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個相貌醜陋的天縱奇才,和龐統一樣立下大功卻悲情謝幕

有唐一代,名將輩出:李靖高尚而寬厚,李勣機智而狡猾,薛仁貴勇猛而殘忍,郭子儀儒雅而大度,李光弼沉穩而幹練。但是要說起最具悲劇色彩的唐代大將,則非封常清莫屬。 

中年成名 

封常清,蒲州猗氏縣人,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充軍,擔任胡城(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東)南門的守軍。封常清少年時便跟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頗讀詩書,常在城門樓上教他讀書。在外祖父的指導下,封常清學識廣博精深。外祖父死後,封常清無所依靠,從此過著清貧的生活。

他是個相貌醜陋的天縱奇才,和龐統一樣立下大功卻悲情謝幕

封常清像

就這樣渾渾噩噩過去了三十年,封常清仍然默默無聞!於是從軍投到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詧的麾下。當時將軍高仙芝擔任都知兵馬使,頗有才能,有一次出兵,身邊有三十多名侍從,而且衣服鮮豔漂亮。封常清也想成為高仙芝的侍從,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書一封,毛遂自薦。但封常清的形象卻非常差,不但身材細瘦,而且還斜眼、腳短跛足。高仙芝見到封常清後,嫌他相貌醜陋,不願接受。第一天失敗後,封常清沒有灰心,於第二天再次投書。高仙芝道歉說:“侍從已錄取夠了,哪裡用得著又來呢?”封常清發怒說:“我仰慕您的高義,願意侍奉您,所以沒人介紹自己來了,您為什麼一定要拒絕呢?看容貌錄用人,會把子羽看錯,您還是考慮一下吧。”高仙芝還是沒接受他,他就每天到門口來等候,高仙芝沒辦法,就把他錄取到侍從中。

是金子,遲早會發光。封常清人生的轉機就在不經意間降臨了。  

開元末年,安西附近一個名叫達奚的部落背叛唐朝,舉族自黑山向北,往碎葉逃跑。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派高仙芝率兩千騎兵,晝夜兼程,追擊達奚部落。高仙芝行軍速度極快,搶先在綾嶺設下埋伏。達奚部落一路狂奔,到達綾嶺之時,已是人困馬乏。這個時候,預先埋伏在這裡的唐軍身穿黑甲,手持陌刀,突然殺出。達奚部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除了少數幾人得以逃脫外,其餘全部被殲。 

高仙芝前腳破敵,封常清後腳就把呈給夫蒙靈察的捷報草擬好了。高仙芝回到帳中後,封常清非要他看看自己寫的捷報。高仙芝只好硬著頭皮看了下去。高仙芝不看則已,一看頓時又驚又喜。這份文采飛揚的捷報寫得實在是太好了,從此便對封常清另眼相看。

高仙芝班師返回安西之後,夫蒙靈察設宴款待他。酒過三巡,判官(軍中高級參謀)劉眺和獨孤峻就問高仙芝:“前者捷書,誰之所作?副大使幕下何得有如此人?” 高仙芝心中早就樂開了花,但表面上卻不動聲色,淡淡地回答:“即仙芝傔人封常清也!” 劉眺和獨孤峻聽了,當時肅然起敬,強烈要求封常清入帳飲酒。喝起酒來,他們才發現,封常清的口才也十分不錯。夫蒙靈察論功行賞,任命封常清為疊州地下戍主,不久之後,又升任他為判官。 封常清從此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他是個相貌醜陋的天縱奇才,和龐統一樣立下大功卻悲情謝幕

封常清(影視資料)

天寶六年(747),封常清跟隨高仙芝大破小勃律,再立新功。同年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靈察,升任安西四鎮節度使。他上奏朝廷,保薦封常清。玄宗降詔,授封常清為慶王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不久之後,朝廷又加封封常清為朝散大夫,專門掌管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和營田等事。《舊唐書》對封常清的能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他“有才學,果決”。也正因為如此,高仙芝每次出征的時候,都要將鎮中的大小事務委託給封常清全權處理。 

高仙芝有一位奶媽,其一個兒子叫鄭德詮。一直以來,高仙芝都把鄭德詮當親兄弟一般看待,家中的所有事情都交給鄭德詮料理。此時,鄭德詮已經幹到了郎將的職位,在軍中頗有威望。 封常清每次出行歸來,諸將都要在前面為他開路,鄭德詮很不服氣。他經常快馬揚鞭,超過封常清的車輦,揚長而去。

