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家券商看好这三大行业 六股获得机构亲睐

54家券商看好逾千只个股银行等三大行业最受青睐

昨日是A股6月份的首个交易日,A股也正式进入“入摩”时代。在经过连续数月的震荡整理后,A股配置优势逐渐显现。对此,安信证券表示,当前A股整体盈利端稳中趋缓,阶段性面临多重抑制因素,整体缺乏趋势性机会,但政策强化补短板方向,新经济投资周期正在开启,将引领A股市场走出困局。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数据统计发现,近30个交易日,包括中金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海通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在内的54家券商对1297只个股给予了“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

具体来看,85只个股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在10家及以上,中国国旅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居首,达到23家,紧随其后的是贵州茅台,机构看好评价家数为21家,五粮液机构看好评级家数也达到20家,此外,上汽集团(19家)、伊利股份(19家)、水井坊(18家)、星宇股份(18家)、银轮股份(18家)、山西汾酒(17家)、中炬高新(17家)、中航沈飞(16家)、首旅酒店(15家)、华鲁恒升(15家)、桐昆股份(15家)、美的集团(15家)、招商蛇口(15家)、苏宁易购(15家)、恩华药业(15家)、新纶科技(15家)等个股机构看好评级家数也均达到或超过15家。

对于中国国旅,华泰证券、华创证券、财通证券、天风证券等机构纷纷表示强烈看好,其中,华创证券表示,公司目标已经从原来全球免税市场“保五进三”切换到到“进三争一”。“争一”的营业收入规模约650亿元左右,公司决心可见一斑。公司其他众多潜在利好因素暂不考虑,目前渠道整合启动,毛利率提升开始显现,未来更深层次整合、品类和管理优化有望对毛利率带来进一步提升,预计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6亿元、499亿元、54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38.62亿元、49.72亿元、59.32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98元、2.55元、3.04元。考虑到2018年、2019年公司业绩高增长(2019年相对于2017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速40%),按照2018年每股收益,给予40倍市盈率,上调目标价至80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而从行业属性来看,银行(96.15%)、钢铁(78.13%)和休闲服务(71.88%)等三行业机构推荐个股数量占行业内成份股比例居前。

银行板块方面,近30个交易日,共有25只银行股获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占行业内成份股比例达到96.15%,位居申万一级行业首位。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经过前期的调整后,银行板块风险出清,银行股将在估值优势叠加政策红利的推动下趋势向上,建议提高银行股的仓位。

进一步梳理发现,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均获11家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紧随其后的是建设银行和宁波银行,给予其“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的机构家数均为7家,此外,上海银行(6家)、贵阳银行(6家)、浦发银行(5家)、南京银行(5家)、中国银行(5家)等个股机构看好评级家数也达到或超过5家。

||##PG##||

54家券商看好这三大行业 六股获得机构亲睐

招商银行(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招商银行:零售优势,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招商银行 600036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 分析师:董德志 撰写日期:2018-04-09

零售业务是招行超额收益的来源

招行的ROE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杜邦分析来看,主要归功于零售业务。

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招行何以长期在零售业务上保持竞争优势?它的竞争优势在未来还可以持续吗?这两个问题决定了招行的估值能给到多高。

早起步+好产品带来先发优势,但护城河不够宽

招行凭借前瞻的战略和较早的起步、早期成功的产品和以此积累的客户,占据了先发优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加入,其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这也意味着,单凭起步早和几个成功的零售产品,并不能建立很宽的护城河。

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秘诀:坚持零售定位+优质产品接力

既然没有一劳永逸的护城河,那招行是如何保持十多年超额收益的呢?我们分析后认为原因有二:(1)面临压力时,能坚定执行零售银行战略,让招行避免了在左右摇摆中错失机遇;(2)在零售业务层面,招行紧跟客户需求,开发优质产品,先后推出许多零售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一卡通”“一网通”、信用卡、金葵花理财、私人银行等大获成功,在后来的时间里实现了接力跑。

面对新挑战,再挖护城河:寄希望于金融科技

面对零售业务竞争环境的变化,招行于2017年提出“金融科技银行”新定位。

我们将其理解为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改革自身的管理和运营,以达到提升用户体验、吸引新客户并增强用户粘性的目的。目前招行在移动渠道上保持住了既有的零售竞争优势;随着投入力度加大,我们期待公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公司合理估值在33.20元

