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

昕瑞生态

农村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还真的面积缩小了许多,因为现实情况是“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俗”,十里地改规矩,在很多地方约定成俗,不用千里,也不要百里,十里地的规矩都会不一样,像棒奔霸的家乡,一个六线县城,由于漳河的跨越,有几个乡镇在漳河南,(好像漳河也是河南河北分界线)这几个乡镇和我们漳河北的规矩就大不一样,漳河南的几个乡镇,一说话就晓得是南岸的,尾音不一样,都带儿字拖尾,很容易辨别的家乡口音。

农村风俗和规矩,其实有时候每个村落都不一样,都是经过千年的巡礼流传至今的一些习俗文化,囊括婚丧嫁娶、盖房吉日、学子考学、生老病死等等一切跟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会纳入到自己的习俗中来。

不同俗更是能辨别两姓之间或者是村落之间的默契和应变能力,到哪随哪的规矩,好像是约定成俗的契约,先说婚礼,一般都要按照女方家里的婚约俗规进行,男方除了显示自己的大度之外,主要因素还是因为息事宁人不管怎么样,也要娶媳妇的态度。既然有这规矩,不二话,按照规矩来就可以。


像棒奔霸这的习俗有很多,婚礼结束后,必须第二天(现在很多改成当天的了)回门,新女婿回门,这不是找虐吗?媳妇家所有的嫂子齐上阵,不扒掉你裤子,最起码鞋是肯定找不到的,傍晚你想回家?好说,有人管事,红包拿来,多么简单一句话,我也参加过这样的事情,朋友儿子结婚,由我带队回门,进院之后,我那可怜的侄子就被扒的只剩下一条内裤,老老实实盖着被子低头无语,然后由我们跟对方讨价还价,要回衣物和鞋子。

我说怎么出门给了两千元,朋友家长一直叮嘱要分开放,因为到这会要进行讨价还价,对方开始张嘴要三千,因为钱是在我身上,我也按照部署已经分放好几处,自然要讨价,最多出五百,啪的一下,把早已经准备好的五百拍在桌子上,证明不理亏,虽然金额有所差距,但至少态度必须有,五百人家自然是不同意,其实这事都属于插曲,根本不在主要议题之内,对方的家族家长除了陪我们喝酒之外,对于这些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都属于闹新新郎,记得最后我是艰难的掏出了一千五,事情方为解决,鞋子给了,裤子衣服都给了,还给吃了饺子,人家意思是这么多嫂子给包饺子,不给钱不让吃,不吃饺子自然不能回去,唉。。。。农村一些规矩真的很让人无语。。

农村很多的规矩十里地都不一样,像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村庄、乡镇,有朋友或者亲戚家有事,必须要提前问清楚,该地的什么规矩,有时候不问直接去,会闹笑话的。有一次我们一个朋友家办白事,按照我们漳河北的规矩,自然要带上花圈、鞭炮、三响雷等等祭品,到哪之后,才晓得,人家那根本就没有办事放鞭炮这一说法。。。。肯定不能带回去,咋办,回来时候找了个没人的沟渠,燃放完毕才回家。

对于农村 ,“五里不成村,十里不同俗”的规矩,说实话,我是真的相信的。十里地改规矩,每个村落规矩都不相同,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了解在下决定,欢迎大家补充评论。谢谢。


棒奔霸

是这样的,但是大体上没有多少改变。

比如我这边,老人过世了,一般就办三天。如果老人是高寿归天,就时间延长。曾经有九十八的老人的办了半个月。

第一天,通知亲朋好友。

第二天,超度,吊唁。

第三天,下葬。

而我隔壁城最少一个星期。

结婚也有,这边嫁女是喜事,女方酒席热热闹闹办个一两天。(第一天算是准备)

隔壁却不认为是喜事,女方家就摆一张桌子在正门口,时间不定,没有正席,来四五个客人后打点菜一盆上。总之很简单。而且送亲的时候在半夜,尽量不让别人知道已经被接走了,并且哭着送上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