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王幼柏律师团队介绍:由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暨婚姻家事委主任、广州电视台经济与法频道法律顾问、广州电视台《法拉理》特聘婚姻家事首席律师王幼柏律师领衔,团队专注于婚姻家事和财富传承领域的案件代理和研究

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中国是礼仪之邦,

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

向举行婚礼的新人赠送“喜钱”,

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又表达对新婚夫妻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结婚礼金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

结婚礼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还是送给谁就属于谁的财产呢?

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法院处理请求分割婚姻礼金的案件,除了要考虑法律原则、举证责任和可予参照适用的法条规定外,还要结合人情世故、一般社会经验法则和婚姻举办花销等方面情况,力争使案件处理得更加公平合理。

以下内容摘自《人民司法案例》2015年24期,阅读需要大约10分钟,可以让读者从法律角度了解婚礼礼金的处理原则。

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基本案情

案号一审:(2012)石民初字第4789号

原告:韩某。

被告:周某。

被告:谢某。

周某与谢某系夫妻关系,周小某系双方之子;周小某与韩某原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09年4月10日登记结婚,于2012年12月经法院判决离婚。

2009年5月10日,周小某与韩某举办婚宴,周某、谢某出资并负责操办;婚宴签到台由周某、谢某组织设立,有工作人员安排到场宾客在签到本上登记。婚宴期间,有众多受邀宾客通过签到台交付礼金,或分别直接交付新婚夫妇及双方父母礼金。婚礼结束后,所有宾客通过签到台交付的礼金由周某、谢某收取。

以馈赠礼金人员的身份关系区分,包括以下情形:

另查:周小某表示不同意作为原告参加本案诉讼,认为诉争礼金不属于其与韩某的共同财产。

原告韩某诉称:2009年4月10日,韩某与周某、谢某之子周小某登记结婚,并于2009年5月10日举行婚礼。在婚礼举办前后以及婚宴期间,男女双方的客人向韩某、周小某赠送礼金,数额较大。各方宾客通过签到台赠送的礼金(即诉争礼金)当时由周某、谢某收取。此后,诉争礼金一直由周某、谢某占有,经多次索要未果,现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周某、谢某连带返还韩某诉争礼金中的二分之一即50万元。

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审判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给付婚礼礼金属赠与行为,目前对于如何判断诉争礼金归属,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因此需要结合礼金所具有的社会特征和功能目的等综合因素,根据不同情形适用相应的权属判断规则。首先,按照赠与人的意思表示确定;其次,按照特定的社会风俗习惯确定;再次,按照家庭成员与赠与人的身份或社会关系密切程度确定。

关于涉案礼金的归属问题,应作如下认定:

1.受邀宾客直接给付周某、谢某的礼金,应归其二人所有;

2.在不能明确赠与人意思表示或不存在当地特定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各方宾客通过婚宴签到台交付的礼金,主要分为三种性质:第一,与韩某父母关系相对密切的受邀宾客交付的礼金,应归属韩某父母所有;第二,与韩某、周小某关系相对密切的受邀宾客交付的礼金,属于婚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应归韩某、周小某所有。

综上,依照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第九十二条、第一百零八条,婚姻法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第75条之规定,判决:一、周某、谢某于本判决生效后7日内连带返还韩某婚礼礼金共计21350;二、驳回韩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宣判后,各方当事人未提出上诉,一审判决已生效并履行完毕。

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评析

婚礼上馈赠礼金(俗称“份子钱”)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受邀宾客在结婚仪式举办之前或婚宴进行期间的特定时间和场合,赠与新婚夫妇或与二人存在特殊身份关系人员一定数额的钱款。结婚随礼从古代沿袭至今,并不断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足以说明在传统文化影响和现实环境作用下,根深蒂固地形成于社会公众的思维与观念之中。

