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當下大家都在揣猜年底的柑橘市場,大部分人認為今年柑橘市場會比較低迷,很多柑橘種植戶可能會消極對待現在的柑橘栽培管理,不捨得投資預防各種病蟲害。

筆者認為愈是低迷的市場行情下,愈是要加強栽培管理,萬一市場給你機會時,你都沒有果來賣,如何翻身賺錢呢?

所以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加大力度管理好柑橘,更加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筆者今天單獨深度解析一下柑橘黃龍病。

一、柑橘黃龍病的定義及危害

柑橘黃龍病是一種寄生於韌皮部篩管和薄壁細胞組織中的韌皮部桿菌---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的國際檢疫性病害,是柑橘毀滅性病害。

目前柑橘學者、專家無法根治的技術難題,尚無藥物防治。但柑橘黃龍病是可防可控的!柑橘黃龍病是危害柑橘生產最嚴重的一種檢疫性病害,危害相當猛烈,發病幼樹在1-2年死亡,老齡樹在3-5年枯死或喪失結果能力,果園可成片毀滅。

二、病原

黃龍病的病原為病原菌為韌皮部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其病原菌的特點:是一種不能離體培養的特殊細菌,體積很小,病菌寄生於韌皮部篩管、薄壁細胞中,隨著有機產物的轉移而轉移,對四環素、鏈黴素敏感。

三、柑橘黃龍病的田間識別

從葉、果、根三部分識別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黃龍病病葉1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黃龍病病葉2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黃龍病病葉3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黃龍病病葉4

1、葉片嫩梢:

春、夏、秋三次梢葉片均會表現黃化現象,尤其是秋梢黃化表現明顯,有三種類型:斑駁型黃化、均勻型黃化(黃梢)、缺素症黃化。黃梢和斑駁是柑橘黃龍病的典型症狀,是田間診斷此病的依據。

(1)葉片斑駁型黃化:葉片生長轉綠後,從葉脈附近開始黃化,擴散呈黃綠相間的斑駁,葉脈腫大,以葉片基部與下部邊緣的黃化明顯。

(2)均勻型黃化(黃梢):開始發病時,幾個枝條的新梢黃化(葉片不能轉綠),一般出現在樹冠頂部斑駁黃化和黃梢是診斷黃龍病的特徵性症狀。

(3)缺素症黃化:嚴重的黃龍病樹新梢葉片往往會表現為主、側脈附近保持綠色,脈間葉肉黃化,類似缺鋅、缺錳、缺鎂狀,葉脈腫大。

(4)病枝:發病枝條很脆,再發梢短葉小,老葉革質化。

黃龍病應與缺素症區分:

缺鋅:新梢葉片,葉脈間出現黃色斑點,形成肋骨狀鮮明黃色斑塊,嚴重時新葉變小,節間變短,葉呈叢生,果實變小。春梢抽生1/3-2/3時,或葉片轉綠期噴0.1%-0.3%硫酸鋅2-3次可轉綠。

缺錳:表現為葉片主、側脈及附近葉肉綠色至深綠色,其餘部分黃綠色,輕度缺錳的葉片在成長後可恢復正常,嚴重或繼續缺錳時側脈間黃化部分逐漸擴大,最後僅上脈及部分側脈保持綠色,病葉變薄,葉片大小正常。

在新梢生長期噴灑0.2%-0.6%的硫酸錳加1%-2%的生石灰混合液,或將硫酸錳混在肥料中施用。如在冬季穴施有機肥時混入硫酸錳,每畝可用3-4千克(每株0.2斤)。

缺鎂:在結果枝老葉片上主脈兩側為肋骨狀,黃色區域,葉尖、葉緣保持綠色的倒三角形(倒V形)。可畝施含鎂石灰50-60公斤或撒施10-20公斤氧化鎂,或葉面噴施1-2%硫酸鎂或硝酸鎂,間隔10天噴一次,連續3-5次可轉綠。

注意:沒有老熟的秋梢(特別是柚子),經冬季霜雪天氣,也會產生斑駁型黃化症狀,要看秋梢的老熟程度,加以區分。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黃龍病病果1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黃龍病病果2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黃龍病病果3

2、果實:果實小,畸形,著色不均勻,或不轉色,“紅鼻果”。

(1)在果頂果蒂四周表現紅色,果中下部表現綠色,俗稱“紅鼻果”;

(2)臍橙果僵小,綠色“青果”,不轉色現象嚴重,果色呈陰陽狀,是識別黃龍病最容易、最準確的症狀,是廣大果農最容易掌握的黃龍病識別技術。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柑橘感染黃龍病的根系

3、根部:病情嚴重的病樹,根系萎縮,鬚根少,根尖腐爛,變成褐色,大根相繼腐爛,不長新根,最後整株枯死。

總之,黃龍病樹葉果特徵:

葉片和枝梢:

