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我自己(李现森)

我还是我自己(李现森)

前天,读了一篇短文很感人。文章的大意是,已经93岁的宋老太听说孙子要买房,急忙从床底下翻出一袋子钱。她把钱塞在孙子手里说:“这些钱是我一辈子的积蓄,你要买房,全都给你。不知道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够不够?”

孙子数了数,袋子里共有700余元,全是多年的老钱。700元在上世纪60年代,确实可以建一栋很漂亮的房子。老人家把一生的积蓄都交给了孙子,可以想见老人家对孙子有多爱!

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真正的爱不是我有一万块给你一百块,而是我只有一百块却给你一百块。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精神层次越高,心理越是健康,内心也越善良,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本性,在对人上他们微笑、喜悦的表情会越多,他们的人生也会活得更快乐。

第二天,还是这位妇女,还在这个路口,仍说着“没钱吃饭、孩子病了”。我犹豫了一下,但没有拒绝她。朋友说,你被骗了。其实,我也知道的。因为,在我第一次给她钱还未离开时,她又走向下一个路人。但我仍然相信,我伸手的一霎那,我奉献了善良和美好,换来了源自内心的欢愉。因她也让我知道了我是谁: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有些善良。

在我老家的大门口,有棵大枣树,冠大,枝繁叶茂。

夏日里,时不时有被烈日晒红了脸、烤干了嗓子、衣裳汗湿的路人,停下来歇脚纳凉。见状,娘就从家里搬出了几个小凳子搁在树荫下,给人端水沏茶。

起初,我不理解。娘说:“要不是累了渴了,谁稀罕坐到你家门口喝水歇脚呢。”娘烧的开水,一壶接一壶,她也在 “谢谢”声中收获了快乐。

我还是我自己(李现森)

有次到我到山里,偶遇一位赶集回家的老乡。

老乡有六十来岁,他见我背了个大包,就伸手过来,“我帮你背吧,你们城里人,走不惯山路。”起初,我不肯,说等走不动了再帮我吧。

说实在的,包里有相机,镜头,笔记本电脑等,大概有30来斤。果然,在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我就似两腿灌铅,一步一步地往前挪。老乡一把抢过了我的包,背在身上。巨大的背包和他瘦小的身体,显得特别不协调。当老乡把我送到目的地,我才得知他家是住在我问路的那一条山沟里。

还有一次,我到山村里搞调研。一位大娘见我的到来,忙着倒上了茶,还拿出脸盆,给我倒了半盆子洗脸水。要知道,山上的水源早就断了,他们用水得到山的另一边去挑,一趟就要一个多小时。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娘没有读过《三字经》,老乡和大娘也没啥文化,但她们却身体力行地告诉了我:什么叫善良朴实?什么叫热心厚道?每每想起,我都有种泫然欲泪的感觉。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在禅宗文化里有“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也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谒语,讲的都是“人性本来是善良的”。

前些天,和朋友安子说起人性的话题时,他说,人都是善良的。可现实中为啥还有那么多坏的一面呢?比如,有时看到街头上有人打架,却没有人站出来制止;公交车上老人与小孩抢座位,街头摔倒没人敢去扶……

安子的话,让我一时语塞。我想,这大概是受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维习惯的影响,把善良的人性泯灭了吧。人变得世俗了,害怕和顾忌的事情也就多了,人性的差距,自然也就越来越远。

帮了朋友忙,自己还落了埋怨。安子说,他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发誓不再管闲事。这“伤”还没好,他那个朋友又他打来电话,火急火燎地说:“家里出了点事,先借点钱应个急。”

“谁家没个急事难事的。”安子手头上也紧,但还是连夜给朋友凑了一笔钱。然而,在“明天还”、“信用不打折”中,一等就是两年。“借钱时是孙子,还钱时是大爷”。安子说,当拿到自己的那笔钱时,他都想对朋友说“谢谢了”,以后再也不敢轻意相信人啦。

安子的经历,我感同身受。几年前,我们家属院里住了个邻居,姓吴,叫啥名字,我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他老家在伊川县,孩子和我儿子小学时在一个班,一家三口租住在我们家属院。

我还是我自己(李现森)

起初,我和爱人体谅他困难,也没催他还账。直到有一天,家属院里来了几拨人找他要帐,这才知道,他的亲人在他的嘴里出好多起车祸了。再后来,这一家人不吭声搬走了。一万多块钱,几个月的工资,就这样白白被老吴骗了。况且他骗去的不单单是钱,还有我的善良。

朋友们都说,他不义咱不仁,拿上借条去法院起诉他。我也曾想过去起诉他。但如果他是真的没钱呢?他也是为人子、为人父的人,一旦起诉了他,今后他还怎么去做人呢?

我还想,老吴失踪躲债,一定有他的难处。我就这样安慰着自己。这大概就是内心深处的“性本善”吧!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得好:“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用心体味前人的训导,对于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不无启示意义。

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就是黄金。”我还是我自己,当我真诚地尽力承担好我的所有角色时,这些角色的叠加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