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独处,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孤僻?

小小樱桃的Mom

判断一个人喜欢独处是否正常,我们会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你处在哪个年龄段?是否已经形成稳定的人格?你是否真的很喜欢独处的状态,独处的时候你是否对自己真的很满意?独处时你是怎样打发时间的?

所以,这里,有的人喜欢独处,有的人喜欢热闹,这个世界上人有千万种,也有千万种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成年人,只要你觉得OK,那就OK。不过,跟人交流是我们的基本需求,我还是建议,你可以继续给自己的生活留一个口子,允许新的朋友进入,也许你只是还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你感觉交流很舒服;同时继续跟部分老朋友维持基本的交流,偶尔一些问候,因为生活偶尔会有一些艰难时光,会让你特别需要这些朋友。



青音约

似乎你对自己这种偏好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也有担心成为形单影只的、离群索居的那个人,成为那样的人会给你带来什么呢?

从你的描述上来看,你在人际交往上会感觉不顺手、不开心、有烦恼,你会发现自己缺少倾诉的对象,好像周围的人也不是特别能理解你。

长时间的独处可能真的会让我们进入一个人的围城。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有意愿交往、有意愿做朋友,对方感受到了才会向你伸出友爱之手。如果你不发出这些信息,谁都不愿意“热脸贴冷屁股”,当然就只好自己跟自己玩了。

造成你对人际交往缺乏应有的热情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小缺乏人际交流经验。可能你早年在父母身边生活的时候,父母之间、父母与你之间的交流就比较少,家庭中亲戚之间、朋友之间的往来也不多,你缺乏这方面的锻炼,以至于到成年以后,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会觉得人际关系处理起来问题很多,比较棘手,有恐惧和焦虑感,所以你想逃。

2.早年有心理创伤。小时候父母对你的掌控比较多,更多地要求你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事,你自我的意愿被忽视、被压抑,时间长了会形成你对他人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心理语言是:“别靠近我、别影响我”,外在行为表现是不主动接近他人,对他人的互动回应冷淡。当你成年了离开父母,他们对你的管束、影响渐渐减少的时候,这种能够看见自我、满足自我的感受让你很珍惜、感到很难得,所以你想尽可能多地享受它,不希望还有他人来重蹈覆辙压抑你的自我。

3.近期存在较大压力。如果原来并不喜欢独处,只是最近才有的这种变化,可能要考虑一下近期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遭遇了较大的压力不能摆脱、疏解,导致出现了情绪低落、郁闷,对人际交往失去动力、兴趣的可能。

这里有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适当独处对人有益

独处,可以让自己免于世事的侵染,可以让自己有时间和空间静观自己、善待自己、总结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沉淀、自我休养的机会,为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积蓄力量和智慧。所以适当的独处是有益的。

二、锻炼自己亲近他人

与人相处总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人的交往模式跟一个人的性格一样,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你熟悉了对方的交往模式,你就可以自如地跟他相处了——在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有办法照顾对方的需要也照应自己的需要,双方相处起来都会愉快。如何才能熟悉对方的交往模式呢?这需要你跟他接触、跟他学习,你只有亲近他,你才有机会和可能把握这部分。刚开始可能会碰钉子、会有冲突和不愉快,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并且在相处过程中留心总结经验教训,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的。

三、专业帮助

前面已经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是需要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同你一道探索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找到并处理掉,再辅导你采取适合你的人际互动方式参与到人际交往生活中,问题得到解决。

没错,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归属感、需要彼此的认可肯定、需要爱,所以除了独处,我们也需要相处。


心理专家刘爱民

作为一个社会人,真的很难做到独善其身。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人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属和爱对我们来说是必须的,这来自于与其他人的互动之中,亲情、友情、爱情会带给我们关心与呵护、理解与共鸣、深情与包容、陪伴与体恤等一系列美好的东西。然而当我们所处的人际关系越复杂,收获到的就不仅仅是归属和爱,会有压力和责任,有背叛和伤害,有虚情假意和利益纠葛,我们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应对这些不美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冲突,甚至有时候最亲近的人带来最难以解决的困扰,让人感到疲惫感到厌烦感到无所适从。也可能我们天生敏感内向,即使周围的人足够亲切友善,但自己就是格格不入,不堪其扰唯有逃离。

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适当的独处真的是必要的,在独处的时间里,我们能够暂时远离纷纷扰扰的人际关系,可以什么都不做充分放空自己来缓冲减压,可以按自己喜欢的节奏和方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加冷静客观的去思考问题也可以不顾及他人眼光自我放纵,这是一个重构心理平衡的过程。我记得前些年自己刚刚独立于父母自己住的时候,虽然要花费一些生活去适应一个人的自主生活,但生活中却很多安静平和自在的时光,感受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一种身心平衡的状态。

然而我们谁也不能孤立于人群而活,终究还是要去寻找爱或面对伤害,如果能以独处带来的平和,怀抱着善意回到繁复的人际关系之中,用平等、包容、互惠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和相处,我们会更有力量去应对一些纠结复杂的情况。所以,不需害怕独处也无需故作孤僻,愿你既有独处的勇气,也有寻觅归属与爱的能力。


我们心里都有病

不合群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可能是自己找不到合适或者自己喜欢的圈子,而自己喜欢一个人独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看待这件事情。


潇洒至爱叶子

会变得孤僻。

但生活嘛自己开心就好了。如果一个人独处可以让自己更自在。自己沉浸在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过得很快乐。那也没什么不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