通过对招行的长期竞争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对DDM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合理假设,在此基础上得到公司每股合理价值约33.20元,合理估值对应1.66x2018ePB,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溢价15.2%,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形势趋弱则可能从多方面影响银行业经营和业绩;估值的假设中有部分存在主观判断。

||##PG##||

54家券商看好这三大行业 六股获得机构亲睐

伊利股份(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伊利股份:份额加速提升,龙头优势凸显

伊利股份 600887

研究机构:中泰证券 分析师:范劲松 撰写日期:2018-05-31

核心观点:乳业景气度持续,龙头收入高增长确定性较强。我们渠道调研了乳业最新情况,步入4月销售淡季后,伊利常温液奶销售额增速继续保持双位数,大单品安慕希、金典增长依旧强劲,未来继续受益消费升级+渠道下沉+渠道品牌壁垒,加快提升市占率,收入确定性较强。2018年成本压力减轻+产品结构升级驱动,利好毛利率提升。从费用端看,步入4月淡季线下促销环比略强,同比未有明显加大,库存良性,我们预计全年费用率稳定,整体净利率有小幅提升空间,我们预计2018年收入增长16%,净利增速22%左右,对应当前估值仅23X,继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从产品升级和渠道下沉看伊利2018年收入的确定性:1)从产品拆分看:百亿大单品安慕希系列不断包装和口味创新升级,随着渠道下沉和常温酸奶市场规模每年快速扩容,预计2018年安慕希仍可保持30%以上的收入增长。金典2018年对标蒙牛特仑苏,年初以来表现强势,线上广告+线下渠道促销双管齐下,我们终端调研发现每月销售额增速均在20%以上,预计全年收入增速接近25%。其他品类畅意100%,植选豆奶、褐色炭烧酸奶、JoyDay、低温畅轻等百花齐放,基础白奶增速稳定,儿童奶+舒化奶下滑收窄,综上,液奶15%以上的收入增速确定性较强。2)从区域市场看,伊利2017年华北、华南优势市场分别收入是201、185亿,同比增长7.6%、9.6%,其他地区282亿元,同比+17.2%,深耕三四线城市渠道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公司2017年控村级网点近53万家,同比+54%,渠道下沉效果显著,从“全国织网”到“全球织网”反映企业大格局,“五强千亿”目标指日可待。

优秀的公司在于塑造渠道和品牌壁垒,加速提升市占率。根据公司公布的尼尔森数据,2017年伊利常温市占率33.8%,同比+2.7ppt;低温市占率16.2%,同比+0.6ppt;奶粉在母婴渠道快速铺货,市占率5.2%,同比+0.7个ppt。18Q1常温、低温、奶粉市占率分别继续提升1.9、1.4、0.7个百分点,最新4月常温市占率35%以上、低温18%、婴幼儿奶粉线下渠道6.2%,继续验证公司加速提升市占率的观点。

成本压力减弱+产品结构升级驱动,我们预计公司毛利率提升空间有1个百分点。2017年国内白糖、纸类包材价格高涨,国际全脂奶粉价格自17H1持续上涨影响,成本承压较多,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75ppt,其中液体乳、奶粉毛利率分别下降0.79ppt、2.22ppt,冷饮毛利率35.2%较为稳定。2018年我们预计原奶价格温和波动,包材糖涨幅回落,基数效应+产品结构升级驱动下,毛利率预计可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18Q1毛利率提升39.3%,同比+1.4ppt可说明毛利率的提升空间。

费用端展望:龙头开拓市场伴随高费用投入,但预计整体费用率趋势稳定。展望2018年,伊利线上广告费用如赞助奥运、博鳌亚洲论坛塑造品牌,冠名歌手、跑男等综艺节目效果显著;我们终调研了解目前公司线下促销同比尚未明显加大,预计全年销售费用率持平,管理费用率有小幅下降空间。

伊利的合理估值是多少?伊利2013-2018年,历史PE在25X-30X左右波动,我们认为合理估值30X,一是龙头享受渠道+品牌壁垒带来的估值溢价;二是对标达能、雀巢发展历程,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10年间历史PE在20X-30X之间,伊利当前定位全球健康食品提供商,全球织网已开始布局;三是伊利被纳入MSCI指数,源于龙头真成长,增量资金涌进+境外资金比重提高后,驱动估值整体水平略有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考虑到乳制品在3-4线城市潜在空间较大,我们小幅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88、907、1036亿元,同比+15.8%、15.1%、14.23%;净利分别为73、91、112亿元,同比+22%、24.2%、22.8%,对应当前估值分别为23X、19X、15XPE,公司份额加速提升,龙头优势凸显,长期价值投资之选,维持“买入”评级。

||##PG##||

54家券商看好这三大行业 六股获得机构亲睐

山西汾酒(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山西汾酒:业绩符合预期,区域聚焦发展

山西汾酒 600809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 分析师:陈梦瑶 撰写日期:2018-05-07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优化

