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爱国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爱国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今天是国庆节,奶爸我想借这个契机跟大家随便地聊聊,在21世纪的今天,在地球村概念已经提了几十年的今天,在我们有能力去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教育我们的孩子热爱祖国?

我知道这个话题比较敏感,我尽量展示自己的一些思考。这是个纯主观的话题,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对错。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 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

我作为80后,在小的时候,接受了很多口号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比上一代人好多了,但仍然占据了课上课下很多的时间。语文课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音乐课唱《游击队之歌》,历史课背长征的起止年份,思想品德课上的什么我真的一点都不想回忆。

我自己总结——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音乐课其实都是政治课。即使我是个孩子,我也能感觉到这些东西是强加给我们的,是累赘。所以我小时候不喜欢爱国主义教育。到了中学,情况更甚,谁要是表现出自己爱国,会被认为是异类,被众人嘲笑。谁要是拿份英文报纸看(即使那是国内报社出的),再说点国外如何好,会被认为是有个性。

高中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看了一次好莱坞大片《天地大冲撞》,剧情是彗星要撞地球了,人类如何应对。看完出来,大家还在颇为兴奋地聊着电影特效,班主任老师却淡淡地说——你们有没有发现,每次电影里全人类遇到了共同的危机,都是美国总统站出来领导全世界?他顿了一下,又说——这其实就是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家一下子都愣住了。

说真的,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们才搞爱国主义教育,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是不搞这些的。

今天,随着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更多地了解世界,想必没有人会怀疑爱国主义教育是广泛存在的。这让我想明白自己年少时的一个误区——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并非是一回事。至少不能因为某些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比较粗糙,就否定爱国主义教育本身。

我们现在也有了一些手段更高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前不久创造了票房纪录的《战狼2》,就可以被视作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吴京直言不讳,拍这个片子就为了最后一句话——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爱国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2 爱国究竟是爱什么?

高晓松在采访张治中的女儿张素久的时候,聊到了他们2008年一起去旧金山护火炬的事情。他在节目中聊了很多细节,我这儿就截几张图吧,详细的可以去看他的节目。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爱国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几万华人华侨留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在街头保护圣火传递。组织者之一张素久女士移民美国多年了,依然爱国热情不减!

在这几万人的护火炬队伍中,有一位我的朋友。他旅居美国多年了,偶尔回国时,我们吃过几次饭。饭桌上他常聊起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时有辛辣言辞。他并不住在旧金山所在的加州,但当他得知旧金山需要华人护火炬时,立刻决定前往。

他的太太坚决不准他去,因为知道形势不善,怕他遇到危险。但他在一天夜里不辞而别,驱车十几个小时到加州,举着五星红旗站在了街头。他的太太在网上发帖,既为他感到担心,也为他感到骄傲。

这些华人华侨,因为各种原因,已经离开祖国了,为什么还会热血澎湃呢?

我想还是源自一种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这种对外部环境的认同,最终会在每个人的心底形成一种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会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在大千世界中的位置。

平时可能我们感觉不到,但当我们走出国门,当我们变成少数派,对身份认同的诉求就会变得强烈。

一位在美国出生美国长大的华裔说,别人问他是哪里人时?他会说 I'm Chinese,他不希望自己被误认为日本人或韩国人。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爱国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说得再悬乎一点,这种身份认同有助于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的心底解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说真的,拥有清晰的身份认同,同时外界也认可你的身份认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比如我可以想也不用想就说出,我是中国人。我的同胞会同意这一点,外国人也会同意这一点,没人有异议。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

今年年初有一位从小随父母移民美国的华裔 ArmorUSA,写了一篇长文《尴尬的ABC》。他细数了ABC这个群体(America Born Chinese)在文化、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的尴尬位置。在网上得到了很多 ABC 的赞同。

他文中提到,ABC 们即使英语说得比白人还好,也进入不了白人的圈子,白人一看你的亚洲脸就把你排除了。所以,白人并不把 ABC 们当做自己人。中国来的留学生和新移民,会嘲笑 ABC 们不会说中文,认为他们已经完全西化,也不把 ABC 们当做自己人。所以,两大圈子都不带 ABC 玩,ABC 只好在 ABC 的小圈子里玩。

我看到一个采访ABC的视频,从中既能看出中国留学生和 ABC 不是一个圈子,也能看出被采访的几位 ABC 中,相当大比例表达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身份认同的困扰。

比如其中这位姑娘小时候以为自己是白人,后来发现自己不是之后,会回避这个问题。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爱国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而这位小哥在幼儿园的时候发现自己不是白人,在被问到自己 ABC 的身份时,说自己曾经为自己的身份感到可耻: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爱国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还有一种比 ABC 更尴尬的身份是欧亚混血儿。在我们国家今天的舆论环境中,提到混血儿,大家普遍是欣赏的,认为混血儿漂亮和聪明。但是在美国生活的混血儿并不这么认为。

