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大善即大惡”?

五星好評

大善即大惡,善與惡一直都是個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雖然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但誰都明白人生在世一天善與惡這東西就永遠沒一個準確的答案。所謂的善也好,惡也罷,都是對比而來的。大善之下必有惡流,否則大善根本顯現不出。或許正如佛家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惡有多大放下屠刀善就有多大。

不喜勿噴,謝!


滕王閣的孤鶩

看故事,明哲理:

春秋時期,魯國為了營救流落別國的人質,制定規則:凡是在國外贖回人質的,回到魯國都可以領取更多的賞錢。孔子有個徒弟贖回了人質,卻拒絕領賞,人人都誇讚他善良之極,孔子卻狠狠地批評了他——你拒絕領賞樹立了標杆,誰要是再領賞就是貪財,索性見到人質也不救了。

——連人性自私都克服掉的大善,造成的效應卻是無人再願意解救人質的大惡。

再來看一個涉及經濟學模型的有趣案例:

模型如下:假設你住在X國某地,突然一天地震了,救援還未趕到(封閉環境),物資奇缺,幸運的是你儲備物資夠用。現在,你家中恰巧多餘10瓶礦泉水。這時你腦袋裡有兩個小人兒,一個主張把10瓶礦泉水送出去讓更多人解渴,一個主張100美元1瓶礦泉水賣出。

問題:你決定聽哪個小人兒的?

這裡說一下一位經濟學家的抉擇:他選擇100美元1瓶賣出礦泉水,且他根本不缺錢。

你肯定會覺得他是個乘人之危的狠心專家。

恰恰相反,他的行為可以讓最需要水的人得到水。

如果他免費送水,那麼誰先看到他,誰就可以得到水,非常時刻多備著一瓶當然更好。

如果他高價賣水,那麼那些並不是急需用水,但想備著一瓶的人就會望而卻步,急需用水救命的人,在危機關頭一瓶水的意義顯然大過一張紙(鈔票)。

在這裡,高價不是目的,高價賣出是一種篩選“誰更加急需水”的手段。

經濟學家通過這種方式,把水發到了快要渴死的幾戶人家手中。

而後,他揹負了“見錢眼開,乘人之危,發XX財”的罵名。


善與惡從來都不簡單,做好自己的同時,更要從垂範效應、社會影響的高度去俯瞰,才能從全貌中找到正確的行事準則。


牆笑裂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大善則聖 大惡則奸。

有利於別人的行為就是善

什麼是善呢?簡單去說有利於或者有益於別人的行為就是善,反之就是惡。

善伴隨著惡 惡伴隨著善

人是根據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生存環境和一些需求來選擇善惡的。當生存比較容易的時候,他會善。當生存比較艱難的時候,他就會惡。在生存艱難的時候,還能保持善良的,那就是不教而善的上品之人。一切的困境艱難,不過是暫時的時運不濟。 真正的善良是愛自己 人不是因為善良才會被人欺負,只是懦弱和愚蠢,才會被人欺負。真正善良的人,受欺負的時候,會象火山一樣的爆發。仁,故能勇。 為什麼這麼說呢,仁者愛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你都不敢反抗,那麼說明你連自己都不愛。

大善則聖 大惡則奸

中國文化認為,天地生萬物,所以萬物要循天之常理自然而然的生活做事,困境只是一時的,都會過去的。天人合一,大道至簡,大善則聖。《道德經》認為非善即惡,反著善的做法行為就是惡。大惡則奸 。



頭條是你的頭條,歡迎參與交流分享關注,一起交流學習進步,讓我們一起見證祖國的全面興盛,迎接偉大中國時代的到來。


崇儒

中國文化二五哲學,首分陰陽,陰盛之極而轉陽,陽盛之極而轉陰。

善與惡為之陰陽,盛極而轉,不可過。大善不辨即助惡,能使大善必有大能量,故助惡也大,影響深遠。既轉大惡。如善不得法,愚善之心反助惡!

例如看人可憐便助其吃穿用度,錦衣玉食長此以往,人慾望無度,必生險惡。就算救助之人懂得知足,那有朝一日,斷其救助或減其用度,那此人再難由奢入儉,必生噁心或鋌而走險用非常手段取財。這便是以善舉毀了其一生,也害了相關之人。


風水命理師古樹

《善與惡離我們有多遠》

善與惡是自有人類意識以來整個人類一直在釐清的話題,一直到現在這個話題仍然熱絡。這是一個永遠的話題,層出不窮的善惡社會指點著人類的腳步,而腳步又走出不同的人類善惡。、

一切能夠給人類帶來向好的或者有益的現世和趨勢的性格、行為、心情以及這些的主體就是善;那些給人類帶來破壞性的,創傷性的,甚至毀滅性的性情或主體就是惡。

一切行為都有善惡的屬性,甚至善惡的屬性是不確定的,有的是可以轉換的,善,惡之所由;惡,善之所顯,那些善惡不分良莠不齊的人性必將被時間沖刷殆盡。一個人的善行如果養成了善行施與者的懶惰依賴,這個善行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惡的成分了,這是大善即大惡的一層內涵。

善行者如果能夠擇人施善,而不是不分良莠,真善也;而往往是施善的同時連惡一併施與或者包容。善行者,美德也;

惡行者,缺德也;一個人溢美的同時也喜歡惡行,這種兼收幷蓄的秉性或許是人類性格上共有的貪婪,即使不願意接受,別人的盛情也難以拒絕,或者卻之不恭,久而久之,善惡兼收幷蓄。善行,成難而廢易;惡行,成易而廢難。因為對別人的幫助縱容而使別人養成驕奢淫逸的嬌貴生活秉性,這是大善還是大惡?這是大善養成的大惡,大善即大惡。

性惡論與性善論都是偏頗的,善與惡是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人生秉承,關注人生的選擇,關注行為的孕育,人生難道不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那樣謹慎有加嗎?


