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願原來是這樣的,看完這些就懂了!收藏!

相信大多數考生和家長都看過不少“志願填報經驗談”,經驗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報考基礎知識。到底

什麼是平行志願?平行志願有哪些規則?平行志願有哪些技巧.......這一系列的報考常識,你知道嗎?今天,升學君就通過12個問題,來給大家普及平行志願的基本常識!

平行志願原來是這樣的,看完這些就懂了!收藏!

什麼是“平行志願”?

所謂平行志願,指考生所選A、B、C、D等志願,它們之間是平行關係。錄取時,考試招生機構將達到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願,依次檢索。

舉例來說,如果第一志願裡設有A、B、C、D四個平行校志願,考生依次填報後,錄取時首先將考生檔案投到考生填報的A學校,如成績不夠,則將考生檔案投到B學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檔條件,就不再向C和D院校投檔。

“平行志願”與“順序志願”的區別在哪裡?

平行志願的投檔原則為“分數優先,遵循志願”,而傳統的順序志願則是根據“志願優先,按分排序”。

舉例說明:

先來看看沿用了很多年的順序志願錄取規則:考生小李填報志願時第一志願選擇清華大學,第二志願復旦大學,第三志願四川大學,他的投檔會先被送到清華大學,如果分數不夠,或清華大學退檔,這時才會進入復旦大學。而且復旦大學如果被第一志願為復旦大學的其他考生報滿的話,那麼小李的考分再高,也只有被退檔,同理可推出四川大學也是如此。

而平行志願錄取規則中,同樣剛才的例子,小李填了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三所大學,這時這三所大學是處於平行的,關鍵是小李的分數。這時的錄取順序是按考生的分數排位,比如小李是全省第100名,那處理完前99個考生的志願後,再處理小李的投檔。如果小李的分數超過了三所大學的錄取分,且這三所大學都沒有滿額的情況下,那將按照他填寫的順序投檔,被清華大學錄取。同理,如果只達到復旦大學和四川大學的錄取線,那同樣按填寫順序投檔。

平行志願有哪些優點?

降低填報志願的風險

以前的填報志願,考生只能選擇一所高校作為第一志願,選報志願的難度和風險較大。實行平行志願填報,考生可以同時填報多所高校,志願選擇的空間增大、風險降低。

減少高分落榜的現象

傳統的志願填報方式,如果第一志願填報不當,即使分數再高,第一志願也可能落空,並且如果第一志願落空,後面的志願要麼會落空,要麼就是高分低就。 實行平行志願則是根據分數對考生進行排序,分數高的考生排名靠前,每個志願都有多個高校,選擇餘地增大,這樣就大大提高了高分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

減少高校斷檔,避免“大小年”現象

從平行志願投檔情況看,絕大多數高校在第一次投檔時,就能完成招生計劃,出現空檔或斷檔的現象大為減少,有效避免了高校招生過程中的“大小年”現象。同時也有利於高校選拔人才,平行志願投檔前要將模擬投檔情況告知高校,高校可根據生源情況適當調增計劃錄取優秀生源,也可適當減少計劃調到其他省份,避免計劃浪費。

平行志願原來是這樣的,看完這些就懂了!收藏!

平行志願的投檔原則是怎樣的?

平行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志願並列、位次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

舉例說明:

甲考626分,乙考625分。甲填報的志願順序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乙填報的志願順序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

志願投檔和學校錄取的過程如下:

第一步,按照成績從高到低,系統首先檢索甲的ABC三個志願。甲的第一志願為清華大學,但如果清華大學已經錄滿,系統則進入檢索第二志願北京大學,假設北京大學還有最後一個名額,甲則按B志願被北京大學錄取。

系統投檔完甲後,按照順序檢索到乙的志願。乙的第一志願是北京大學,但由於北京大學最後一個名額錄取了甲,而清華大學也已招滿,系統則進入檢索第三個志願,條件符合,乙被四川大學錄取。

平行志願的風險有哪些?