本案争议焦点是诉争礼金的分配规则究竟应当如何确定。上述问题在现行法律规定、司法解释的框架内无法探寻明确的答案,从而引发了对本案的不同处理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夫妻共同财产说”。该观点认为本案中婚宴是为新婚夫妇举办,受邀宾客在现场交付的礼金系赠与新郎新娘二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的若干具体意见》第5条中规定,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因此,诉争礼金应属于新婚夫妇共同所有。

第三种意见是“婚宴出资者所有说”。该观点认为本案中男方父母出资操办婚宴并设立签到台,受邀宾客通过签到台交付的礼金应归属于婚宴出资者享有。

第四种意见是“复合规则适用说”。该观点认为:首先,根据受邀宾客的明确表示确定礼金享有者;其次,根据特定风俗习惯确定礼金享有者;再次,根据亲疏远近关系、礼尚往来等实际情况,即“冲谁来则赠与谁”的原则确定礼金享有者。

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必须探究馈赠礼金的行为特征和社会功能,并成为确定分配规则所无法脱离的前提基础。

(一)馈赠礼金社会特征

由于俗称的随礼或还礼作为通常的社会现象,不受法律所设定的强行义务所约束,馈赠礼金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无疑与建立、增强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确切地说,在现实环境中,是人情关系的社会要素将馈赠方与受赠方结合在一起,并被一般社会公众所接受,因此馈赠礼金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

(二)馈赠礼金具多重社会功能

第一,实现情感表达功能。受邀宾客以馈赠礼金的方式向新婚夫妇或双方父母表达祝福,使受赠人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有助于增进相互关系联络。

第二,实现人际交往功能。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通过某种行为建立相互关系,馈赠礼金则是建立、改善和增强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

第三,实现利益交换功能。馈赠礼金毕竟是货币给付,馈赠者不仅是表达情感,而且是以礼尚往来、互惠互利作为追求目的,以期待所获取的某种社会资源或社会利益,可以说正是这种互惠性维持和延续着人际关系的交往过程。特别是在现阶段,馈赠礼金的数额不同往往体现出期待回报的利益差别,因此具有实现利益互换的特定作用。

(一)民间规则运用的正当基础

第一,具备规则适用的法律空间。民法通则第七条、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物权法第八十五条均对运用习惯或惯例认定事实、解决争议做出肯定,因此将民间规则引入司法裁判中是有合法依据的。

第二,保障裁判结论的严谨妥适。民间规则作为法律漏洞的价值补充,能够弥补格式化条款的不足。因此,国家制定法如果不欲成为空洞的教条,就必须考虑习惯法所维持的社会秩序。[1]引入民间规则解决争议不仅是一种普遍认可的裁判方法,同时能够运用社会学解释方法审视和论证本土化的社会现象,所得出的裁判结论更加具有严谨性和妥适性。

第三,实现审判效果的公众接受度。相较于记忆中并不熟悉的法律条文而言,某种习惯往往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模式。将民间规则作为维护社会秩序、指引价值导向、规范社会生活的裁判标准,能够增强社会公众对裁判结论的接受感和认可度,并使得更多的人形成内心确认,才能真正实现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生命力。

(二)民间规则识别的判断标准

1.民间规则的构成识别

民间规则的确认需要对存在于社会中的大量风俗习惯进行提炼,主要检验标准包括:第一,受到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被人们普遍反复实践和运用。第二,一定地域内被公众高度认同的价值标准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既能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约束力,又是具有评价作用的衡量标尺。第三,司法实践中援引的习惯或惯例能够对特定争议产生裁判规范的实际作用。

2.民间规则的效力识别

当某种习惯或风俗符合民间规则的构成要素后,仍需继续审查是否具备合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通说认为,经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在效力上要优于习惯法,当两者发生冲突时,要优先适用法律,排除习惯法。民间规则作为补充的裁判方法,不能有悖于法律的具体规定,这是民间规则司法适用的基本限制条件。

