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繼承老爹家產,不能學《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好牌被打爛

電視劇

胤礽一生下來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因母親的原因,一歲時立為皇太子,早早確定帝位。

要繼承老爹家產,不能學《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好牌被打爛

但是,笑到最後的卻是庶出的皇四子胤禛。胤礽為什麼失敗?主要還是自己無能。無能也就罷了,心胸太過狹窄。

康熙號稱仁君,但為了在生前贏得仁君的美名,康熙過度寬容,導致整個國家處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糜爛狀態。康熙心知這一點,所以,他對繼承人的要求其實很簡單,不要怕得罪人,在自己死後收拾這爛攤子。

可是胤礽呢,當著康熙就賣官鬻爵,奢侈無度,比康熙自己的寬縱還要強一百倍。帝國已是爛攤子,讓胤礽繼位,清朝會不可避免的極速爛掉。康熙要是隻有一個兒子也就罷了,可偏偏康熙兒子多,選材範圍大。康熙準備清查戶部欠款,意思是挑一個阿哥出來幹,但胤礽其實是康熙最想挑的。康熙想看看胤礽有沒有魄力為了國家得罪人,但胤礽裝傻不出頭,只考慮讓老四出頭,替自己欠債開脫。

要繼承老爹家產,不能學《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好牌被打爛

老八同樣油滑,深失康熙之望。

刑部事發,康熙震怒,但還對胤礽留有最後一絲希望。先廢再立,這已是康熙給胤礽最後一次機會了。可胤礽上來後,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打擊上書保舉老八為新太子的官員,簡直愚蠢的不可救藥。當時康熙還在,即使胤礽罷掉這些人的官,康熙一句話,照樣回來當官。胤礽這麼做,反而留給康熙極不好的印象——此子心胸太窄,為君之道,幾十年年一點沒學會。胤礽要是聰明,應該籠絡這些人,即使是假籠絡,也要做足文章,離間這些人和老八的關係。胤礽卻主動把這些人再次推向老八,成為自己的敵人。

要繼承老爹家產,不能學《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好牌被打爛

胤礽還打了一張爛牌,就是江夏鎮《百官行述》之事。這東西實際上誰拿到手,等於捧了個燙手山芋,等於被別人拿住把柄,而不是(把此冊)當成把柄去威脅別人。胤礽要這冊子,無非是威脅那些官員。可胤礽是太子,他有足夠的資源通過正常手段籠絡住這些人。

他偏偏不幹,反而繞著圈子,以一種得罪人的方式去爭取人心。即使有官員的小辮子被胤礽拿住,這些官能和胤礽一條心嗎?泥捏的矛盾,能擋得住真刀真槍嗎?

結果呢,官員的把柄沒拿住,自己因為寫給任伯安一封信,被老四拿住把柄。老四為扳倒太子,把信交給老八,老八對太子一擊致命。

要繼承老爹家產,不能學《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好牌被打爛

康熙對胤礽的希望:即使不鐵腕治國,至少不要當亡國之君,爭取把國家腐爛的時間放緩一些,留給後來的鐵腕者。可胤礽的所做所為,都是亡國之君的作派,康熙看在眼裡,豈不驚心?廢掉胤礽也是很自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