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弗兰克·赫伯特

《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

沙丘——弗兰克·赫伯特

《沙丘》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的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它是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沙丘》入选了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等多项榜单,更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沙丘》的故事主线是贵族之子保罗经历家族衰败,在沙丘当地居民弗雷曼人帮助下振兴家族,带领弗雷曼人击败家族世仇哈克南男爵,并最终使银河帝国皇帝屈服。一个很传统的主角成长故事,史诗奇幻常用的梗。《沙丘》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犹如中世纪的遥远未来”:有皇帝、有贵族、有封地、有近卫军;预知未来的能力像魔法(可以用基因突变解释);圣母院校对应魔法学校。也就是说,将《沙丘》改头换面成一部奇幻小说,并不是难事。

但《沙丘》的世界设定并非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主角成长故事”和“宫廷阴谋”只是小说的一部分。弗兰克-赫伯特写《沙丘》,从构思、收集材料,到写作、定稿成书,花费八年时间。全书厚达七百页,简直能当板砖砸死人。花这么大精力、那么长篇幅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写一部“龙傲天”成长史。弗兰克-赫伯特的野心,在于构造一个完整的世界。主角保罗的成长以及崔迪亚家族的兴衰,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或者说“大事件”。 《沙丘》建构了厄拉科斯星球即沙丘世界。这个世界环境恶劣,严重缺水,沙暴肆虐,还有神出鬼没的沙虫。而沙丘中埋藏的香料又为宇宙各方势力窥视。弗兰克-赫伯特在沙丘独特的生态系统上,创造了弗雷曼人,包含语言、宗教、文化、风俗、阶层等等方面。回想“银河帝国”系列,可曾对一个星球有过这般事无巨细的设定?有评论将《沙丘》与“指环王”系列类比,正在于《沙丘》有与指环王一样塑造第二世界的野心。作者还炫技般创造了一堆专有名词。很多人看到“中世纪背景”,便认为《沙丘》是“软科幻”,设定不费脑子——难道关注于社会学的科幻小说便低自然科学类科幻小说一等吗?正因为构筑了完整的世界,弗兰克-赫伯特去世后,不断有其他作者创作“沙丘”背景小说,扩充“沙丘”系列。

沙丘——弗兰克·赫伯特


有些经典语录我摘抄了下来:

  •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我绝不能恐惧。恐惧是思维杀手。恐惧是带来彻底毁灭的小小死神。我将正视恐惧,任它通过我的躯体。当恐惧逝去,我会打开心眼,看清它的轨迹。恐惧所过之处,不留一物,唯我独存。

沙丘——弗兰克·赫伯特

  • 越接近所欲之物,人便越容易放纵自己的欲望。

  • 凡事起始之时,必细斟细酌,以保平衡之道准确无误。

  • 你有没有听过动物为了逃避陷阱而咬断一条腿的事?这是一种兽类的伎俩。但人类会留在陷阱里,忍痛装死,以伺机杀掉设置陷阱的人,解除对同类的威胁。

  • 伟大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体验,绝不会始终如一。它部分依赖于人类创造神话的想象力。体验伟大的人,必定能感觉到他所身临其中的神话般的光环。他必定会体现出在他自己身上寄托的东西。也必定会有一种强烈的自嘲精神。这使他远离自负。唯有自嘲能让他省察自身。没有这种品质,哪怕是偶尔的伟大也会毁掉一个人。

  • 想通过中止一个过程来理解它,那是不可能的事。理解必须与过程的发展同步,必须融入其中,与其一同发现。

  • 多少次,人类内心愤怒让他听不到内心的声音!

沙丘——弗兰克·赫伯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