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黑齒梵志神通廣大,他不僅可以上天入地,而且還能夠預知未來。當他看到自己就只有七天壽命的時候,很是苦惱,因為儘管他能夠預知後事,但是卻不能夠幫他解決生死的問題。

最終他想到去尋求佛陀的幫忙,於是他就摘了兩株合歡梧桐花去拜見佛陀,希望佛陀能夠拯救自己的性命。當他將自己的來意告知佛陀之後,佛陀便對他說:“放下吧!”於是虔誠的黑齒梵志就趕忙將左手的合歡梧桐花放下了。此時佛陀又說:“放下吧!”於是黑齒梵志又趕緊將右手拿著的合歡梧桐花放下了。剛放下,他抬起頭來望著佛陀,只見佛陀微微一笑又說:“放下吧!”

此時的黑齒梵志不禁感到很困惑,他明明已經將兩手拿著的兩株合歡梧桐花都放下了,身上也已經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了,佛陀還說放下,他是想要自己放下什麼?

佛陀見黑齒梵志一臉茫然的樣子,語重心長地解釋道:“梵志,我並不是讓你將手中的花放下,而是讓你將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都放下,放到最終乾乾淨淨沒有什麼可放的地步,如此一來你也就放下生死之患了。”黑齒梵志聽到這裡,頓悟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諦。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南懷瑾先生說過,現代人之所以這麼累,就是因為內心裡計較的東西太多了,忍不住、讓不了、總計較,所以心苦、心累,人就會特別累。

要知道,佛說這句話並不是要我們僅僅放下手中的怨恨、殺生的屠刀,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放下內在的殺心、內在的惡念。

這也就如同佛教所認為的,世人皆有佛性,如果作惡之人能夠棄惡從善,同樣也能夠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很多人說自己能夠放下,但仍然會動不動就產生怨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沉重的怨恨對自己對別人都是無益的,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我們也都能夠意識到“怒火欲水”之害。

恨從心生,佛亦由心生,所以我們要想平息怒氣就需要依靠自己的內心。內心的認識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同樣的一件事情在佛的心中波瀾不驚,在我們的心中卻翻江倒海,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心境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