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塊錢人民幣在60年代能買到什麼?

手機用戶64303017153

60年代,我爸媽都還在農村幹活,先來看看他們的收入。當時生產隊一天的工分換算成錢,一個工是0.14元錢,這是男人的工分,女人還要打八折,也就是我媽幹一天活的收入是0.112元錢,我爸媽倆人一天的收入加起來是0.252元錢,現在要是地上掉了兩毛多錢,你會撿嗎,大概不會,但,那時候卻是一天的收入。一個月按30天計,兩個人收入加起來就是7塊5毛6分錢。當時我家除了父母,還有奶奶以及我和我妹五個人,也就是說這7塊5毛6分錢要養活我們一家五口人。

十塊錢差不多是當時一家五口人一個多月的生活費了。當年劉姥姥一家五口一年二十兩銀子的生活費,說不定比60年代的我們生活得還好點。

70年代初我上小學的時候,學費是一塊錢,雜費是一塊五,兩項加起來兩塊五。如果按上學來算,十塊錢可以同時供四個孩子讀一學期的書。

60年代的時候,油條2分錢一根,燒餅2分錢一塊,十塊錢可以買到500根油條或者500塊燒餅。不過,即使是油條和燒餅這麼便宜,我們也難得吃上一回,因為沒有多餘的錢。偶爾買了一兩根油條,奶奶用它來跟絲瓜一起煮湯,燒菜的時候就可以省得放油了。因為油也不夠吃。

60年代的花洋布是1毛6一尺,做一件衣服按照5尺布來算,大概就8毛錢。那時候買布要布票。我們家鄰居住著的是從城裡來的知識青年,每到年末,母親總是搜出家裡的布票,讓那些城裡人幫我們從城裡捎一些花布回來。因為覺得他們城裡人眼光好,買的布好看,可以把我們姐妹打扮得美美的。

現在回頭來看看,那時候錢的購買力真的是非同小可,一分錢都作用巨大。所以當1979年,我們家因為落實政策,我爸被安排工作,一家子可以掙到30元月薪的時候,那真正是一筆鉅款呢!


蘇小妮

十塊錢人民幣在60年代能買到什麼?

好遙遠的年代,已經近六十年了!那個年代市面上流通的還是第二套人民幣,工農大集合版的第三套人民幣還要到62年才出來,當年的十塊錢其實挺多的,是一筆大錢!


我們看看六十年代的工資標準吧:十塊錢大家要掙多久?

十塊錢大概是當年比較基層的崗位一週的薪水,月薪40左右的比較普遍,當然廣大的農民兄弟十塊錢要掙一個月,當年工人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當年工人的工資標準:

當年國家幹部的標準:

當年軍官的標準:

當年公務員的標準:

當年工程技術人員的標準:

當年衛生系統職工的標準:

當年文藝工作者的標準:

當年警察待遇標準:

其它人員待遇標準:例如老師


十塊錢在六十年代能買什麼呢?

先看看能吃什麼吧:

當時的大米大約0.152元,10塊錢可以買大約66斤大米,如今米價我就算3-5元吧,相當於現在的198-330元,米價經過六十年漲了二三十倍,不過當年的大米都是有機大米,如果按照如今的有機大米算漲一百倍都有可能,但是當年你要買米可不是有錢就行,還需要糧票。

當時的豬肉波動也挺大,大約9毛一斤把,10塊錢能買11斤肉,如今肉價也是過山車,前不久15元左右,近期一路跌到5塊多,肉價經過六十年漲了7-15倍,現在肉便宜啊,當然當年的都是有機豬肉,當年的豬肉也是要肉票的。

如果按照如今大家的飲食標準,一個三口之家,餐餐有白米飯,還要有肉有菜,10塊錢可不夠!當年生活的比較清苦。


看看其他的:

當年自行車屬於奢侈品,鳳凰、飛鴿和永久都很受追捧,當年一輛自行車需要150-200元左右,10塊錢可不夠,大部分人需要好幾個月的工資,如今這玩意兒可便宜多了!

當年流行的是三傳一響,俗稱的四大件,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及手錶,這些在當年可都是奢侈品,普通家庭也需要攢好幾年的錢,而且有錢還不行,都是憑票供應。


心安理得君

這對於生在60年代的前輩們來說,應該是深有體會吧。

60年前的物價,現在仍然記憶猶新,燒餅3分錢一個,還比現在要大一圈。

油條3分錢一根,還比現在要長要粗的多。

怪不得跟奶奶出去買東西,聽得最多的莫過於“這太貴了”。

那麼,一張10元人民幣,在60年代能買到多少東西呢?

60年代的米價是0.125元一斤,10塊錢可以買到整整80斤大米。

大黃魚是5毛錢一斤,10塊錢可以買到20斤。

豬肉是6毛6一斤,10塊錢可以買15斤。

小學學費只要6塊錢,一雙中檔皮鞋只要七塊六毛八。

走親戚只用送1塊錢的禮,壓歲錢也只需要給1毛錢或者是2毛錢。

而現在可怕了,10塊錢給你3斤半大米,真的不能再多了。

你說我不買米,要買魚,那也行,魚身上的魚鱗全給你,拿走不送。

如果想要買豬肉,10塊錢還是可以買到的,但是連一斤都沒有。

拿十塊錢去買中檔鞋,可能你只能買到一雙鞋帶。

走親戚要送上百元的禮,壓歲錢也通常是200、500的給。

就連看病就診都從原來的0.98元,直接翻了將近100倍。

當然只是針對一些輕微的感冒症狀,要是大病,這差距又得拉大不知道多少。

據相關數據統計,60年代末工人的平均工資是36元。

而現在的14400元工資,才能與當年的36元相提並論。

唉,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還是老老實實搬磚吧。


找靚機二手機

60年代10塊人民幣能買到什麼?我不清楚,但是到了70年代的時候,豬肉0.6元一斤,買白菜可以買1000斤左右。

記得那時過年走親戚,花1塊34毛錢,可以買2斤點心,走了這家,走那家,為了給親戚留下,奪把的點心都碎了,親戚也不好意思留下,因為兩包點心太貴重了,一般都是拿著饃饃,也就是現在的饅頭,或者麵條,那時叫掛麵;饃饃一般留2個,掛麵留一把,一把0.5斤,留2把的很少。




1978年的時候,上高中半學期學費3.5元,紅薯3.4分錢一斤,玉米一毛五六一斤,小麥兩毛出頭,看起來物價不貴,但比起現在的收入水平來,那是相當的貴,一個農村男勞力一天掙幾毛錢,市郊也不過一塊錢左右。


60年代一個農民一個月掙不到10快錢,80年代中期,國營廠裡學徒工,每月37.5元,燒餅6分一個,饅頭5分一個,豬肉當腰1.1元,這還是到了80年代中期,你說60年代10塊錢能買多少東西,有多重要?可以說起碼相當於現在3000元以上,卻比現在的3000元,在人們心裡重要的多!


山草陽光茗玫

“十元錢”在今天來說,那是當然的“小錢”!而在上世紀的六十到八十年代,那可是(對普通人)而言,可稱為一筆不小的“財富”啦!

就拿我們的“日常消費”來說,“早餐”,一碗豆漿三分錢,一斤油條,0.36元!花一元錢,可供一家五口“享用”!“國營商店”的雞蛋價格是0.7元一斤(標準十一枚),帶魚0.42元一斤,小麥(標)粉,9.00元一袋(50斤),豬肉0.46元(等外全部瘦肉),水果糖1.06元一斤(零買一分錢一塊),……

記憶中,在“單位食堂”伙食,有很多人“發愁”,怎樣才能一天“吃”完一元錢!看一下,早餐,稀飯一碗2分,饃饃兩個8分,鹹菜少許1分!總花銷0.11元!午餐,過油肉一份0.20元,(高興時需要兩份)炒豆腐一份0.10元,米飯八兩(那時人飯量大)0.16元,總花銷0.46元(0.66元)晚餐,湯麵一份0.15元,窩頭兩個0.06元!土豆絲一份0.05元,總花銷0.21元!三餐總花費0.78(0.98)元!如果這個花費落在“家庭”,只需一半“費用”!

看到了吧!那時的“十元錢”是個什麼概念!我在這裡發個“感慨”!就以現在的“收入”,哪怕是十分之一,“物價”恢復到那個時候,都讓人“發愁”怎樣把“錢”花完!


H混世魔王Y

如果沒有配套的票,十塊錢的人民幣在上世紀60年代估計啥都買不到!買不到!買不到!

