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
每週一藥
菊花,中藥名。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立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有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裡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名句。
菊花為菊科植物的乾燥頭狀花序。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等地。9-11月花盛開時分批採收,陰乾或焙乾,或燻、蒸後曬乾。生用。藥材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亳菊”、“滁菊”、“貢菊”、“杭菊”等。由於又有花的顏色不同,又有黃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歸經:歸肺、肝經。
“疏風,清熱,明目,解毒。治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
①《本經》:“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溼痺,利血氣。”
②《別錄》:“療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
③陶弘景:“白菊:主風眩。”
④《藥性論》:“能治熱頭風旋倒地,腦骨疼痛,身上諸風令消散。”
⑤《日華子本草》:“利血脈,治四肢遊風,心煩,胸膈壅悶,並癰毒,頭痛;作枕明目。”
⑥《珍珠囊》:“養目血。”
⑦《用藥心法》:“去翳膜,明目。”
⑧王好古:“主肝氣不足。”
⑨《綱目拾遺》:“專入陽分。治諸風頭眩,解酒毒疔腫。”“黃茶菊:明目祛風,搜肝氣,治頭暈目眩,益血潤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氣,止咳逆,清三焦鬱火,療肌熱,入氣分。”
氣虛胃寒,食少洩瀉者慎用。
天一名醫堂的楊恭友主任(中醫內科、肝病科)介紹,不同菊花做茶時作用不同。貢菊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白菊疏散風熱的效果最強,可降火,對肝火上亢、頭昏腦脹等有緩解作用;杭菊清熱利咽的效果最強,咽喉腫痛者時可選用;野菊花清熱解毒、消腫的作用最強,對緩解上火導致的口腔潰瘍、牙痛、口臭都有效,但因其寒涼作用較強,建議少喝,以免造成胃部不適、大便稀溏等不良反應。
揀去雜草,陰乾、生曬。
菊花蝦仁
材料:蝦仁400克、鮮菊花15克、青豆10克、雞蛋清30克。
做法:1、蔥、姜、蒜切細末;澱粉(15克)放碗內加水調成溼澱粉(30克);將蝦仁放入碗中,加雞蛋清、黃酒、精鹽、溼澱粉拌勻上漿。
2、碗內放清湯、菊花瓣、黃酒、精鹽、溼澱粉對成芡汁備用;炒鍋內放入熟豬油,中火燒至四五成熱,投入蝦仁過油撈出;鍋內留油,放蔥、姜蒜末炸出香味,加入青豆、蝦仁,倒入芡汁,快速翻炒,淋麻油出鍋即成。
功效:蝦肉有養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的功效,雞蛋清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加之養肝明目的菊花,這道菜有養肝的功效。
菊花燉豬腳
材料:菊花(最好選胎菊)15克、幹荷葉5克、紅蘿蔔250克、豬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1、菊花、荷葉稍浸泡,漂洗淨;紅蘿蔔刮皮、洗淨,切塊;豬洗淨,切方塊狀,把各湯料一起放入燉盅。
2、加冷開水1250毫升(約5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
功效:有滋陰潤燥、養肝明目、益肺生津的功效,為秋燥時的家庭養生靚湯。
閱讀更多 無錫天一中醫醫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