臍橙、蜜桔感染黃龍病後,最初的反應是出現黃梢症狀,即少數新梢的葉片發黃。以後,從病梢抽生的新梢表現葉脈黃化、葉片黃綠相間的斑駁或各種缺素症狀。

隨著病害的發展,病梢變短且長勢衰弱,病葉變小、變厚、易脫落,形成枯枝,且新梢纖弱成簇。黃梢和斑駁是柑橘黃龍病的典型症狀,是田間診斷此病的依據。

病樹夏、秋梢發病時多表現樹冠上多數新梢黃化的症狀,春梢發病時多表現樹冠上下多數新梢的葉片斑駁症狀。

果實:

病樹開花早而多,座果率低,果實變小,僵硬畸形,不轉色現象嚴重。

桔類在成熟期常表現為蒂部深紅色,底部呈青色,果色呈陰陽狀,俗稱“紅鼻果”;

而橙類則表現為正常或畸形,果皮粗糙,一直保持綠色,俗稱“青果”。

黃龍病的特別表現在於“病果不病結果枝”,即某一果實發病,而該果所在的這一果枝(葉)表現完全正常。

四、黃龍病的發病原因、傳播途徑

1、發病原因:

黃龍病病原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病原體多呈圓形或橢圓形,由三層膜構成,其外圍的壁膜較厚,在寄主篩管細胞和薄壁細胞內分佈不均勻,故同一株樹各枝梢發病時間也呈不同。

2、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有兩種,一是通過嫁接(接穗)、苗木傳播;

二是柑橘木蝨傳播。從已發生黃龍病的柑橘樹上剪取枝條,未經脫毒處理而繁育苗木、引進種植,或從周邊柑橘黃龍病樹木蝨帶病遷入引進病源,再經木蝨吸取在體內繁殖而終身帶病,再遷飛到健康柑橘樹吸取汁液,使黃龍病迅速擴散傳播。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土壤、流水、大風、修剪、勞作能傳播柑橘黃龍病。

因此,柑橘黃龍病蔓延爆發的先決條件是:病樹為病源,木蝨為傳播媒介。

五、黃龍病的傳播媒介——木蝨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柑橘木蝨1

柑橘市場愈是低迷,愈要高度警惕柑橘黃龍病傳播!深度解析黃龍病

柑橘木蝨2

柑橘木蝨危害芸香科6個屬的植物,包括枳、九里香、金柑屬金桔,柑橘屬的枸櫞、檸檬、橙類、柚、桔、柑、雜柑等品種,以及花椒屬兩面針等等,是黃龍病的傳病媒介昆蟲,危害柑橘嫩梢。

以成蟲、若蟲吸食芽梢汁液而為害新梢、嫩芽,春、夏、秋梢受害均嚴重,秋梢蟲量最多。

成蟲在嫩芽上吸取汁液和產卵,若蟲則群集於嫩梢幼葉新芽上為害。

危害嚴重時引起新梢生長不良,畸形扭曲,甚至慢慢乾枯萎縮,新葉畸形捲曲黃弱(和蚜蟲為害相似,故很多果農以為是蚜蟲為害 )。

若蟲的排洩物(分泌白色的蠟質蜜露絲狀物) 粘附於嫩梢幼葉上,能引起煤煙病,影響光合作用。

1、柑橘木蝨是黃龍病田間傳播唯一非人為蟲媒和途徑

“有柑橘木蝨的區域就有柑橘黃龍病”的說法,基本上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2、柑橘木蝨傳病特點:

(1)柑橘木蝨具有遷飛性。成蟲本身的飛行能力不強一般飛遷2米左右,但成蟲可隨風飛7米高,近距離傳播,傳播距離遠近與風力大小有關。

(2)木蝨產卵量大,平均500粒,最多1100粒。木蝨產卵都是在嫩梢的芽頭、新梢的葉背、葉邊,不危害老葉,若蟲孵化出來後集中在原處為害,並分泌白色的蠟質蜜露。

(3)可終身“終身帶毒性 ”,多次轉移為害。帶毒木蝨可通過產卵垂直傳播給子代。因此, 若蟲從卵裡孵化出來時就可能攜帶黃龍病病毒, 即使子代柑桔木蝨從未在病株上取食, 也可攜帶、傳播黃龍病病毒。

(4)木蝨的快速傳毒性。從病樹上從病樹上取食15—30分鐘,可獲取病原,然後飛到健康樹上取食5小時就可傳病。

(5)柑桔木蝨還具有高傳病性。實驗證明,木蝨成蟲和若蟲都會傳病,單個木蝨成蟲的傳病率高達70-80%,也就是說,取食了病樹葉片上的汁液的成蟲,再飛到鍵康樹上取食,就有70-80%的可能性將黃龍病菌傳到健康樹上。

3、柑橘木蝨生長習性:

