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适合游玩的古村落?

用户172304069

作为一名贵州人,我认为贵州具有代表性的,适合游玩的古村落有很多,但最出名的有: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 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青岩古镇美食众多,有青岩猪蹄,圆子豆腐、米豆腐等。

镇远古城


镇远古镇位于黔东南镇远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还保存着至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廊檐垣壁,青砖红瓦,非常古朴,走在古老的大街小巷,触摸着古色古香的城墙,仿佛穿跃又回到了古代,耳边古人晨钟暮鼓的声音犹在耳旁回响。

舞阳河以S形从城中穿过,两岸古建筑倒映在水中,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甚是壮观。


站在祝圣桥上,遥想古人骑马飞驰,似乎看到异域风情的天竺来客,缅甸使者,途经此处向天朝进贡的生动画面。

隆里古城


隆里古镇位于黔东南锦屏县内,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始创的屯兵城堡。城内居住多为明代“南征北调”时军人的后裔,保存着浓厚的汉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活动至今都还保存着汉人的特点。 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贬谪的地方。隆里古城龙灯制作技术高超,舞龙气势恢宏,场面壮观,闻名海内外。


黔东风情

贵州是个多山多民族的地方,要说最有代表性的、适合游玩的古村落,我觉得是芭沙苗寨。

芭沙苗寨位于黔东南的从江县,由大寨、宰戈新寨、宰张寨、大榕新寨、王家寨组成,自远古至今,就是蚩尤部落在这里聚居的后裔,最为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是,这支尚武的芭沙苗人,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持枪部落,当然,在不允许私人持有枪支的我国,像芭沙苗寨这样的破例,是要经过公安部门特许的。

我们大清早的来到山上的芭沙,先从山门迎宾开始,一长排的苗族汉子手持鸟铳,冲着天上“轰隆隆”的鸣响,刹那间硝烟弥漫,还真有一种野性雄浑的气氛。紧接着,众多的游客有围拢到寨子中的坝场上,欣赏起苗族姑娘和小伙们的载歌载舞,山歌唱起,芦笙吹起,集体舞跳起,最后再来一个镰刀剃头:这是芭沙苗人从古代传承至今的习俗,每个男人从小就以镰刀剃发,他们觉得自己的头发是山里的树木,得经常修剪,而身上的衣服,便是那山上的树皮,一切都和大自然一样无二,所以,树木崇拜也是芭沙苗族的原始崇拜。

在芭沙苗寨,还有苗族美食,如酸鱼、烤猪、牛瘪、油茶等,可谓山寨风情独特,而且交通便利,距离从江县城只有6公里,动车可达,极具代表性,还适合游玩。


嘉禾夫子

一、云舍土家村

云舍村又名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位于贵州省江口县境内,坐落在梵净山南麓风景如画的太平河畔,为辰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而形成的自然村寨。历经岁月沧桑,云舍仍保留着自己民族的文化习俗,成为土家族千年历史文化的再现,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村的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历史积淀丰厚,2002年被纳入国家旅游局、贵州省旅游局帮扶点;2004年被贵州省政府定为“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4年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

二、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坐落于贵州省黎屏县肇兴镇境内,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鼓楼数量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享有"鼓楼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此外,肇兴侗寨还是著名的“歌舞之乡”,舞蹈之优美宛如仙姿,歌声之美妙犹如天籁!


三、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境内,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以及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和十三年一次的牯臧节等民族特色浓郁的节日更是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俨然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巨作,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白天木楼幽幽、夜晚灯火璨璨、清晨云雾缭缭、傍晚炊烟袅袅,一曲苗族飞哥声动梁尘、一支苗族舞蹈翥凤翔鸾!西江就像一位刚刚苏醒的素面美人,清新动人;西江就像一位历经岁月洗礼的老者,深沉如海......西江就是这样,有说不尽历史沧桑,有道不完的风情浪漫!