其一,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提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投檔人數多於錄取人數。如某高校招生計劃為100人,提檔比例為102%,則被提檔的102名考生中,肯定有2人面臨退檔風險,分數越接近投檔線的考生風險越大。

其二,由於考生對自身實力估計過高,高考成績未能達到填報的所有平行志願高校的投檔線,根本不會被投檔,錄取與否也就無從談起。(但同時也避免了“撿漏”的可能)

其三,考生雖然達到了學校的投檔分,卻沒有達到所報的專業分,而又不服從專業調劑,那麼將會被退檔。

其四,各平行志願高校間沒有梯度,投檔成功率會下降。

實行平行志願後,考生投檔後被退檔的理由,主要是高考總分低、專業不服從調劑、單科成績不符合要求、體檢不合格等。退檔後,考生只能參加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

平行志願投檔有先後順序嗎?

從平行志願的投檔規則看,平行志願填報的高校是有先後順序的,高校先後順序也是計算機檢索和投檔的順序。

這個先後順序是在考生填報志願時形成的,考生填在最前面位置的高校在先,依次往後排列。

對考生個人來講,如果分數(位次)較高,所填報的平行志願中所有高校的條件他都能夠達到,那麼檔案也只能投檔到這些高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計劃未滿額的高校。

因此,考生在填報平行志願時,最好將最想就讀的高校填在前面的位置。

平行志願原來是這樣的,看完這些就懂了!收藏!

平行志願能一檔多投、增加錄取幾率嗎?

有些考生和家長認為,實行平行志願後能一檔多投,投了一個沒錄上再投另一個。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平行志願只能是逐個檢索、一檔一投。即當考生由分數決定的排序位次符合條件後,再依據考生平行志願所填報的院校自然順序逐個檢索,當該考生的分數符合A院校的投檔條件時,則投給A院校。在此情況下,即便該考生的分數符合B、C、D院校的投檔條件,也不會再檢索、再投檔,這就是"一檔一投、能投則投、投後不檢"。只有在A院校已投滿或考生不符合A 院校的投檔條件時,才檢索B院校是否可以投出,即"無投再檢"。

因此,平行志願不是把考生檔案投向所有達到條件的志願院校,更不是這幾所院校必須都逐個檢索、投檔。當檢索完成但均未能投出時,該考生平行志願的投檔即告結束,只有等待未錄滿院校的徵集志願或轉入下一批次院校的錄取,這就是"

檢完則完"。

舉例來說,某年某省有3位605分的理科考生小李、小王、小趙,他們都報考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但他們填報的平行志願A分別是:小李:A北京外國語大學(投檔分602分);小王:A北京科技大學(投檔分583分);小趙:A北京工業大學(投檔分568分)。那麼,省招辦則會將他們的檔案首先分別投給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如果他們符合錄取條件,將分別被北外、北科大和北工大錄取。其餘的志願B、 C均不再檢索與投檔。

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同樣分數的考生,即使報考了相同幾所高校,但因為A志願的不同,決定了他們被不同高校錄取。所以,平行志願對高校選擇和排列的準確性要求,遠高於傳統的順序志願!

平行志願會選擇性地投檔嗎?

有些考生和家長認為,平行志願能選擇性地投檔,所報的幾所院校哪所錄取分高就投哪所。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實際上,平行志願是嚴格按考生所報考的幾所院校的排序先後依次檢索,只要幾所院校中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院校投檔。如果考生填寫平行志願時選擇的是投檔分數相差無幾的幾所學校,可能會出現幾個平行志願一個都投不出去的情況。如果考生把同一層次投檔分最低的院校報在A或B的位置上,而將投檔分最高的院校報在B或C的位置上,即便其考分達到或超過投檔分最高的院校,省級招辦也只能先將該考生投向A位置上的院校。簡單來說,投檔不會投向分數最高的院校,而是投向排序在前的院校。

平行志願中的幾所學校能同樣對待嗎?

有些考生和家長認為,平行志願就是平等志願,平行志願中的幾所院校可同樣對待,可以隨便填,只要分數夠高,就能被錄取到高分的那所學校。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原因參見上兩例)。平行志願絕不是平等志願,對平行志願中的幾所院校一定要區別對待,要做到排序有前有後、搭配有主有次、分數有高有低且高者在前。

平行志願原來是這樣的,看完這些就懂了!收藏!

平行志願當總分相同時如何投檔?