但有一次,鄭德詮捅了馬蜂窩。因為封常清真的怒了。 封常清回到官邸之後,就派人去找鄭德詮。鄭德詮也多少感覺到有點不對勁兒,但轉念一想,高仙芝是自己的兄弟,封常清肯定不敢亂來,便壯著膽子來見封常清。他每經過一道門,士兵便合上一道門。鄭德詮嚇得心驚肉跳。 果然,封常清非常惱火,他大聲地斥責鄭德詮:“郎將須暫死以肅軍容。”而後,便命人將鄭德詮按倒,大棒伺候。60杖打完,鄭德詮已經是不省人事了。高仙芝聞訊趕來,才發現鄭德詮“已死矣”。因為封常清執法公正,高仙芝並沒有怪罪於他。此後,封常清又先後處死了兩員有罪的大將,從此“軍中莫不股慄”。

天寶十一年,朝廷任命封常清為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略、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天寶十三年,封常清第一次入朝,玄宗加他為御史大夫,賜給他別墅一棟,不僅任命他的一個兒子為五品官,還追封了他的父母。不久之後,又讓他掌管北庭都護,持節充伊西節度使等。

亂世將星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封常清第二次入朝。當時,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已經發動了叛亂。叛軍蓄謀已久,進展極為迅速。眼見著安祿山就要渡過黃河,直搗中原了,玄宗一籌莫展。 恰好封常清來京述職,玄宗便向他詢問平賊的方略。他想都沒想,便拍著胸脯大包大攬。

玄宗見封常清如此自信,非常高興。第二天,他就下詔加封封常清為范陽節度使,令其趕往洛陽,招兵買馬,伺機東征。

十多天後,玄宗便收到了封常清的好消息:他已經募集到了六萬人馬。玄宗十分滿意。其實,玄宗並不知道,封常清是報喜不報憂。

封常清到了洛陽之後才發現,現實居然是如此慘淡。雖說他有六萬人馬,但這些人全是沒有見過戰爭場面的新兵,而且基本上由洛陽城中的服務業從業者和市井小流氓組成。這樣的軍隊,也就能嚇唬嚇唬山賊,真要對付訓練有素、彪悍善戰的叛軍,恐怕不行。

十二月初一,安祿山的大軍抵達黃河邊。安祿山望著洶湧的河水犯了愁。也是此賊命不該絕,就在這時,老天爺突然變了臉,彤雲密佈,陰風慘淡,溫度很快就降了下來。安祿山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當即命令眾軍把破船用繩索和草木串聯起來,一直連到了對岸。是夜,滴水成冰,奇冷無比。初二清晨,叛軍發現,昨天還波濤洶湧的黃河,一夜居然結冰了,而且凍得特別結實。安祿山一聲令下,叛軍踏冰渡河,當天就拿下了靈昌郡。緊接著,叛軍陷陳留,破滎陽,兵鋒直指洛陽。

他是個相貌醜陋的天縱奇才,和龐統一樣立下大功卻悲情謝幕

封常清率軍增援,卻遭到了叛軍何千年所部的阻擊,失利之下退入洛陽城中,堅守不出。叛軍見唐軍有所準備,索性團團圍住城池。 是日,封常清召集洛陽的主要官員,商討退敵之策。河南尹達奚珣主張,趁敵軍遠道而來、步騎疲憊之際,選一支驍騎連夜劫營,挫敵人之鋒,然後堅守待援。東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弈和採訪判官蔣清等三人則認為,不能出戰,戰則必敗,不如死命堅守。

封常清最終採納了李憕等人的意見。

三天之後,洛陽城破。守城五官,降了一個達奚珣,逃了一個封常清,剩下李憕、盧弈和蔣清三人,難以支撐,大唐帝國的東京洛陽陷落了。時為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距安祿山范陽起兵叛亂,只有短短的34天。

兵敗受讒

封常清跑到陝郡的時候,剛好碰上了前來增援的高仙芝。滿身血汙的他聲淚俱下,極言叛軍實力之強悍,並強烈建議高仙芝回軍潼關,堅守待援。

高仙芝和封常清共事多年,深知以封常清的為人,絕不會故意誇大敵軍戰力,藉以洗脫自己的罪責。但是,玄宗給高仙芝的命令是東進洛陽,收復失地。如果他聽從封常清的建議,放棄陝郡等大片國土,一旦朝廷怪罪下來,那該如何是好?所以,高仙芝很是躊躇。封常清提醒高仙芝,叛軍前鋒崔乾祐所部正在向陝郡火速推進。以唐軍目前的實力,根本無法與之決戰。如果崔乾祐搶先襲佔了潼關,那麼唐軍的歸路就會被切斷,屆時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