第二,风俗习惯必须符合现阶段社会公序良俗原则的基本要求,违反上述原则的所谓“恶习”、“陋习”不具有适用基础。这就是良俗接纳、恶俗排除的检验标准。

运用民间规则作为裁判规范的大前提,必须经过严格的识别过程,同时涉及与实体法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处理婚礼礼金的归属问题时,亦需要紧密结合礼金具有的社会特征和功能作用。因此,对于本案争议焦点的处理绝不是适用单一标准,而应当区分不同情形,依次遵循相应裁判规则。

(一)遵循意思表示规则

馈赠礼金属于赠与行为,根据合同法规定,应以赠与人明确意思表示作为认定利益享有者的依据,即使特定的民间规则也不能违反。因此,首先应以赠与人的明确表达或履行行为确定实际接受方为受赠人。日常生活中,较为多见的是婚宴前或婚宴期间,直接给付赠与对象礼金。即只要新婚夫妇或双方父母直接接受他人馈赠礼金,则可认定该礼金归接受者本人享有。

(二)遵循有效民间规则

通常众多宾客通过婚宴签到台馈赠礼金时,仅书写本人姓名或给付金额,难以凭其意思表示认定受赠对象,且在案件审理中逐一向每位宾客核实亦不具有可行性,只能运用有效的民间规则探究礼金归属问题。

1.不同类型民间规则应顺位适用

根据民间规则约束社会行为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可区分为特殊规则和一般规则,前者限于在某一区域内的特有习俗,后者则是在更广泛地域内的通行模式。民间法本身既有一定时空范围内被普遍接受和尊重的情形,也有只在很小的时空范围内所认同、适用的情形。因此,不同类型的风俗习惯之间必然存在顺位适用的规则运用。

2. 优先适用特殊习惯规则

基于礼金的典型社会特征,特定地域内的风俗习惯对利益分配有明确约束的,应当首先加以遵循。例如在婚事送礼中,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亲朋所送人情,主人均记账保存,以便日后还礼的传统习俗。在类似案件审理中,已有经调查核实后引入当地特有习惯,成功解决礼金争议的判例。当然,在司法实践中,将特定习惯作为裁判规范是较为少见的,不仅是因为民间规则需要严格的识别过程,更是由于特定风俗习惯本身也会随着时代和环境变迁发生一定变化,特别在城市中表现尤为明显。只有通过当事人举证、依职权调查、民俗专家或当地自治组织协助认定等途径充分查证后,才能审慎运用。

3. 一般适用身份密切联系规则

在无法确定赠与人意思表示,又缺乏特定风俗习惯有效约束的情形下,各方宾客通过婚宴签到台交付礼金的归属问题则较为复杂,需要在特殊习惯之外,继续寻找和辨析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规则。费孝通先生在其经典著作《乡土中国》一书中认为,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同时深刻而又形象地阐释了中国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尽管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随着时代发展悄然变迁,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述论断仍然根本反映着整体社会关系的客观现实。进一步讲,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基于血缘、地缘或业缘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均是社会差序格局的组成部分,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疏远近关系,社会差序格局所产生的规范作用体现在,身份密切联系程度往往决定了人们的行为目的,这被许多社会现象证明是符合公众的基本伦常和行为准则。馈赠礼金正是这种大环境的缩影,如果将每一位馈赠者视为社会关系中心的话,按照身份密切联系规则确定交付婚宴签到台的礼金享有者,不仅印证了社会差序格局决定的普遍社会规则,而且契合婚礼礼金所具有的社会特征和功能,亦不与法律规定、公序良俗相冲突。

第二,婚宴签到台是为新婚夫妇举办婚礼而设立,举办婚宴亦是男女双方及各自父母的家庭重大事项,但受邀宾客以随礼形式,首先向关系相对密切的男、女双方父母,继而向新婚夫妇表达祝福,完全符合社会公众的基本认知,并充分体现馈赠礼金的情感表达功能。

第三,通过馈赠礼金实现人际交往,首先强调的是直接增强、改善与更为熟悉或密切的受赠方的感情联络,在此基础上才能间接与受赠方的其他家庭成员进一步建立人际关系。

第四,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份或社会关系,受邀宾客的馈赠礼金数额往往是与相对密切联系方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源以及双方的交往程度存在直接关联,因此以身份密切联系规则确定礼金归属符合行为实施的基本动因。