四、镇宁石头寨

石头寨坐落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与黄果树大瀑布相距六公里,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整个寨子依山傍水,石头房子层层叠叠,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石墙、石瓦、石窗、石门给人一种新颖别致的感觉,游步期间,宛如走进一个石头的世界。寨中的房屋朝向基本一致,渐次排开,院落井然、道路纵横。寨里的男人几乎都是石匠高手,而寨里的女人几乎都是蜡染高手,男耕女织,悠然自得,是贵州省民族风情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地区之一。


五、苗王城

苗王城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境内,是坐落在南长城外的“王者之城”。由于地处古代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这座弹丸之城曾经是历代“苗王”居住的城堡和历代王朝“平苗”的对象,虽然占地仅10平方多公里,但却像一部史书一样,蕴藏着苗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经过有关专家考察后,一致认为此城的设计“既能攻、又能守、也能退”,是一个具有相当军事构筑工事水平的古王城;是“南方长城”沿线地区独具的风格;是民风民俗保存得比较完整,体现得比较充分的苗乡建筑工艺品;是全国为数不多,保护得较好的古王城之一,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这样一种巧夺天工的设计将人工与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向后人展示着一部神奇飘渺的“无字天书”。

六、瑶山古寨

瑶山古寨坐落于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境内,是一个以白裤瑶为主的苗、瑶杂居的村寨,村容村貌原始粗犷,村民生活古老传统。村里众多的仓舍是其典型的建筑,村民们以木材、竹子、稻草与陶罐为主要建筑材料,将仓舍建成高脚、圆柱体、斗笠顶的形状,使其具有通风、防潮、防霉变、防鼠等多种功用,是村民们储存粮食的粮仓。瑶山人居于深山,生活习惯与文化信仰都自成一体,猴鼓舞、狩猎舞、感恩舞等都反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状态。


七、岜沙苗寨

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北约5公里,是一个纯苗族村寨,总人口2061人。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因地处偏远,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世居于此的苗家人一直保存着古老的生活习俗,发髻、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三大宝”,这支苗族部落是我国法律唯一允许佩戴枪支的族群,被称为“阳光下最后的枪手部落”。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沉淀,原始神秘的民俗,淳厚朴实的民风和绚丽的民间文化。

八、响水洞苗寨

响水洞苗寨位于松桃县盘石镇境内,集山水秀色、溶洞奇观、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之大观于一体,保存着苗族完整的传统语言,独特的饮食文化,古朴的生活习俗。游客除观赏苗乡自然风光外,那鳞次栉比的前家吊脚楼,轰动海内外的苗家上刀梯、下火海,花鼓舞,狮子舞,八人秋等民间绝技,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山内涵的苗家织锦、银饰、服饰……等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利用当地苗族姑娘刺绣厂所所产的服饰、腰带、门窗帘、沙发垫等,产品远销日本、东南。改革开放以来,响水洞作为民族文化村,重新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风雨桥、宾馆、水车等景观,已先后接待过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新加坡以及国内专家、学者游客千余人次:巾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专程来此拍摄了“响水洞民族文化村的”专题片并播放,其独特的风情已为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九、久吉苗寨

久吉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寨前溪谷幽深,寨后梯田层层,山峦起伏,原始森林密布,至今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原始自然生态和传统的苗族文化,流传于久吉苗寨及周边地区的苗族神话叙事歌《仰阿莎》、《苗族多声情歌》2008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曲艺《嘎百福》2007年被公布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久吉苗寨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十、南花苗寨

南花苗寨距凯里市中心13公里,是贵州著名的苗族风情旅游景点、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带巴拉河景区的亮点。苗寨坐落在巴拉河上游,这里民风纯朴,风景优美,民俗独特,是巴拉河长裙苗农耕文化典型的天然博物馆。

十一、增冲侗寨

増冲侗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境内,是一个四季青山在、秀水永长流的自然村寨,自建寨至今已有 1000 多年历史,寨子四周山峦环抱,吊脚楼群依山傍水,恰似一幅恬静的田园水墨画卷。增冲侗寨被称为“鱼米之乡”,这里不论是传统建筑、民俗风情、自然风光还是生态环境,都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属于侗族地区文化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


十二、花茂村

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原名荒茅田,又名花苗田。1955年,当时人们认为"花苗"有对苗族歧视之意,故改名为"花茂",为繁花茂盛之意。花茂村背山临水、恬淡秀美、民居别致,绚丽的景色宛如油画一般。此外,花茂村的陶器制作工艺已有数百年的传承史,村里至今仍旧保留着一家明末清初时期的陶艺作坊,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堪称人文景观一绝。