2017年实现营收60.37亿元同增37.06%,归母净利润9.44亿元同增56.02%,实现EPS1.09元。其中17Q4收入11.82亿元同增17.64%,净利润1.39亿元同减10%,主因目标提前完成控制发货节奏及费用确认较多;18Q1收入32.4亿元同增48.56%,归母净利润7.1亿元同增51.82%,业绩符合预期。17Q4末预收款9.12亿元同增69.6%,环增4.1亿元,18Q1应收票据32.7亿元同增34.37%,环增10.8亿元,17/18Q1分别实现销售收现59.69亿/21.51亿元,同增33.85%/62.15%,现金良好。17年销售费用率17.9%同增0.3pct,18Q1为17.7%,同减1pcts,17/18Q1管理费用率均同降约1pct,前期投入效用释放,费用率改善。17/18Q1净利率为16.6%/23.6%,同增2.1/0.9pcts,盈利能力优化。

两头产品增速领衔,配制酒有望改善

公司2017年毛利率69.8%,同比提升1.2pcts,2018Q1毛利率70.9%,产品结构升级效果明显。公司以两头产品青花汾和玻汾带动中间产品老白汾和商务汾酒发展,2017年中高价白酒收入37.41亿元,同增33.24%,且毛利率74.7%同增2.7pcts,预计青花汾酒2017整体销售增长50%以上;低价白酒收入20.18亿元,同增46.74%,预计玻汾同增35%以上;配制酒收入2.22亿元,同增28.06%,毛利率同增19pcts至60.9%逼近低价酒的62.35%。2018Q1中高价白酒收入20.7亿元,同增43.5%,低价收入同增65.7%,配制酒收入同降2.3%。在公司的配额供应的控制下,18年Q1销售仍靓丽,中高端产品销量持续增加,竹叶青销售体系并入汾酒公司后,2017年实现约2亿收入,18年有望翻倍增长。

Q1省外收入增长迅速,聚焦发展仍有空间

在渠道上,17年着力打造渠道基础建设驱动业绩增量,总部监控的渠道终端数量由2017年初的1.9万多家飙升至年底的17.4万家,预计2018年要达到30万家。销售区域方面,2017年省内市场收入35.7亿元同增45.8%;省外市场收入24.1亿元,同增26.37%。2018Q1省内收入19.0亿元,同增46%,省外收入13.3亿元,同增52.5%,实现更快增长。公司选择了16个潜力市场、均为千万级地区城市为主的聚焦式发展,并确立4大板块市场(以山西为核心的根据地市场、以京津冀核心的华北市场、以河南山东为核心的豫鲁市场以及以陕西内蒙为核心的西北市场)占比整体销售90%以上,重点建设省外市场,深耕优势市场,2018年销售目标河南10-11亿(17年约5亿),山东8亿(17年3.2约亿),河北2.3亿(17年1亿),京津冀13.5亿,重点省区要求增长100%以上,所有省区均要求至少增长30%以上,同时要求增加进店率。以青花汾作为核心产品,依靠其省外高占比和高增速拉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计划省内外占比将达到5:5,省外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内部激励量化,全年高增确定性强

集团明确了用两年完成三年考核目标的发展节奏,在内部激励机制上持续定量优化。高管采用组阁式聘任后人员机制更灵活。2018年汾酒集团营业收入计划实现190亿元,增幅11.76%,其中酒类收入规划实现94亿元,同比增长32.04%,力争实现100亿元,酒类利润总额规划实现19亿元,增幅111.11%,力争实现20亿元。在集团高目标下,预计股份公司实现营收90亿,同增近50%,考虑挺价预期及产品体系上移,业绩表现将更为乐观。预期公司持续发力产品高端化、渠道铺陈、省外扩容,18年有望提前完成国资委业绩考核目标。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看好公司产品升级、区域深耕、混改提效后获得持续高增长,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1.82/2.51/3.25元,对应30/22/17倍PE,维持“买入”评级。

||##PG##||

54家券商看好这三大行业 六股获得机构亲睐

中国国旅(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中国国旅:扩张并表业绩大增,免税航母剑指国际龙头