(1)柑橘木蝨具有世代重疊性:柑橘木蝨8~12代,主要以成蟲密集在葉背過冬。產卵期長,各世代重疊,全年可見各蟲態。

翌年3~4月,開始在新梢嫩芽上產卵繁殖,為害各個梢期。以秋梢期和暖冬季節蟲量最多,為害嚴重。苗圃和幼年樹經常抽發嫩芽新梢,容易發生木蝨為害。

(2)柑橘木蝨具有趨“光”性:柑橘木蝨喜歡陽光充足的地方。一般光照強度大,光照時間長,柑橘木蝨成蟲存活率高,繁殖量大,發生嚴重。

(3)柑橘木蝨具有趨嫩性:柑橘木蝨成蟲喜歡在嫩芽上吸取汁液和產卵,沒有嫩芽不產卵;成蟲、若蟲喜歡群集或分散在嫩葉、嫩梢上取食。

(4)柑橘木蝨具有趨弱性:成蟲的蟲口密度在病樹和衰弱樹上比健康樹上高出10倍至幾十倍。原因是病樹和衰弱樹樹冠稀疏,光照,不但抽發新梢,食物豐富,有利於柑橘木蝨的繁殖、產卵。

(5)柑橘木蝨具有較強的耐寒力:實驗證明,越冬成蟲在-5℃降低活動、-10℃能成活4小時的極端低溫。所以冬季沒有受到嚴重凍害的果園中仍有木蝨成蟲,氣溫越高的地區,越冬成蟲越多,黃龍病越嚴重。

(6)柑橘木蝨成蟲的壽命長:據研究柑橘木蝨成蟲在春季壽命平均40天,最長98天;夏季成蟲壽命平均32天,最長59天;秋季成蟲壽命平均30天,最長65天;冬季成蟲壽命最長260天。能飛的成蟲壽命如此之長,若不殺死,就可傳染很多樹。

4、柑橘木蝨田間發生規律:

(1)柑橘木蝨一年發生7-11代,田間世代重疊,以成蟲越冬。8℃以下時,成蟲靜止不動,14℃時可飛能跳,18℃時開始產卵繁殖。越冬成蟲於2月底、3月上開始在春梢嫩芽上產卵,3月中、下旬始見若蟲為害春梢嫩芽。

(2)成蟲在每次新梢露芽後的芽葉縫隙處產卵,初孵的若蟲吸取嫩芽汁液並在其上發育成長,直至5齡。

(3)柑橘木蝨多分佈在衰弱樹上,因為這些樹一般先發新芽,為柑橘木蝨提供了食料和產卵場所。

(4)柑橘木蝨卵、若蟲的發生盛期期與柑橘抽梢期相適應,橘園橘樹每次嫩梢長至2-5cm時,蟲口密度最大,卵量在每次梢發芽期5mm時最大,而成蟲則無明顯高峰期。

(5)柑橘木蝨發生高峰期與抽梢期一致。一般全年有3 次發生高峰,第一次高峰為6 月上旬至7 月中旬夏梢期 ,第二次高峰為8 月上中旬至9 月中旬秋梢期 ,第三次高峰為晚秋梢和冬梢期 。在一年中,以秋梢期和暖冬季節蟲量最多,為害嚴重。苗圃和幼年樹經常抽發嫩芽新梢,容易發生木蝨為害。

六、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措施

柑橘黃龍病防控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社會工程,需全社會通力合作,單靠一個或兩個部門去管理,人財力量與權力是有限的。

必須打持久戰,要充分發揮基層政府協會,合作社的監督作用,如果治理不徹底,稍有鬆懈就會前功盡棄,重新擴散蔓延。

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技術要點:

1、加強苗木檢疫,防止病原侵入和外輸,杜絕病穗、病苗和病果進入新種植區和無病區。

2、建立無病苗圃,推廣使用脫毒種苗,杜絕外地帶毒種苗調入,從種苗源頭有效控制黃龍病的傳播與擴散。

3、搞好普查(包括房前屋後的柑橘品種)病樹登記,清理砍伐到位,減少病菌傳染源,在每次嫩梢轉綠後,特別是每年的10-12月,要認真全面地檢查每一棵樹,一旦發現病樹,砍樹前應先噴藥防治柑橘木蝨,防止木蝨遷移傳染,然後砍除病樹。

砍伐後可以採用“漚埋法”, 可在砍樹後留下的樹兜從根部截斷,在樹樁截面劃上十字架,截口塗上高濃度的草甘磷或2.4-D原液或樹兜撒上碳銨,後用黑色塑料袋包紮,用土覆蓋壓緊,防止萌發新芽,使其根系死亡。

樹枝葉等清理出果園或集中燒燬。注意挖除周邊九里香等芸香科植物。

4、加強果園管理,提高抗病力。通過控肥控梢,促使梢整齊一致,縮短抽梢期,減少木蝨的繁殖和傳播病毒的機會。結果樹抹除夏梢,減少傳播媒介昆蟲的滋生。

5、及時防治病蟲害,消滅傳播媒介昆蟲木蝨。做好群防群治,同時樹立柑橘黃龍病是第一病害和柑橘木蝨是第一害蟲的理念,重點防治。

柑橘木蝨綜合防治技術 “以化學防治”為主,結合抹梢控梢、減少木蝨食料、營造防風林、保護天敵等其它農業、生物防治技術措施。

6、構建柑橘黃龍病監控網絡體系,建立技術培訓、普查、調查和病樹清除的長效治理機制。實踐證明:只有加強檢疫、種無病苗、防除木蝨、挖除病樹是控制黃龍病最有效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