中原水之岸

大善即大惡。這是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思維。反過來就是小善不會害人,大善可以可害人。這是每個善良的人在行善捐資值得審視的大問題。

中國在扶貧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中央正在著手大力解決扶貧不精準問題,堅決杜絕假扶貧。提出扶貧要扶精神,不把精神扶起來,就永遠脫不了貧。

同樣個人捐資行善,也要採取科學態度扶貧,科學行善,行善雖然是好事,但是亂行善,不講情況,不看對象亂施捨就成了向題,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勤人變賴容易,而賴人變勤人就難。防止因亂捐資亂行善的現象,就是避免困有亂行善行大善而使一些勤人變賴人的喜怪現象。本來行善者的心是好的,卻幫了倒忙,將勤人養賴了,不想吃苦耐勞靠自已養活自已,靠自已雙手發家致富了而想獲得別人的施捨,過不勞而獲的賴人生活,。比如說,有一人在外錢給人盜了,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了心中非常著急和焦慮,又無熟人幫忙,那怕有人給他幾十元就可以回家。但有一好心人見到卻給了他zoo元,這就壞了,為什麼壞了?給他多了,能解決他回家就可以了,為何要給他20o元呢?↙這樣一來他就回感覺這錢來得多麼害易,幹天有時還攢不到這麼多錢,也許在他純潔的心裡就會產生壞的念頭,從此而不正經老實了。這不是大善變大惡嗎?所:以沒有錢不行,錢多了,來得太客易也不行,會讓人變壞,好事變事變成了壞事。農村爭著要扶貧,就是扶貧不準造成的,人有勤的一面也惰的一面,人不貧且富,還去扶富,人自然就變賴。誰願意去流汗費力,政府有給誰不想要。所以就失去了道德平衡,為了爭得扶貪,連人格都可以不要,不知羞恥了。所以行善也要講方法原則。


吳定律

自然界規律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凡事別太過,一旦事情過了頭,就會適得其反,反受其害,凡能成為大善大惡之人,都是有本事能力的人,意思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們所做的事情,肯定對人民影響也很大。因為大善之人,也就跟爛好人意思差不多?他的行為有時候,會縱容惡人幫助壞人,意思就是:好歹不分、就像東郭先生和狼一樣,或者農夫與蛇一樣。如果他幫助一個惡人,就會傷害到更多無辜的平民,因為他是個大善之人,有些時候做的事情,分辨不出好歹來,就像及時雨宋江一樣,背後隱藏了大惡,會害了更多的好人,善惡只是一念之間,能做到大善之人,沒有一定的能力水平,是達不到這種境界地步的,就像月亮一樣,圓滿之時就是他殘缺的開始,所以說:做善事也要看人分事去做,如果你幫助壞人,那不叫行善!那叫助紂為虐,一般情況下,大善人最喜歡,做助紂為虐的事情,意思就是:能成為大善之人的人,基本上是偽善人專多數,真正的善人,做善事不會留名,會做一個無名英雄!凡名氣大之人,他的手段肯定也就不一般,廣告顯傳得特別好,居心不良善於利用人。


運氣大哥

大善,是指求顯的善,不然別人何以知其善且以為大呢。善本為內心體驗,若陰尋人知,暗求表揚,而明裡拒名絕譽,實則為叵測之惡而博名,即為偽之又偽之善。如此大善,多隱大惡,偽善乃比真惡更險惡。

大善者,在從容非急迫情境下,皆違人性常理,則必有隱惡作潛伏以襯平衡,伺機出而攫食。

無大惡相里稱的大善,逆天悖倫,無由生髮。不食煙火的善,皆為小善。凡遇逆天悖倫之善,當速遠離,其中多隱大惡。

正所謂高下相成,難易相生,長短相形,又有泰極否至,否極泰來,大善通大惡。


思緒的游魚

自然規律,無善無惡。

不為堯存,不以桀亡。

大善,則大大的破壞了自然規律。

嚴重違背了自然規律,就會遭殃。

大惡如此,大善也如此。

故大善即大惡。

善而不說是真善


雲崗山人

未明善惡二字,則不可解“大善與大惡”。

善與惡,乃指統治者在天下作為而言——兩者意思相似——不同的是“以誰為中心”。

善,維護也。惡,封堵也。

人民需要統治者來作為,而統治者以百姓為中心,則統治者的作力是善——是維護。

人民無需統治者來作為,而統治者站在自我立場來治理,而拋開民眾心願,人統治者則美言“此為善天下”,則統治者的作為就是對天下的圍堵與騷亂——是惡。

此乃“大善即大惡”。勿淺釋更勿歪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