中国国旅 601888

研究机构:爱建证券 分析师:刘孙亮 撰写日期:2018-05-04

事件:

4月28日,中国国旅发布2017年年报及2018年一季报。201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82.82亿元,同比+26.32%;实现归母净利润25.31亿元,同比+39.96%;实现每股收益1.2962元,每股收益同比+39.96%。2018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88.49亿元,同比+53.07%;归母净利润11.60亿元,同比+61.48%。

投资要点:

日上并表增厚业绩。公司收购日上中国,2017年4月1日起纳入合并报表,增加销售收入43.11亿元(其中传统渠道收入29亿元,免税批发收入14.21亿元),占公司全年商品销售业务营业收入的27.60%。2018年2月公司公告收购日上上海51%股权,预计将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并表,同时中免与日上将协同竞标上海机场免税运营权。

传统免税渠道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先后中标香港机场烟草酒水标段经营权和首都机场T2、T3标段免税业务经营权,同时公司成功中标昆明、广州、青岛、南京、成都、乌鲁木齐6家机场进境免税店。以上免税店陆续开业,有助于扩大公司免税销售规模,提升公司对上游渠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离岛免税方面,三亚海棠湾实现营业收入60.84亿元,同比+29.31%,助推公司业绩增长。作为现有购物中心有力补充的海棠湾河心岛项目于2017年末结构封顶,目前招商工作积极推进中。亚特兰蒂斯酒店开业将为三亚店带来可观的高端客流。

旅行社业务方面,公司旅游服务收入实现营业收入122.78亿元,同比-2.98%,子版块中仅入境游、境外签证业务实现增长,出境游、国内游子板块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均同比下降。

公司免税业务发展加速,且中长期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近期公司受大盘影响出现回调,估值性价比提升。给予公司2018年32倍的动态PE,并预计公司2018-2020年公司的EPS分别为1.65/1.99/2.55元,对应PE为32/26/20倍。结合行业当前估值水平,我们给予中国国旅“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国际政治安全局势影响出入境旅游;2)极端天气、意外灾害影响;3)三亚海棠湾客流增长不及预期;4)机场招标进展不及预期。

||##PG##||

54家券商看好这三大行业 六股获得机构亲睐

中炬高新(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中炬高新:一手好牌,资产盘活将有效助力二次跨越

中炬高新 600872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苏铖 撰写日期:2018-05-22

事件:近期我们参加了公司股东大会同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期间参观了公司正在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已建成待售的别墅项目,并直观了解了岐江新城大致版图以及公司的土地储备情况。

调味品核心主业位置持续凸显,存量资产支撑力度不够的状况有望迎来转变。

2016-2017年公司调味品收入占比分别为91.7%和95.7%,2018年预算当中调味品收入占比93.2%,均意味着以美味鲜公司为主体经营的调味品是公司确定性的核心主业。2017年底美味鲜公司总资产19.9亿元,净资产10.6亿元,分别占中炬高新比重为37.51%、33.8%,公司大量资产沉淀在非调味品板块,但由于母公司业务协同性较弱,且母公司本身存在负债经营(约9亿元公司债),经常性亏损(剔除子公司分红/投资收益),房地产开发业务不连贯,盈利波动大,土地资产沉淀规模大,盘活速度慢,导致公司存量资产对公司调味品主业支撑不足,我们认为这一状况未来一旦得到转变,公司将迎来再度跨越。

房地产业务初步启动,2018-2021陆续贡献利润,大量土地有望陆续盘活进而反哺主业。公司2017年3季度开始开发非岐江新城规划区内的约85亩土地,可售面积预计在8-9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底可实现销售并于2020开始确认收入和利润;公司存量已建成待售别墅约40套,按市价估算总价预计在3亿元附近,2018-2019年预计能实现部分销售。公司主要土地储备在岐江新城规划区,随着深中通道建设,新城正式规划有望加快推出,公司土地资产有望加快盘活。