一位父亲是美国白人,母亲是华人的混血儿小伙发了不少视频,诉说自己作为一个混血儿的困境。在国外一个专门为欧亚混血儿开设的论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ABC 好歹还长着一副亚洲脸,混血儿长着一张既不像白人,也不像亚洲人的脸。他们同样面临着两个圈子都进不去的尴尬。更痛苦的是,若干年前少数亚裔女性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种族不行,白人基因更好。所以,她们努力嫁给了白人男性,并称这种行为为洗基因。

很多混血儿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他们反映他们的亚裔母亲更喜欢所有子女中白人特征明显的孩子,他们的母亲从小就表达出对自己亚裔身份的鄙视。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自然也从小鄙视亚裔,认为自己是白人。但当他们慢慢长大,却发现自己身上一半的基因是自己所鄙视的,而白人圈子并不接纳他们。这种身份错乱所带来的痛苦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对自己有清晰的身份认同,并为外界所认可,是每一个正常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而每个人的基因是无法后天更改的,那么现实地说,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身份,会大大好过鄙视自己的身份。

从某种程度上说,爱国其实是爱自己。

3 国家强大对个体的意义

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一位在加拿大有性侵未成年人记录,并被撤销了教师资格的老师,一直在北京某私立学校任教。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爱国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为什么这样的对未成年人有不良记录的外国人,能够大摇大摆地来我们国家继续和未成年人朝夕相对呢?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如果你是一个生在英美的白人,你可以不花一分钱存款走遍第三世界国家。方法很简单,你只要去每个国家教英语,就可以获得不错的生活来源,一边挣钱一边就玩了。

以我国为例,只要你是一张白人脸,有个正常的学历,哪怕专业不对口,也可以进正规学校当老师。如果没学历,没工作签证,就私下接黑活或者当网校老师。某国际学校的高管告诉我,他们很多外教老师就是这样,在北京找个学校呆两年,再到上海找个学校呆两年……如果是白人男性,长得别太差,还会有很多 easy girls 送上门来。

形成这样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英美制定了这一二百年来的世界秩序,英美国家的强大,为他们的国民提供了强大的背书。

如果我们的国家也能变强大,并为我们的孩子背书呢?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能靠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走遍世界呢?

事实上,这一切正在发生。

十几年前,我的同学到日本留学,出去打工只能洗盘子。今天,日本的商场纷纷聘请中国留学生做导购,招待来自中国的顾客。

以前出国的朋友,如果没什么本事,要找个好工作并不容易。现在,即使做个代购也能养活自己。更别提开转运中心、月子中心、旅行社这些的了。在有的地方,也能去当个汉语老师,教当地学生学汉语。

成龙说他年轻时出国要说自己是日本人才有面子,而现在出国必穿唐装,要向外国人传递自己是中国人的信息。

所以,国家强大了,每一个人的腰杆都能更直一点!

4 结尾

这是一个小朋友疯狂学英语的时代。

我去幼儿园接儿子时,曾被来给孙子打听学校的老奶奶拦住,问我这幼儿园有没有外教?我一个朋友很喜欢给她3岁儿子买书,从客厅到书房到小孩房间,摆了五六个儿童书架,放满了童书,但这些童书无一例外全是纯英文的。我儿子橄榄球班上有位同学的妈妈跟我们说中文,但跟她孩子一句中文都不会说,我们在场边喊加油,她在场边喊 come on……

事实上,如果抛开生活时间不算,仅计算学习时间的话,很多孩子用在英语上的学习时间,恐怕已超过用在汉语上的学习时间。

我儿子也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学英语。但我心底总有一丝担忧——小朋友会不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潜移默化,认为英语是高级的,汉语是低级的?会不会认为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我们的东西是 low 的?会不会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困扰?

我们让孩子学英语,是为了让他们能融入世界,但融入并不是被改造成英美人,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被改造成别的任何人。我们需要保持我们的独特性。

我更希望我们的下一代,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能发自内心地欣赏我们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能为自己的身份骄傲。同时,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让祖国越来越强大,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最后,我知道本文将身份认同、文化、民族等概念和国家混合在了一起,这可能不符合一些朋友喜欢的分割方式,但我认为现实中,这些概念很难完全地分隔开。

我也知道,我们的祖国目前有很多的问题,让人又爱又恨。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自己微小的努力一点点去改变它。

让我用李敖先生早年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富兰克林讲了一句话,非常动人,他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告诉大家,富兰克林是错误的,这句话要被我李敖改写,这里是我的祖国,我要使它自由。

=====================

不爱鸡汤,只有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