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有一支誓死不降的铁军,全部战死,如果再多一支肯定没大清啥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的“明粉”突然急剧增加,特别是那句很有气势一句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管这句话到底是杜撰的还得确有其事,终明一朝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又加上明朝是一个有乞丐做皇帝的汉人大一统王朝,这确实让全世界的汉人沸腾。

但历史总归是历史,万事有开始就有结束,明朝也是在内外交困中走向了消亡。

崇祯有一支誓死不降的铁军,全部战死,如果再多一支肯定没大清啥事

只是其他朝代都是因为朝政昏庸民不聊生,朝中无可用之臣,军中无可战之将,沙场无可用之兵。于此,才导致亡国的。

不过,明朝是个例外。

明朝内战是由于自然灾害严重导致百姓吃不饱饭才揭竿而起的。

外患是由于后金的崛起,边疆连年战事导致国库空虚,到最后崇祯连调军队入关勤王的军饷都拿不出来。

可是这些都不是问题。

老天爷并没有完全放弃明朝,崇祯手下的战将并不比朱元璋打天下时少,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弱。

甚至有一只太监领导的军队堪称明军的典范。

崇祯有一支誓死不降的铁军,全部战死,如果再多一支肯定没大清啥事

勇卫营,前身是腾骧四卫,这是一支只属于皇帝统领的禁军。它的选拔标准也是异常严格“天下卫所官军年力精壮者及虏中走回男子”,别被这些吓怕了,军队的战斗力是打出来的。

这支军队一支都是作为仪仗队使用,战斗力可想而知。一直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继位,对于这支保卫自己的军队崇祯进行了严格的整顿,遴选天下能征善战之将以及百战之兵,军队的战斗力迅速飙升。

大家的知道崇祯最大的缺点就是猜忌,这也是导致他亡国的原因。所以这支军队的直接领导人是司礼监太监曹化淳。

崇祯有一支誓死不降的铁军,全部战死,如果再多一支肯定没大清啥事

在崇祯九年清兵犯边,勇卫营就初战成名,也涌现出了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等一干名将。在接下来围剿“流寇”的战斗中勇卫营战无不胜,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崇祯手里的一把利剑。

这一切真的要归功于那个太监曹化淳。

只不过随着明朝末年的战争迅速升级,内外交困,勇卫营不得不一分为二,战斗力大减,最后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全部战死,无一投降,真正体现了明朝宁死不降的气节!8


分享到:


相關文章: