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70歲老人北到漠河南到三亞,兩年騎行5萬里,你怎麼看?

金松601

祖國的大好河山,都被老人看遍了吧!

70歲老人兩年騎行5萬里,靠的不僅是身體,更重要的是有個良好的心態。

說起來人生苦短,“藥匣子”不是說過那麼句話麼:高職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只要高興了,人生的質量就上去了。

看看宋萬華老人,撫摸過前門樓下國道零公里起點,在中國最牛的自行車專用道上撒過歡兒,騎上太行山,環遊青海湖,到漠河看極光,去三亞洗海水澡,黃河壺口、貴州黃果樹賞飛瀑,都是靠著胯下一輛自行車。

據說老人當年上下班就是騎著輛自行車代步,這麼多年愣是沒膩歪,乾脆組裝上專業、拉風的自行車,一下子騎到了首都北京,遊遍了京城的名勝古蹟。

接著老人的騎行一發不可收拾,滿洲里、海南島、太行山、北極村,在海南五指山,90多個胳膊肘彎一口氣騎下來。

今年老人又騎車到江西去看油菜花,一路到了赤水河、婁山關,在40億資金打造、154公里長的中國最牛自行車專用道上奔馳。

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為什麼能把老年生活過得如此豐富多彩?

或許用宋萬華老人自己的話來總結更有說服力:在騎行中感悟人生,在騎行中修行。讓生活更有寬度,讓心靈更有深度,歷練生命不虛此生。


遼瀋晚報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去追逐自己的快樂!

我們經常看到某某老人,年過花甲了,重新學藝,學畫畫,學書法,也常常看到很多老人騎行旅遊。

在三亞生活久了,會發現,來三亞旅遊的老人要比年輕人更懂得生活,更懂得快樂。

很多年輕人到三亞遊玩,都是急匆匆,看看景區,發發朋友圈,出門穿著厚厚的防曬衣,戴著大大的太陽帽,在樹蔭下小心翼翼地玩著。而在三亞的老人,在海岸邊騎行,在廣場上彈唱,每天下班,都能在三亞灣看到一群群的老人,組成自己的愛好群體。

有健身鍛鍊的,有合唱團,有廣場舞,也有下象棋,各種各樣的娛樂。

有時候覺得,論快樂,我們這群中青年真的差他們好遠。

就拿我們駿達車技表演館來說,來這裡看車技的人也有各種年齡層次的人。本來以為,像車技這一類刺激震撼的表演應該老年人應該不會太多的喜歡。但是每天晚上都會有很多老人來這裡體驗這種速度與激情。而且老人們都能很快地融入這種場景,和大家一起尖叫和吶喊。很多老人還會通過手機直播,像一個新奇的孩子。

其實,可能是我們中青年壓力太多,束縛了我們的想象,束縛了我們勇敢地追求自由體驗的快樂。很多事情,我們不敢去做,可是等我們老了,會突然很遺憾,我們的青春原來都未曾瘋狂過!

人生不止是房子車子,別等到老了,才想起遠方!


三亞駿達車技表演館

每次看到這種新聞!

作為一個30出頭在青春尾巴上的我,總是一陣汗顏!

看看我們年輕人在過著怎樣的生活:

除了上班,我們把大多的時光放在了手機上,低著頭玩著某一款幼稚的遊戲,或者在朋友圈一邊發著要享受生活的雞湯,一邊葛優躺地在沙發上訂著各種外賣!

一邊激情地制定著年假的旅遊計劃,一邊卻在旅途裡躲在酒店的客房裡看著狗血的電視劇。

我們一邊說沒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邊卻把大把的時光浪費在莫名其妙的頹廢上。

我們總是在感嘆青春短暫,卻總是想著還有明天,不曾想,還沒來得及行動就已經老了。

或許,人生就是這麼矛盾吧,我們把最好的時光用在了房子車子,和追逐美好生活的過程上。等我們老了,才發現這種美好生活其實不是我們想要的。

或許,這必須是一種無奈,當我們還能追逐詩和遠方的時候,我們只能在現實中忙忙碌碌,孩子要上學,房子要還貸,工作要競爭,還有一地雞毛的瑣碎。真能說走去走去旅行,得要有多大的沒心沒肺的膽量。

或許我們能做的,還是把你曾經想做而未做的,想體驗而未體驗的,留到有一天,已經看淡了世事的那個年紀,已經知天命的那個心態,在去勇敢地追逐一次吧。


大嘴大師

我我我,我沒看錯吧,70歲?漠河?三亞?騎行?這確定是一位70歲老人做出來的事情?如果我老了,我能從瀋陽騎車到北京我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漠河在黑龍江,三亞在海南,這基本上就是我國的最北和最南啊,如果是一名年輕人做出來的事情我一點也不驚訝,重點是70歲啊,我的天,70歲的老人身體這麼硬朗可真的厲害,而且騎自行車還是需要一定體力的,真不知道這位70歲的老人是怎麼堅持下來的,真的很羨慕啊,一遍騎車一邊看著美麗的風景,這個晚年可真的一點也不虛度啊,從最冷到最熱,從北國風光到椰樹旖旎,想一想都覺得老人的生活充滿了陽光,看來我應該向老人學習,好好的鍛鍊自己的身體,也想在退休之後好好的體會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要虛度了美好的光陰,找一個自己喜歡興趣,享受生活。


小總小總子

我們騎行隊,80多歲了,85歲的,74歲的,北起漠河,南起三亞西區,新疆川藏很正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