了出来。比如,鸡血品种已经很难见到,其他一些珍稀品种也有枯竭之势。在此基础上的价格提升实属正常。

其次,虽然回头来看,巴林石价格攀升的幅度不小,但把目光放远一点又是另一番景象。比如说10年时间,上品鸡血石几乎上涨了100倍,目前的价格达到了60万元每公斤。但是,按国际价格,1两上品鸡血石要在15万美元左右,1公斤换算过来是2000多万元人民币。如果将这个价格与国内价格相比,巴林石的价格还没有和国际市场接轨,更不要说达到顶点了。

最后,还要考虑的就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收藏所提供的升值背景。业内不少人士认为,内地艺术品的大幅攀升势头要持续10年以上,这个判断如果成立,那么结合巴林石的现状看,收藏前景应有乐观的估计。

此次巴林石价格大幅上涨最值得收藏者特别关注的一点就是,5至6倍的涨幅并不是一种“普涨”,恰恰是精品、珍品的大涨。换言之,这是一次市场用价格方式实现对于具有高收藏价值的巴林石品种的再认识。以鸡血石为例,由于历史等原因,昌化鸡血石的估值要高于巴林鸡血石。一些昌化鸡血石精品的品质更是难以超越。不过,业内也有一个这样的说法,

巴林石收藏入门

叫做“南血北地”。南方的昌化鸡血石血色更浓,而巴林鸡血石的质地更加出色。也就是说巴林石也有自己的特点,被追捧有着一定的客观基础。本次价格上涨,巴林鸡血便是“龙头”品种。再有,像巴林福黄,在田黄受到追捧但难见难求的时候,物理结构类似,质地温润、细腻的巴林福黄自然也就受到了特别的关照。在如今的市场中,你只要看到一块色纯、工好的福黄,那价格已经都翻至万元以上。再看看巴林石的一些低档品种,比如用机器加工的龙凤对章,1985年卖60元,现在也没有超过100元。但是一块刘关张类的巴林石曾入选巴林石介绍的有关出版物,其1997年以前的价格是3.6万元,1997年涨到12万元,现在的市场价是百万元。

巴林石收藏入门

本次由精品、珍品掀起的涨价潮从理论上符合收藏市场的规律。收藏是一个既有藏又有流通的过程,只有具备足够的社会流通性与更多收藏家的需要,收藏品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件200元买到的巴林石,用于把玩、雕刻都没有问题,但由于没有多大流通价值也注定了它难以成为更有投资回报的收藏品,而一件极品巴林石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这是收藏者在面对巴林石时应有的基本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