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山陽公安民警吳澤常讀《樑家河》有感:正心與修身

讀完紀實文學《梁家河》,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的艱苦磨礪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窯洞中讀書求知、磨礪後脫胎換骨、實幹中樹立信念,正是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具體體現。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如何弘揚梁家河精神,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警察“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

《大學》說道: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動搖了修身之本,而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是不存在的。又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千丈高樓平地起。正心與修身正是人民警察踐行總書記“四句話、十六個字”的地基。

(一)正心

一言之諾重泰山,正心首重在諾言。《梁家河》裡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1993年9月27日,時任福建省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時隔18年第一次回到梁家河村。當時,他挨家挨戶看望了鄉親們並和大家“約定”下次回來一定帶著婆姨。22年後的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回到了梁家河村,他用陝北方言向鄉親們介紹:“這是我婆姨,今兒領回來讓大家見一見。”22年前的輕輕的一句承諾,習近平總書記一直記著,並用行動踐行了諾言。我認為作為人民警察,正心首重“諾”。“諾”在入黨誓詞,“諾”在入警誓詞,“諾”在對黨忠誠。

堅苦磨礪鑄信念,為民服務終不變。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延安的一個小山村---梁家河,生活條件頓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剛開始讓跳蚤咬的小腿滲血水,到兩年後被跳蚤咬依然酣然入睡;從剛開始吃的玉米麵饃饃、豆麵饃饃,到七年間吃的唯一一次大米飯;從打不起精神幹活,到捲起褲管,光著腳,站在刺骨的冰水裡幹活。艱苦的生活,並未打倒年輕的習近平,而是讓年輕的習近平不斷的拷問自己:“生存還是毀滅。”最後,立下了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信念。人民警察的矢志不渝的信念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習總書記對人民警察提出的要求,更是共產黨人經受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

(二)修身

刻苦學習求知識,修身修養在致知。在梁家河插隊的日子裡,習近平總書記用自制的煤油燈,看書看到半夜,常常都是臉被燻的黑黝黝的。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為了一本《浮士德》,跑三十里路借閱。2013年,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媒體聯合採訪時說:“我愛好很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習近平總書記不但重視學習,而且善於學習。他說:“一物不知,深以為恥。”讀完一本書,有思考、有借鑑、有批判。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學習的重要意義: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人民警察如何才能執法公正?必須知法、懂法,牢固樹立執法公正的意識:1、公安民警要加強學習法律法規,不斷提高法律水平和知識,才能更好的公正知法。2、公安民警要通過深入學習理解到,維護公正是公安機關“立警為民 執法為民”的具體體現。

實事求是萬民連,執法公正在眼前。在梁家河插隊的七年,鄉親們評價習近平是一個“不撒奸兒”的人。農曆二三月,陝北冰雪剛融化,寨子溝打水墜壩。習近平捲起褲管,站在刺骨的冰水裡幹活,在他的帶動下,鄉親們幹勁沖天,打成了豐產高產的淤地壩。看到村裡吃的是河水,他第一個跳進井裡勞動,打出了一口大口井。看到村裡缺少燃料,做飯、照明都是問題,他帶領鄉親們到十幾裡外背沙子、水泥,造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氣池。這種務實擔當的品格,充分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彰顯了共產黨人直面問題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擔當。人民警察道德規範也說道,人民警察必須堅持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絕不放走一個壞人,也絕不冤枉一個好人,堅持嚴肅與謹慎相結合的方針。

正心修身何時懂,紀律嚴明方是本。呂侯生的嫂子高彩梅給習近平一家人送了三雙鞋墊,上面繡著“幸福好運”“常回家看看”,她說:“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彭麗媛說:“不能要。”高彩梅急得不知說什麼好。彭麗媛見她一再堅持,就收下了,並付了200元錢。滾滾紅塵中,誘惑太多,如何才能做到堅守本心,不被所動?古人如何正心與修身?先用規矩約束自己,而後循序漸進,提高自己的德行與修養,最終達到自我完善。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遵紀守法才是根本。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人民警察首先要在“規矩”內辦事,不越雷池一步,不為惡小,才能以對黨忠誠核心意識,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做到正心。而後以刻苦求知的態度,實事求是的品格,做一名組織和群眾信賴的人,做一名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名子女親屬引以為榮的人,做一名回顧一生問心無愧的人,達到修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