如果同一科類某批次線上填報了平行志願的考生的招投總分相同,那又該如何投檔呢?很簡單,繼續比較,分出高低。

有的地方招投總分相同就看實考總分誰高誰低。如果總分繼續相同,不能比較,那就按一定的規則分科目來進行比較

在這方面,全國各個地方的規則有所不同,但不外乎以下兩種:

(1)不分文理科,沒有側重。這其中又分為:①按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科目的分數之和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後依次投檔。如江蘇省。②按語文、數學、外語(聽力)的科目順序逐個對分數進行排序,再按排序先後依次投檔。如河南省。

(2)區分文理科,各有側重。這其中又分為:①文科類考生按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的科目順序逐個對分數進行排序,理科類考生按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的科目順序逐個對分數進行排序,再按排序先後依次投檔。如浙江省。②文科類考生按語文、外語、文科綜合、數學的科目順序逐個對分數進行排序,理科類考生按數學、外語、理科綜合、語文的科目順序逐個對分數進行排序,再按排序先後依次投檔。如吉林省。

填報平行志願的必知技巧是什麼?

(1)合理搭配平行志願,形成有效梯度。合理搭配的原則就是一般既不要全部填報分數較高的院校,也不要全部填報分數較低的院校。可以填報一個或幾個分數較高的院校,同時也需要填報一個或幾個分數適中或較低的院校。一旦分數較高的院校投不出去,還有分數適中、較低的院校過渡、保底。形成有效梯度,就不是簡單的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了,而是要做到

衝得上、穩得住、保得了

(2)將自己最心儀的,同時也可能是錄取分數最高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願的最前面,再依次保持一定的梯度。

(3)優先選擇投檔不退檔或者是投檔比例較小的院校。如投檔比例為少有的100%的院校,以及公開承諾投檔不退檔的院校。

(4)凡作為平行第一志願填報的院校,最好選擇學校的專業錄取辦法為分數優先的,也就是學校確定專業時也為平行志願的。簡言之,優先選擇院校和專業的" 雙平行"。

(5)凡作為平行一志願填報的院校,在選擇專業時最好加上服從專業調劑(當然,選擇服從專業調劑也是有一定原則和底線的)。

(6)正確參考往年招生高校錄取平均分和位次。高校錄取統計數據中,高校錄取平均分尤其是各專業平均分,比參考最低、最高分更有效。分差是確定錄取相對位置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學生的成績或學校(專業)的錄取分數與它所在批次的省控線之間的差。考生用自己的高考分差(考生成績-批次錄取控制線)與所定學校的往年的分差(學校錄取線-批次錄取控制線)的最大值進行比較。如果自己的分差大於學校往年的分差的最大值,則錄取的概率很大。

需要特別提醒考生的是,在參考擬報高校往年的錄取平均分數線時,不能僅參考其前一年的錄取分數,而要綜合分析該校近三年的平均錄取分數線。

平行志願原來是這樣的,看完這些就懂了!收藏!

平行志願必須服從專業調劑嗎?

填報平行志願必須認真充分地統籌考慮服從專業調劑的問題。一般來說,只要你考慮在本批次力爭被錄取,並且還想上檔次高一點的學校,就必須填報服從專業調劑。

這是因為:

(1)即便是填報平行志願,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考慮的條件、因素、環節很多,很難保證面面俱到。

(2)在高考招生錄取過程中,特殊性、偶然性問題很難預料。如由於報考人數大增,導致學校投檔分、錄取最低分乃至專業錄取最低分大漲等。

(3)決定學校專業錄取最低分的條件、因素、環節更多,更難保證預估準確。如果學校的專業錄取辦法是專業優先,就會使考生和家長很難選擇和取捨;如果學校的專業錄取辦法是專業優先加專業級差,就更難;等等。

(4)由於我國國情,除了北京、上海、江蘇、湖北等地的部委屬名牌院校較多以外,其他地方的部屬名牌院校都較少。因此,導致許多部屬名牌院校在學校以外地區的招生計劃很少,各專業招生計劃就更少,甚至沒有,這無疑會加大選擇專業的難度。

(5)由於平行志願被退檔後的落差更大、遭遇"更慘",即從平行一志願一下就掉到了徵集志願,而徵集志願中一般不會有部委屬名牌院校,即便偶然有名牌院校,也不會有心儀的專業,也不能選擇專業。

(6)填報服從專業調劑,主要方面固然是為了加大被錄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些部委屬名牌院校承諾調檔不退檔,這就更好了。

所以說,不論從哪方面考慮,填報服從專業調劑都比填報不服從專業調劑要"划算"得多。但如果你的重點是在下一批次力爭被錄取,那就另當別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