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23-时也?运也?真实情况出乎意料

提起隐身战机这个话题,当年与美军目前现役王牌F22竞争失败的YF23一直会被人提起。YF23真的是因为“太先进”导致军方“不敢使用”才最终落马的吗?老托希望此文能给大家一些客观事实以供参考。

YF23的气动设计还是非常有特点的。他的主翼应当来说属于梯形翼的一种改型,他的主翼前缘后掠角度非常大,所以严格来讲这种构型更接近平直翼。同时,从验证机的图片来看YF23的主翼展弦比也较小,配合翼身融合的机身升力体设计,降低了这款“平直翼”在跨音速段的阻力。YF23设计中取消了平尾,后机身气动翼面只保留一对V型垂尾。

YF23-时也?运也?真实情况出乎意料

严格来讲YF23的机头两侧是一对边条翼而非类似F22机头的那种棱线,前者的涡流强度应该更大。理论上,这样一套气动设计的飞控难度是高于F22的。

同时,从隐身的角度来讲,YF23相较于竞争对手少一对平尾,发动机喷口也做了隐藏的设计,理论上其隐身性是不错的(但是下文会提到这套理论上不错的隐身设计是如何被抹杀的)。

说了这么些,那么诺斯罗普的这款酷炫的战机究竟为何会竞标失败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款看似很美的设计实质上有难以解决的BUG存在。

首先就是飞控。美军近几年公布了一些所谓“6代战机”的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在气动设计上都突出了减少控制翼面,尤其是取消平尾和垂尾。这是飞控技术进步的必然。然而在ATF项目的那个年代,飞控技术的发展程度甚至还并不足以支持鸭式布局的设计。YF23贸贸然取消了平尾,采用较大的主翼后缘前掠角度,这样理论上襟翼就能部分发挥平尾的作用,同时配合多翼面的协动实现有效的俯仰控制。代价就是飞控难度明显增加。这本身就会导致项目风险可控性降低,从项目竞标的角度,这是一个较大的减分项。随着项目的推进,事实最终也证明诺斯罗普在项目管理上是逊色于对手洛马的.....

YF23-时也?运也?真实情况出乎意料

  • 翼面越少,其实飞控越难。美军的下一代战机的设计可能就接近上图中的样子——哪怕是“下一代”,美帝也在争论要不要再安一对鸭翼,何况当年的设计计算能力远不及如今。当年F22采用了较为保守了一丢丢的常规布局依然实现了当今战机界最强的机动和敏捷性,诺罗的设计虽然也可能达到同一高度但显然代价恐怕更大

其次是在验证机阶段,诺斯罗普始终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格斗弹弹仓设计。4代战机设计的一大难点就是内置弹仓的设计。常规布局的YF22在格斗弹仓的布置上比较容易。洛马需要解决的只是结构强度设计的问题。而诺罗宣称在原型机阶段会给出方案但是直到YF22进行了格斗弹测试,YF23甚至都没有真正布置格斗弹仓......

YF23-时也?运也?真实情况出乎意料

  • 机腹进气,决定了机身中轴线是弹仓唯一可能的布置位置。这个位置前有起落架后是S型进气道,空间其实很有限。相同的问题出现在了俄罗斯苏57的身上,但战斗民族的解决方案是放弃S型进气道........诺罗不可能采用这种牺牲隐身性的方法,却也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格斗弹仓布置方案。而即便是主弹仓,局促的空间究竟能容下多少发中距弹,诺罗也没有展现任何天才的脑洞

最后就是前文提到的项目管理。诺罗在试飞阶段拿出来的飞机,完成度其实非常低,远逊色于YF22。不客气点说,这家伙除了外型略拽其实啥都没有.....比如,主起落架都没有经过设计,照搬了A7的。又比如,YF23在两个发动机仓之间留下了一条大缝,这是由于ATF项目最初要求使用反推装置后又取消了这个需求。洛马麻溜地在YF22上改掉了这个原本反推装置所在位置的设计,而诺罗却留下了一条粗暴的大缝并且始终不见改动......要知道战机隐身设计是非常避讳这种突兀的起伏的。就这样,诺罗的要价还比洛马高出两成不止,这样一来减分就太多太多了。

YF23-时也?运也?真实情况出乎意料

  • 从气动设计的角度来讲,一条没有任何luan用的大沟还拉大了发动机间距,使得战机滚转的惯量加大影响战机敏捷性。这一点在苏27系列上体现的非常明显。苏27系列的滚转率在三代机中几乎垫底,即便是苏35和苏57也没见得改善多少。YF23如果沿用这种设计恐怕也难逃一劫,这又某种程度上抹杀了酷炫的气动设计带来的增益.......

在老托看来,YF23在方案上虽然有值得称道之处,但要知道有效的项目管理才是成功的基础。在YF23那种状态的情况下,军方是万不可能信任诺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