十三、南龙布依古寨

南龙布依古寨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巴结镇境内,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万峰湖畔,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布依建筑于一体的古寨。这里至今仍保持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习俗,寨子里织布机、石磨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古色古香。寨里的点将台、演兵场等留下了太多的历史之谜,这一切都使得这个远离闹市的村寨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十四、云上布依古寨

云上布依古寨位于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镇西北部,居住着近百户人家,是一个传统的布依族自然村寨。云上古寨历史悠久,古树环绕,古寨内光是百年以上树龄的榕树就有100多棵,几乎整个寨子都掩映在古榕之中,人、屋、树,三者自然相融,共处一隅。在云上古寨之中探幽而行,有一种回到了往昔岁月的感觉,而映入眼帘则是一副由青山、古树、民居共同勾画的美丽画卷。


十五、下纳灰村

下纳灰村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事处南部,坐落在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复地,已有300多年历史,纳灰河穿寨而过,整个村寨山水环绕,风光秀丽,环境优美。下纳灰村依河而布,通过古桥有机连结,六棵古榕树散落在村寨当中。村寨四周被肌理明晰、形状独特、景色随季明显变换的田园所包围,形成“路随水走、村随水布”的独特布局,是云贵高原上一道让人止不住心跳的风景。

十六、驾车村

加车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东北部,被称为“镶嵌在梯田上的明珠”,是加榜梯田的核心景点。在加车村的四周皆为梯田,这些梯田依山而起,蜿蜒屈曲,从海拔1000多米的坡面上一直延伸至深深的河谷,规模宏大,线条优美。独特的地型地貌决定了这里的梯田面积最大不过一亩,最小仅如簸箕,最短的不足一米,它们形态各异,有着自己独特的婀娜姿态。由于梯田紧临加车河,而且常年雨水充沛,因此无论春夏秋冬,清晨时分云雾从河边缓缓升起,将梯田和村寨笼罩在云雾之中,远远望去,若隐若现、飘渺悠然。


十七、朗德上寨

朗德上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报德乡境内,距离雷山县城7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郎德上寨四面青山环绕,村前清澈的溪流注入美丽的丹江。风雨桥跨溪横卧,石磨房依溪分布,孔明车沿溪排列,吊脚楼鳞次栉比,石板道曲径通幽,是享誉四海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境内,鼓楼、戏楼、吊脚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堂安侗寨三面被青山环抱,一面是空旷的梯田,峰峦叠嶂,阡陌纵横。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鼓楼巍巍矗立寨中,小径曲曲蜿蜒村里,还有那天籁般的侗族大歌,时常萦绕在青山之间。

十九、巴茅寨

巴茅寨,坐落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境内,是一座始建于清朝的水族自然村寨,至今依然保持着写水书,说水语,穿水衣的古朴民风,是水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依山而建的水家木楼鳞次栉比,一气连横。寨前阡陌纵横,溪河环绕;寨后青山如屏,林木葱茏;寨中的房屋鳞比,水书遍布......整座寨子深沉而不失优雅,古老而不失浪漫。

二十、麻塘革家寨

麻塘革家寨坐落于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境内,居住在这里的革家人能歌善舞,至今仍传承着芦笙舞、板凳舞、古歌、飞歌、酒歌、情歌、迎客歌等古老的民族舞蹈与歌曲。革家人是一支有待于识别的民族,他们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后羿的后代,除没有文字以外,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目前政府部门暂时将其归为苗族的一支。从古至今,他们就这样带着族别归属的秘密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在黔东大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二十一、楼上古寨

楼上古寨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境内,与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紧紧相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古书于一体,被誉为“佛顶山中罕见的明清古村落”。楼上是一座以周氏家族为主体,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兴建的血缘村落,自祖上由江西丰城迁徙至此已有500余年。整个村寨坐东北朝西南,前有廖贤河环绕,后有苍山护卫,周围苍松翠柏环抱,以“北斗七星”树为中心划分为不同的四个分区,东南象为生产区,西南象为居住区,西北象为娱乐区,东北象为墓葬区,功能分区明确,让人惊叹。居住区的布局更让人惊奇,整个居民区的道路共2000余米,结构为"斗"字形, "斗"字的起点为一三合院的中点,结束点为村寨的水源。2006年6月,楼上古寨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二、郝家湾

