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解“禪是一種功能”(釋延理)

淺解“禪是一種功能”(釋延理)

前言——

“禪,是一種功能。”

丁酉年冬,嵩山少林寺禪七圓滿解七。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於禪堂中開示大眾,提出“禪是一種功能”的新說。

這是對“禪”理解、修持的新境界、新思想,是對多年參禪的體悟性總結,對參禪者有重要的引領性意義。何以故?皆因其契合當下社會人心的時代需求。故弟子延理,不揣愚陋,且試論之,以饗有緣。

一、什麼是禪

“別胡思亂想就是禪。”

佛說了什麼?容易理解嗎?我告訴大家,佛所發現的人生真理,非常的簡單。其實心就是五個字:別胡思亂想。做人能做到不胡思亂想,他的內心就會變得清明安詳,煩惱痛苦也隨之而去。——釋永信大和尚《我心我佛》

這就是家師對於禪的解讀!用平常之語闡述不平常的道理,自然、簡單,這也是祖庭的宗風。但是,背後卻是他三十餘年的修行感悟。

古人云:“真佛只說平常話。”好說玄虛高妙之語,好聽空洞無物之言,皆非真佛子也,也決不是誠懇面對人生命題的態度。故末學亦秉持家風,無問西東,直論本懷,礙於觀聽者,善自珍重!

“深入淺出是通俗,淺入淺出叫庸俗,淺入深出最可惡。”樸素的東西往往最實用、最有力,把深刻的道理用最通俗、最樸素的語言講出來,那才是真功夫、真水平,才是真本事。

然,即名曰論,什麼是禪?總要有個出處——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六祖壇經》

吾師亦如是說!

二、禪是一種功能

“二十年前,我曾提過,禪就是別胡思亂想,這是我個人對參禪的感悟。但在禪七開示時,我再強調禪是一種功能,它可以幫助我們去除貪、嗔、痴、慢、疑,獲得究竟的解脫;它可以使我們的心更加慈悲清純,不住相,明心見性;通過參禪,消除我們的妄想和執著,就能開啟般若智慧,幫助我們了脫生死,達到人生的終極目標。佛陀曾說:‘奇哉,奇哉!大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少林寺 永信大和尚

之所以說禪是一種功能,皆因此乃出自佛陀的本懷。我們所以稱佛教的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為“本師釋迦牟尼佛”,而非神或仙,就是要我們明白佛法是佛陀為眾生開發我們人類自身本俱的潛力和智慧而引導我們覺聞自性的方法。佛者,即覺者之意;佛法者,即是覺悟的方法。所以,佛也只是一個覺悟的過來人而已!

佛教開宗明義的立場就是:“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的眾生平等觀念。而禪就是其中一種具備直接體證佛教平等、慈悲、清淨、智能等根本精神的功能和方法。因為佛也是一位由迷而悟,由眾生而佛陀的人;他深知痴輪迴之苦,亦知智慧解脫之樂,同體大悲之心當是佛陀所以歷劫勤苦教化眾生的初心。

由此可知,佛由人成,法為人宣,而非故弄玄虛,讓人不明就裡!既然是為人宣說成佛的道理和方法,就一定要以我們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闡明佛理,從而發現宇宙人生的真相,如理如法的面對人生好好生活。

禪,就為我們提供了這麼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徑,因為禪是一種功能,而非玄虛不可測的清談。這種功能如何體現和操作?當然首先你要明白禪的運作原理和作用關係,不論是理論上的或是實踐方法上的。

下面我為大家選擇一個堪稱“中國禪宗第一公案”的故事,來舉例說明一下禪的運作原理和作用關係。此即“慧可求安心法門”的故事——

時,慧可向達摩祖師求法。

慧可問道:“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摩道:“諸佛法印,匪(非)從人得。”

慧可聽了很茫然,便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弟子心不安,求師父為我安心)。”

達摩回答道:“將心來,與汝安(把心拿來,我為你安心)。”

慧可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覓心了,不可得(弟子找不到心)。”

達摩於是回答道:“我與汝安心竟(我已經為你將心安好了)。”

慧可聽了達摩的回答,當即豁然大悟,徹底放鬆。原來並沒有一個實在的心可得,也沒有一個實在的不安可安。安與不安,全是妄想。

禪,就是這樣簡單明瞭!

禪,就是如此簡單可行!

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是讓我們明瞭自身本俱如來智慧德相,與佛具備一樣成佛的根本條件。只是因為妄想執著的遮蔽而不能顯現如佛一樣的智慧和德相;所以我們修行的方向和目標就清晰可見了。

由此可見,禪宗的理路清晰,方法直接有效。它是啟發我們本俱的能力和潛質,而非自我否定之後,再去崇拜和接受另一種權威。解脫就是為了脫離這種束縛我們思想觀念和固化的知識見地。

一念迷即為眾生,一念了悟即為佛。

一念覺一念是佛,念念覺念念是佛。

三、禪的現實作用

《達摩出身傳燈傳》(明·朱開泰選修)載“波羅見國王”——

波羅提曰:“王既有道,何擯沙門。我雖無解,願王致問。”王怒而問曰:“子之宗佛,必以佛為是也。且問,何者是佛?”波羅提答曰:“佛之教,雖不滯於有,亦不淪於無。惟見性是佛而已。”王又問曰:“師見性否?”提答曰:“我不見自性,惟見佛性。”王問曰:“性在何處?惟於所見。”波羅提曰:“性在作用上見之。”王曰:“性蘊於中而難知,情發於外而易見,子徒作用上見性,蓋亦令我見之。”提曰:“性之作用,現前即是,王自不見耳。”王曰:“寡人作用上亦有性否?”提曰:“作用種種皆是,王若寂然不用,其體亦自難見。”王曰:“若當用時,現處有幾?”提曰:“陛下每日作用,其出現時大概有八。”王曰:“既有八處出現,當為寡人言之。”喟然嘆曰:“佛法不可有誤。”波羅說偈雲: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若見,在耳若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又云:偏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魂。

心是一切的本源,心具備一切智慧善巧,而禪就是發掘和啟發這種生而本俱的功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禪是一種功能,這種功能的目的就是訓練和啟發眾生內心本俱的智慧能力,讓它在現實人生當中起到駕馭生命、自在生活的根本作用。

人生應當是自己當家做主的,而非是業海飄零沉淪苦海的。現實生活的無奈常常來自於我們的怯懦,怯懦源於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皆因決斷力差,決斷力差乃因智慧不夠暢達,智慧之所以不明,乃因心智迷失,本性遮蔽故!

由此可見,現實生活的痛苦根源在於心智的迷失,而開發心性本俱的智慧,啟發內在的光明自性,照亮前路。這就是禪的功能和目的。

從此,生命不再迷茫,人生不再盲從。成敗得失,坦然接受;順逆境界,歡喜相見。人生豈不是一段自己作主的旅程!

結語——

覺醒自我的無限性,提升認知的廣泛性,同樣幾十年的人生時光,同處在同一個空間維次裡面,怎麼樣更有效地利用時間來體驗生命的無常之妙?如何通過有限的認知空間裡去感悟無限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此種種方是現實對於人生的意義。

禪的功能是啟發內心本俱的光明自性,以此作為人生這艘舟航航行於業海之中的明燈,不至於業海飄零,流浪生死,像一個人一樣的活著。

現實並不是生命現象,超越現實才是人生應有的高度。宗教給了我們一個超越現實的追求目標和信仰,其實他的目的是為了反作用於現實。是為了讓我們更睿智和灑脫的面對現實人生,更充分的享受人生,而非讓自己一生受制於所謂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