封常清所言非虛。此時此刻,崔乾祐正率領三萬精兵向陝郡飛馳而來,其先鋒部隊距離陝郡已經不足40裡。

關鍵時刻,高仙芝聽從了封常清的建議,下令全軍撤往潼關。 然即便如此,撤退還是慢了。叛軍的前鋒尾隨而來。唐軍光顧著逃跑了,遭到了敵人的突襲,傷亡慘重。但不管怎樣,唐軍最終還是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成功地撤到了潼關。

他是個相貌醜陋的天縱奇才,和龐統一樣立下大功卻悲情謝幕

洛陽淪陷,玄宗大怒,派人削去了封常清的官爵,讓他以白衣(平民)的身份在高仙芝軍中效力。 但就在固守潼關的日子裡,高仙芝、封常清與監軍邊令誠發生了嚴重的衝突。 邊令誠為人狡猾,視財如命。玄宗安排他做監軍,他不想著鞠躬盡瘁,反以為是撈到了一個大大的美差,總想著收點兒好處。他對著封常清擠眉弄眼好長一段時間,不知是封常清不善於察言觀色,還是故意不予理睬,反正邊令誠的目的沒有達到。臉面掛不住的邊令誠從此對封常清懷恨在心。

邊令誠不學無術,對軍事一竅不通,卻偏偏喜歡討論軍務,尤其喜歡在高仙芝這樣的行家裡手面前指手畫腳。高仙芝當然是不肯聽從。一來二去,邊令誠又恨上了高仙芝。

崔乾祐的軍隊剛剛退走,邊令誠便趕回了長安,來告二人的黑狀。邊令誠對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功勞隻字不提,反大說兩人的壞話:封常清謀劃不利,導致洛陽淪陷,失敗之後又虛張賊勢,推脫責任,動搖軍心,以致棄陝郡於不顧;高仙芝臨陣怯懦,聽信封常清的胡言亂語,居然放棄了數百里江山,而且還遺留了大量的糧草軍械給安祿山;這還不算,高仙芝還剋扣士兵的糧餉,搞得軍隊人心渙散,士氣低落。

玄宗越聽越生氣,當即就要下旨將高、封二人拿到長安問罪。邊令誠做賊心虛,擔心當面對質被揭穿,便哄騙玄宗說:“二人兵權在握,如知朝廷怪罪,亦學達奚珣獻關投敵,則京師禍不旋踵矣!” 邊令誠趁機獻上了一條毒計……

翌日(十二月十八日)清晨,邊令誠帶著數百名大內侍衛,拿著玄宗的聖旨返回潼關。

含冤謝幕

邊令誠找到封常清的時候,他正在驛南西街巡查軍務。聖旨剛唸了一半,迫不及待的邊令誠就讓軍校行刑。封常清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只是沒想到這麼快。他慷慨陳詞:“我討賊無方,令國家蒙羞,死所甘心。但身死之後,有表章奏與皇上,請公公予以上達天聽。”說罷,閉目待死。邊令誠命令行刑。劊子手手起刀落,一股殷紅的鮮血噴灑到了半空……

封常清受死的時候,高仙芝正在關上巡查防務。他聽說朝廷有聖旨來到,便急急忙忙地趕了過來。來到官署上,他第一眼就看到了封常清的屍體。邊令誠對高仙芝說:“大夫亦有恩命。” 高仙芝明白了,原來他也難逃一死。他辯解道:“我退,罪也,死不辭;然以我為減截兵糧及賜物等,則誣我也。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豈不知乎!”

當時,城中的軍士已經圍攏了過來。高仙芝對著眾軍士大呼:“我於京中召兒郎輩,雖得少許物,裝束亦未能足,方與君輩破賊,然後取高官重賞。不謂賊勢憑陵,引軍至此,亦欲固守潼關故也。我若實有此,君輩即言實;我若實無之,君輩當言枉。” 眾軍異口同聲:“枉”。但邊令誠不為所動。 高仙芝最後看了一眼封常清的屍體,說出了人生的最後一句話:“封二,子從微至著,我則引拔子為我判官,俄又代我為節度使,今日又與子同死於此,豈命也夫!”

這一天是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封常清,以一個僕人的身份,最終成長為大唐帝國的封疆大吏。在那個風雲動盪的唐中亂世,人們的命運都被一隻無形的手操縱。封常清,用他的無悔忠誠和才識為他熱愛的帝國奉獻到了最後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