郝家湾位于贵州省思南县境内,是一个以郝姓为主、居住着150余户人家的自然村寨。郝家湾民居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并根据传统风水学“藏风聚水”的理论,围绕一眼天然泉水建寨,水渠穿村寨而过,将寨分成两半,构成一幅太极八卦。因被明朝廷调遣评“苗乱”,自景泰年间郝氏先祖从山东入黔选址于此军垦并定居生活以来,距今已近 600余年历史。郝家湾文化景观是人类和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记录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信息,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思想、审美观念和人类以人为本的生存理念及山地建筑的特色。是研究黔东地区历史变迁、建筑科技和生活艺术、军事等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1988 年6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三、团龙村

团龙村位于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坐落在梵净山西麓,是一个土家族和苗族杂居的村寨,民族文化历史悠久,至今沿袭着赶过年、哭嫁等民族习俗,保存着大鼓、锣、唢呐、长号等民族乐器以及花灯、板凳舞等民族戏剧和舞蹈,是一个民族文化积淀丰厚、民族风情浓郁的村寨。团龙村具有独特的茶文化,所产“贡茶”闻名遐尔,已六百余年历史,自明代到清代,一直是作为贡品抵赋税。因此,历史上的团龙村每家每户都育有茶林,这其中有一棵茶树还被茶学界鉴定为中国现存人工栽培最早的茶树,被命名为“茶王树”。在团龙除了拥有莽莽苍苍的原始生态外,还拥有众多的清泉和纵横交错的溪流,地理环境僻静幽远,堪称“世外桃源”。


二十四、寨沙侗寨

寨沙侗寨位于贵州省江口境内,坐落在梵净山南麓的太平河畔,紧邻梵净山和供奉有世界上最大金玉弥勒圣象的大金佛寺,2008年被贵州省民委列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沙侗寨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寨前绿水环绕,寨后青山簇拥,寨内房舍幽幽,远观如中国山水泼墨画,近游更如漫步画中间,如果再于寨中品一盏茗茶、尝一口山珍、住一宿农家......那更是赏心乐事、妙不可言!

多彩贵州欢迎四海朋友!


旅路謌

其次,就是今年的贵州分会场黎平肇兴侗寨,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号称“黎平第一侗寨”。寨子四面环山,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在寨中,吊脚楼鳞次栉比,鼓楼、花桥、戏台,把整个侗寨点缀得古朴宁静。代代相传的侗歌侗戏、民间风俗会让你感受到,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肇兴侗寨依旧坚守着它原来的面貌。

再次,安顺市镇宁县城关镇高荡村村内民居为石木结构干栏式石板房,建造时间五、六十年至数百年不等,有上圆下方石拱寨门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第三土语布依风貌保存完整,特色鲜明。因寨子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犹如群峰上托着一口锅,布依语称“瓮座”,汉语意为“高荡”,故此而名极具特色。

最后,务川龙潭村“世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 务川县大坪镇龙潭村,是全国仡佬族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位于乌江支流洪渡河畔,已有700多年历史。古寨建筑保存十分完好,房屋建筑大多为木构建和木装修,木质的门窗上都有雕饰各异的吉祥图案,手法多采用镂空雕刻,其构图精美,想象奇特,雕工细腻。寨内众多遗址故居,清晰地展现着这个村寨的古老之美,其民间文艺狮子灯、花灯、龙灯、乐器、唱歌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独好

贵阳的青岩古镇(小吃,石板街很有味道),安顺的天龙屯堡(建筑是石板屋,当地保留着很多明朝特色,银器也很有特色,精美且价格适宜),黔东南州的黄岗村(侗族村寨,村民特别是女村民平日身着侗族服饰生活,自治糯米米酒锅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当地主食是糯米,生活习惯很有特色),镇远古城等都值得看看,不同的味道,不一样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