调味品业务实现“机制活力”释放第一步,目前是第二阶段“硬件+市场”投入能力比拼。公司核心人员绩效奖励同净利润挂钩,2016和2017年总经理/副总经理奖金总额分别为156万/125万和216万/173万,现金激励总额攀升,激励效果持续正向强化,第一步机制活力已经得到一定释放。公司调味品业务发展得到支撑,阳西逐步成为主要产能基地,税收人工等有利条件使得阳西净利润率高于本部,未来我们持续关注公司在“高效集约化产能”和市场投入方面同竞争对手缩小差距,获得可持续成长。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资产重估和主业持续发展,2017Q1提价效应对今年Q1影响已过,短期Q2增速修复,Q1广东市场调整后,Q2逐步市场投入恢复,销售正常化。预计2018-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0元、0.96元,6个月目标价33.00元,剔除土地等价值,对应2018年约35倍市盈率,维持买入-A评级。

||##PG##||

54家券商看好这三大行业 六股获得机构亲睐

上海银行(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上海银行:大股东主动增持树立信心,重申银行拐点第一标的

上海银行 601229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 分析师:谢云霞 撰写日期:2018-05-21

当下并非到触发股价稳定机制之时,大股东主动增持足以彰显对公司发展前景的强烈信心。根据上海银行IPO时的承诺,在IPO后三年内若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倍PB(当前时点看17年PB,17年末上海银行每股净资产为16.27元),则需要启动回购、大股东增持、管理层增持等股价维 稳措施。但我们务必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没有到需要触发股价稳定机制的时候,相反大股东在此时主动增持,更能深刻体现对公司业绩增长、长期可持续发展抱有充分信心。

短短一周时间,先后共有三家银行大股东/管理层主动增持股份,其背后所折射的本质原因在于当前银行股严重低估的现状,对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意义重大。(1)招商银行于5月11日公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分别于5月8日-10日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A股股票;(2)江苏银行于5月18日公告第一大股东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于5月17日-18日增持股份,增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0.27%。年初以来银行股持续调整,股价表现低于预期,当前板块对应18年0.93XPB,估值已低于年初水平,更有不少银行仍然处于破净状态,这与年报一季报所充分彰显的基本面确定性向好趋势并不相符。我们相信银行大股东/管理层的主动增持有望打开板块新一轮估值修复空间。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三大确定性成为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助推器。(1)上海银行已经从“总量发展”向“结构优化”完美转身,无论是从监管角度还是资本金角度,信贷增长都具备很强的确定性,我们判断18年贷款占比将提升至40%以上。(2)资产结构深度调整驱动息差超预期回升。上海银行息差连续三个季度回升,1Q18银行新发放贷款利率再次走高,在市场总体对“价”已有充分预期的情况下,息差继续走阔必然取决于“量”的增长。叠加当前公司部分存量贷款尚未完成重定价,未来息差上升趋势无需存疑。(3)资产质量确定性向好,这是估值修复的根基所在。无论是外部深耕经济发达地区的信贷布局,还是内部严格的不良清收专营机制,均充分保证了上海银行优异的资产质量。叠加长期秉承严格确认不良(“不良/逾期90天以上”高达143.2%)、严格计提非标拨备(应收款项类投资拨备比为5.6%)的稳健态度,资产质量向好趋势的不断深化将是确保估值修复的内生动力。

自上而下视角理清银行有利的外部环境,三大驱动力支撑上海银行成为拐点第一标的的不二之选。一方面我们看到宏观经济韧性十足,资本市场对经济过度悲观的预期面临再一次纠偏,而贸易战等扰动板块的外部风险因素正在逐渐消退;另一方面,市场对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已经有了充分预期,目前并不存在悬而未决的重要监管靴子,我们判断18年也难以再有超预期的强监管因素扰动。落实到上海银行本身,我们重点把握三大驱动力:1)在资产质量确定向好、拨备充足的基础上,通过大力的资产结构调整,18年息差、营收、业绩向上改善弹性非常大,基本面改善是第一驱动力。2)作为16年后上市的次新银行,资本市场对其研究覆盖和理解很不充分,这是其巨大预期差和认识差的来源,全板块最大预期差是第二驱动力。3)管理层与资本市场主动沟通、积极交流以期改善前述认识差,主动让市场充分认识作为是第三驱动力。此外,第一次解禁时来自自然人股东的抛压早已结束,中短期内不再有解禁抛压。预计2018-2020年上海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4.3%/15.5%/17.2%(维持原预测),当前股价对应0.86倍18年PB(0.98倍17年PB),目标估值给予1.2倍18年PB,上行空间40%,维持买入评级,重申板块组合首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