如果要買,那麼搭上一張相應的票就可以買,買糧食要糧票,買皮鞋要鞋票;買布要布票;買肉要肉票。

有了票之後,我們再來考慮價格,那麼十元錢在上世紀60年代大概可以買這樣的東西:

大米:80斤。那時候大米差不多8毛/斤。

豬肉:10斤。那時候豬肉是城市人口一人一個月是8兩豬肉,憑豬肉票+8毛錢購買。農村非農業戶口一人一個月是4兩豬肉,也是 憑豬肉票+8毛錢購買。但在黑市,豬肉價格是7-9塊錢一斤,而且豬肉大家都喜歡買肥肉,不要瘦肉,因為肥肉可以熬油。那時的豬下水普遍比較便宜,豬肚、豬大小腸更便宜,比如一斤肉票可買三斤粉腸,而且才兩三毛錢一斤,五毛錢可以買一副豬大骨。這對貧苦人家可是極好的消息。買回一副豬大骨,也要分幾次慢慢吃完。

帶魚:30斤。這是最大的、純種野生大帶魚,不是現在兩指寬的小帶魚。

黃瓜魚:30斤。純種野生大黃瓜,想在想吃?沒地兒買,福建寧德養殖的小黃瓜不少,一斤20元。大黃瓜,10元錢現在連魚鱗都買不到。

青菜:500斤。

牛肉麵:100碗。一碗就是1毛錢,多給都不行。

小混沌:100碗。價格與牛肉麵一樣。

冰棍:250根。一根4分錢,10元就是250根,吃到你胃痛。

燒餅:330塊。一個燒餅3分錢。

油條:330根。一根油條3分錢。

糖果:4斤。還是名牌產品,上海的小白兔奶糖。

皮鞋:一雙。這算是比較好的皮鞋,而且大概在六七元左右,十元錢買完一雙皮鞋,還能剩下三四元。

衣服:大多數人都是買布回來自己請人做,很少有服裝銷售。10元可以量1丈的布料回家。

小學一年級學費是:8毛錢。10元可以供應兩家人全部小孩上學。

電影票價:5分錢。10元可以看200場。

那時候工人平均工資是36元/月,這是上世紀60年代末期。


波士財經


手機用戶5832347045

首先現在的東西便宜是肯定的。紙質貨幣一年很一年其實有著巨大的差別,不像黃金,每十年幾乎就是另一種概念了。60年代10元相當於一般工作人員10-20天收入。

大米:那時10-20天收入買大米、大概100斤(大致)。現在10-20天收入大概買600斤(大概)。

面:那時10-20天收入買面、大概150斤,現在10-20天收入大概買500斤。

肉:那時10-20天收入、買肉大概50斤,現在10-20收入大概買120斤。

狀態:那時每月30元(當時比較高的工資)能養活五口人,但生活條件極其撿漏,現在一個月(4000-9000)元也能養活五口人,每人月1000-2000元,但生活條件不是很高,單比那時高很多。(以上都指在崗人員)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我以收藏品來展示60年代,十元錢能買到的東西。

六十年代的半分郵票,也是新中國最低面值的郵票。

六十年代的伍分錢火車票。

六十年代的輪渡票。

六十年代的副食票。

六十年代的連環畫,定價一角。

六十年代的單車保管費。

六十年代的廣州







動物園門票。

六十年代的大前門香菸1毛一包。

六十年代的伍分五釐油票。



這樣看來,六十年代我有十元,夠我吃穿住行半個月了,大家認為呢?歡迎評論區討論。


湘平古珍郵館

六十年代是一個歷史時期,是我國自四九年解放以後最困難的時期,主要是受三年自然災害影響。那時,全國人民都很困難。農村暫且不說,工薪階層每月的工資,一般只有三十元左右。一個人一個月的伙食費在十元右右,十塊錢可以在飯店辦一桌酒席。討個老婆的費用,一塌括子算在內,一、二百元就足夠了。在那個時期,十塊錢能買什麼很難說。因為在那時,物資匱乏,商店基本沒有商品可賣。商店的物品都是計劃供應,都要憑票憑證,稱為“白市”,比較便宜。在“黑市”市場上,糧棉之類的物資屬於國家一類物資,是不允許自由買賣的,於是就出現了地下市場,被稱為“黑市”。那時,最要緊的是填飽肚子,所以黑市上的糧食之類,也很貴。大米曾賣到二元多錢一斤,雞蛋五毛錢一個,和現在相差無幾。而且還很難買到。因為大家都吃不飽肚子,誰還有多餘的賣呢。因此,錢幣的價值,有時代的特殊性和侷限性,不能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