第五,尽管随礼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债务,但是礼金受赠人或基于之前的己方馈赠行为而接受,或需要在此后的类似场合中还礼。从当前普遍接受的社会习惯角度分析,上述行为一般是由身份或社会关系更为密切的双方所完成,以实现礼金所具有的利益交换功能。

综上,众多受邀宾客是基于与受赠人存在的特定身份或社会关系而交付礼金,应当根据与新婚夫妇或双方父母的关系密切程度确定本案诉争礼金享有者,即应当归属身份或社会关系更为密切的相对方享有,而不能一概认定属于婚宴操办者享有、夫妻共同财产或家庭共有财产。应当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的若干具体意见》第5条的规定,是在明确礼金受赠人已经为新婚夫妇的前提下,就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适用条款,显然不能作为解决新婚夫妇及家庭成员间礼金归属争议的法定依据。

本案采纳了第四种处理意见,即依次适用意思表示规则、特定风俗习惯规则、身份密切联系规则确定诉争礼金的归属问题。案件审理中,经详尽调查核实后,无法明确众多受邀宾客通过签到台赠与礼金的对象,以及当地存在特有的风俗习惯,因此应当根据受邀宾客分别与新婚夫妇及二人父母身份、社会关系的相对密切程度认定受赠礼金享有者。对于本案诉争礼金的归属,应根据不同情形认定。

第一种类型是与新郎父母周某、谢某关系相对密切的亲属、同事、同学、朋友等宾客所交付的礼金,系赠与周某、谢某二人,不属于韩某、周小某的共同财产,故韩某无法直接主张权利。

第二种类型是与新娘父母关系相对密切的亲属、同事、同学、朋友等宾客交付的礼金,应归属韩某父母享有,韩某亦不能主张对方返还。

第三种类型是与新郎周小某、新娘韩某关系相对密切的同事、同学、朋友等宾客交付的礼金,属于婚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应归其二人享有。在本案诉讼期间,双方的婚姻关系已经解除,故韩某有权主张夫妻共同财产中的二分之一礼金。周某、谢某对该部分礼金缺乏占有的合法依据,故属于不当得利,应当承担连带返还责任。

综合之,法院根据本案中的查明事实和裁判规则,并结合举证责任、经验法则等因素,依法酌定返还礼金的合理数额。

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1.王幼柏律师-点击阅读:我的前半生:爱拼才能赢,爱拼就能创造人生奇迹 ——谨于此文献给我抗争命运的青春岁月和二O一七年

2.陈梓恩律师-点击阅读:不知道《离婚协议书》的这些陷阱,你可能会吃大亏

3.律师助理-点击阅读:趁我腿还能动之前,一定要走出这段婚姻

4.关元朝律师-点击阅读:遗产争夺,打丢了血脉亲情——儿子,请给妈妈留条活路

5.王幼柏律师-点击阅读:律师PK法官,到底谁会胜出:《婚内财产协议》可撤销吗?(附代理词)

6.陈鉴豪律师-点击阅读:婚姻传承的不仅是幸福,还有财富

7.关元朝律师-点击阅读:实战手记:第一次起诉离婚判决不离婚并马上要解封冻结的财产,如何保全并防止对方转移财产?

8.关元朝律师-点击阅读:实战手记:专业婚姻律师告诉你,分居期间不支付孩子抚养费,可能丧失孩子抚养权

9.陈鉴豪律师-点击阅读:别再犹豫,遇到这类型的人就值得嫁了

10.王幼柏律师-点击阅读:不到30岁就离婚4次的女人提醒你:永远别在烂事上纠缠

11.陈鉴豪律师-点击阅读:【干货】如何保护婚前财产,这可能是你想知道的事

学点婚姻法,

让婚姻更美一点

解读:婚礼礼金(“份子钱”)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